词条 | 沈志渔 |
释义 | 一、简介沈志渔,男,1954年6月生,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在企业及政府机构工作多年。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在《经济管理》杂志担任编辑、记者。1992年起从事研究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制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管理出版社总编辑。近年来主要从事国有企业改革,公司制度,企业集团,企业并购与重组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企业制度与企业改革。 二、主要研究情况近些年的主要著作有:《21世纪初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走出困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探析》,《企业管理制度:传统与现代》,《公司制度与企业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原理与实务》,《中国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副主编)等,参加过由王梦奎,王洛林,陈佳贵,张卓元,黄速建,郑海航等同志主持的多部专著的撰写。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新管理)》,《管理世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参考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等近百篇。已发表的学术成果两次获工业经济研究所所优秀成果奖,一次获蒋一苇企业管理基金奖,一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 三、公开发表的部分成果论文(包括研究报告和文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变化和发展》《新视野》2007年第5期。1.2万字 《我国的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对“十五”的回顾与对“十一五”的展望》《新视野》2006年第5期。1万字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影响》《新视野》2006年第6期。(沈志渔、罗仲伟合著)0.8万字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效率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南大商学评论(经济学版)》第10期,(与林卫凌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3万字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制度变迁及目标模式》《新视野》2005年第1期(与林卫凌合作)。 《资源基础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市场调节》《新视野》2005年第5期。 《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途径》《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4年8月13日,第31期。 《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新视野》,2004年第5期(与李灏合作)。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新形势》《经济参考报》,2003年4月2日,理论周刊第7版。 《我国国有资产的分布现状分析》《经济管理》半月刊, 2003年第17期(与李灏合作)。 《我国制造业国有企业的现状与变动趋势》《人民日报(内部参阅)》,2003年6月6日,总第665期。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重组及其启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与张红梅合作)。 《中国上市公司现状与改进措施》《新视野》2002年第6期。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市场结构的影响》《经济管理》半月刊 2002年第19期(与毛科君合作)。 《大力推进企业海外融资》《经济参考报》,2001年9月19日,政策研究版。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经济管理》半月刊,2001年第3期。 《如何理解“抓大要强,放小要活”》《人民日报》2000年12月28日第9版。 《“管理年”聚焦》(署名本刊特约评论员)专论《经济管理》,2000年第6 期。 《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与探索》(署名龚经)专论《经济管理》半月刊,2000年第13期。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企业管理50年》专论《经济管理》半月刊,2000年第2期。 《从战略高度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新视野》,2000年第2期。 《国企三年脱困有望实现》,《中国青年报》,2000年9月1日。 《比利时、芬兰的政府管制》,载社科院外事局编《世界问题最新报告——经济与社会》,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与陈佳贵、何秉孟、丁易合作)。 《对国有企业进入与退出的分析》,载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编《跨世纪中国企业改革、管理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人民日报《内部参阅》,1999年第51期。 《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中政府作用的若干思考》《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3期。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院《要报》专题研究报告(经济)1999年第2期。 《从行业与规模看国有企业“进入”与“退出”》人民日报《内部参阅》,1999年第35期。 《加强企业管理迎接21世纪的挑战》经济管理》,1999年第6期处(与杜莹芬合作)。 《关于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若干思考》《首都经济》,1999年第6期。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两江”模式》《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7期(与王延中合作)。 《调整国有经济行业分布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署名课题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11期。 《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和结构调整》《经济参考报》,1999年7月7日理论周刊第6版专版。 《关于我国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若干思考》,《首都经济》,1999年第6期。 《跨世纪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合著,《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第8期(陈佳贵主持)。 《企业兼并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中国机电日报》1998年3月31日,头版头条专稿。 《管理出版社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实施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4期。 《国外企业的并购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1998年第6期。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年第4期。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分析》,《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分析》,《学术研究》,1998年第7期。 《推进机构改革理顺政企关系》,《中国经贸导刊》,1998年,第7期。 《规模扩张之路怎么走》,《世界知识》,1998年,第5期。 《我对多元化经营的几点看法》,《中国经济时报》,1998年10月15、22日。 《大背景下的企业购并》,《世界知识》,1997年第9期。 《公司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经济管理》,1997年第11期。 《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的市场行为分析》,《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2期。 《当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7年第52期。 《马克思主义企业组织结构理论评析》,《南方经济》,1997年第4期。 《促进强强联合发展企业集团》,《光明日报》理论版,1997年12月1日。 《国外企业的并购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9期。 《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人民日报》,1997年5月27日,第9版。 《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变革》,《首都经济》,1997年第4期。 《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与国家的关系问题研究》,《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9期。 《美日德等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分析比较》,《渤海商报》,1997年2月21日。 《关于调整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的思考》,《管理世界》,1996年第1期。 