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玉亭
释义

沈玉亭,号墨亭书凤,斋号雨墨堂、南泓小筑,1957年12月出生于江南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自幼跟浙北名宿江蔚云先生(浙北六老之一,人称“浙北章草第一手”)习书,正草隶篆皆能,尤擅篆隶,自成一格,同时又精油画、工雕刻、能治印,书画作品被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知名收藏家珍藏。

国内著名书画评论家陶咏白、著名油画家苏笑柏称:沈玉亭书画笔力遒劲、碑味浓郁、洒脱自然,诗书画合为一体,作品独具匠心。沈玉亭擅油画,工隶书、更兼善书法其他名体,尤以篆隶见长。从大篆着手,入汉碑,临《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礼器碑》和《张迁碑》,学其谋篇布局、笔法、结字、筋骨、血肉以及方中寓圆、笔法严谨、讲究法度、结构因字而变的特点,得其精髓,各取所长,贯通于心,形成了隶书结体稳健、行笔灵逸、点画圆润、筋骨透力以及行书通篇布局自然、结字大小变化有序的风格。

沈玉亭现为联合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院任教、北京西卡国际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嘉兴市政协委员、嘉善县政协委员、嘉善县台联理事、嘉善县政协书画会会员。

人生有时犹如一支笔,在各自的轨道上留下它的痕迹;有时犹如一张纸、一幅画、一本书,每个人的人生,都有着一段段不一样的故事,各自书写着不同的精彩。他,从事过设计;他,做过化工厂厂长;他,甚至还从事过招商引资工作。然而,唯一不变的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书画创作的热情。在书画的世界里,他用自己的坚韧,用自己的不懈,攀登着一个又一个高峰,在一笔一画间成就了自己,也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就是——沈玉亭,一个用40余年光阴去探索书画奥秘的人。

痴迷书法四十载

沈玉亭自幼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耳濡目染间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一学就是40年,且欲罢不能。沈玉亭的父亲与母亲都是艺术家。沈父年轻时就酷爱书画创作,但由于诸多因素让他不得不舍弃自己的爱好。沈玉亭的出生让沈父有了希望,从小就教他画图书法。“说起书法,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爱的,就感觉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了。当时父母都在外地工作,我就和奶奶住。每次父亲回来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书法。父亲要求很严格,每次看到不足之处总是会严厉地批评我,可越是批评,我要练好书法的决心就更加坚定。”沈玉亭说。

所以,沈玉亭孩提时代几乎都在笔墨书画中度过。冬天里,即使手练得又红又肿,他还是每天坚持;夏天里,即使练得湿透了衣服也仍旧不停息。凭自己的天赋,多年临摹大家之精品,博采众长,刻苦研究书画理论,为沈玉亭奠定了一定的书法基础,但他真正钻研书法还要从1976年说起。

1976年,高中毕业后的沈玉亭被分配到嘉善家具厂从事家具木雕职业。这就让他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自己的爱好。西塘,这个承载了千年灵气的小镇,无论是那石板小道,亦或是屋檐小弄,古典文化的韵味深受爱好艺术的人们喜爱。沈玉亭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总是利用工作之余到西塘等古镇写生创作。沈玉亭回忆说:“那段日子,我经常会利用工作之余到各地参观书画展。那次,正巧赶上西塘办书画展,自小就爱书画的我当然不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也就在那次,让我结识了对我走上书法之路影响最大的人——恩师江蔚云先生,一位以诗词书法见长的书法界前辈,正是他的一幅书法指引着我找到了他。”

就是那次,沈玉亭深深地拜倒在江蔚云先生的书法前,那稳健敦厚且大气磅礴的字体,功力之深当世少见,让他钦佩不已。凭着对书法的追求,沈玉亭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位江蔚云先生。自那以后,他便开始四处打听江蔚云先生,在几经寻访后,终于被他找到了。

在两人一番谈话后,江蔚云惊喜地发现这小伙子对书法有着很独特的见地,两人相谈甚欢。于是自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沈玉亭总是会带着自己写的字去向江蔚云先生讨教。江蔚云见他如此好学,非常欣慰。便让他每星期去江家看其写字。通过现场挥毫,传授书法技艺,学习要领,联系自己对书法的心得体会深入浅出地讲解书法理论、帖与碑的区别、如何临帖、临帖的章法技巧等。

“当时我经常向他请教书法问题,他也总是倾囊相授,从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江蔚云先生一生酷爱书法,搜集临摹名碑法帖,尤其钟情秦篆汉隶及南北朝之碑拓。在看过我写字后,就建议我可先练好‘碑’,所谓‘碑可强其骨,帖能养其气’正是此意。”沈玉亭说。于是沈玉亭便照着江蔚云先生的说法从‘碑’入手,以篆书为先,练了起来,在江蔚云先生的指导及自己的努力下,沈玉亭的书法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一次无意间,沈父看到了沈玉亭的字,字体透着北方的刚劲有力又不失南方的雅气,甚为欢喜,第一次大加赞赏。

篆刻书法两者相辅相成 书法作品中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笔法、结体、章法、题款等方面完美之外,钤印也必须是雅致的,缺了印章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在学了书画多年的他,对篆刻总是蠢蠢欲动。篆刻需要有一定的雕刻基础,这对沈玉亭来说并不难,因为在家具厂工作那么多年,所从事的就是雕花等工作。有了这样一段经历,让他学习起篆刻来更是得心应手。 “其实篆刻本身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在它的布局,一枚好章,布局很重要,其讲究章法、字形。而篆刻和书法两者相辅相成,篆刻对练字也是相当有益处的。”为了能够把章刻好,沈玉亭经常会手捧石鼓文在研究,这一看就是几十年,但仍觉不够。

“油画人生” 沈玉亭除了对书法十分热衷外,对画画也是兴趣盎然,尤其是对油画的创作。刚开始接触油画是在沈玉亭初中时,这都得益于他的舅舅。沈玉亭的舅舅擅长油画,在浙江美院学画。对从小就接触国画的沈玉亭来说,油画那七彩斑斓颜色无疑强烈冲击着他的视觉神经。“国画,以神出重为准,重其内,行于大气以写意工笔为重,追求的是意境、性灵、畅神、润味和笔墨技巧。油画,以细致入微的透视关系,明亮的色彩微妙的画面为重。”沈玉亭说。于是,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去舅舅那里跟着学画油画,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新鲜。 画油画需要用特定的画布,但那时候一张画布就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半个月收入,买不起油画布的沈玉亭就用油画纸来代替。但油画纸毕竟替代不了油画布,总会出现色彩掉落或是保