《对国家控股公司和大集团战略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4期。 《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举措》,《企业改革通讯》,1996年8月,第53期。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九五”及2010年前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研究报告》,课题组合著,《中国工业经济》,1996年第1期(陈佳贵主持)。 《市场营销的推进》,《经济管理》,1996年第11期。 《现代企业用人制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原则》,《天津工商报》,1996年6月10日。 《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资本经营的若干措施》,《天津工商报》,1996年9月16日。 《国有控股公司热中的冷思考》,《中国信息报》,1996年3月12日。 《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应与现代企业制度接轨》,《市场营销导刊》,1995年第4期。 《我国产权交易中的误区》,《首都经济》,1995年第2期。 《调整国有经济行业分布的基本思路》,《经济管理》,1995年第12期。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首都经济》,1995年第12期。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办公室工作》,《现代企业导刊》,1995年第5期。 《公司制度与集中化的关系》,《经济管理》,1993年第12期。 《公司制度与企业集团的公司化改造》,《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0期。 《企业集团公司化改造四议》,《北京经济了望》,1993年第6期(与黄速建合作)。 《重返关贸总协定对汽车工业的影响及对策》,《兵器工业政策研究》,1993年第3期。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与对策》,《企业管理研究》,1993年第5、6期合刊(与杜莹芬合作)。 《关于企业集团公司化改造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国有资产研究》,1993年第2期(与黄速建合作)。 《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学术研究》,1993年第6期。 《公司制度:集中化的基础与途径》,《企业管理研究》,1993年第3、4期合刊。 《关于企业集团公司化改造的几个问题》,《企业管理研究》,1992年第5、6期合刊(与由之合作)。 《应重视提高我国现有企业集团的水平》,《中国企业报》,1991年1月3日。 《尖峰建材集团实行股份制的启示》,(署名智逾)《经济管理》,1991年第11期。 《促成企业兼并的方式选择与银行的作用》,《经济问题探索》,1989年第6期(与徐小久合作)。 《发展企业集团的三阶段设想》,《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88年第3期。 《对保定市企业兼并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工业经济管理丛刊》,1988年第7期(与徐小久合作)。 《企业产权转让:又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飞跃》,《经济学动态》,1988年第7期(与徐小久合作)。 《发展企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和三阶段设想》,《经济问题探索》,1988年第4期。 《关于日本的独立企业集团》,《经济管理》,1987年第3期。 《资本主义企业集团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经济管理》,1987年第12期。 《股份公司与制度创新》,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6)》,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民族工业的脊梁——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7)》,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企业集团的新进展》,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国有控股公司》,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8)》,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版。 《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优势》,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1999),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0),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 《市场开放过程中的政府作用》,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进入海外融资领域的中国企业》,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转变》,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2),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制造业中的国有企业》,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3),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4),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调节机制》,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5),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载《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6),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专著:(包括参加写作的专著) 《项目管理——理论·实务·案例》,沈志渔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产业组织调整》,沈志渔、罗仲伟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21世纪初国有企业发展和改革》,沈志渔、罗仲伟等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新编工业经济学》,金碚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回顾和前瞻——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王梦奎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 《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吗》吕政主编(参加编写,副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中国上市公司报告》,宋承敏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黄速建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China’s Transition to a Global Economy》, Edited by Michael Webber First published 2002 by Palgrave MacMillan 《走出困境——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探析》沈志渔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陈佳贵等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张卓元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国企改革建言》,张卓元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年。 《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研究》甘智和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年。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大型集团公司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实施研究》,郑海航、邵宁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企业股份制改造概论》陈佳贵黄速建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 《企业管理制度:传统与现代》,沈志渔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王洛林、陈佳贵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 《市场经济与企业组织结构变革》,陈佳贵、黄速建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 《股份公司全书》,蒋一苇主编黄速建邓荣霖执行主编(参加编写,副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年。 《现代企业制度:原理与实务》,刘世锦、江小涓、沈志渔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公司制度与企业改革》黄速建、沈志渔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 《关贸总协定与中国企业经营指南》刘向东主编,(参加编写,副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 《中国企业兼并的理论与实践》田福庭主编(参加编写,副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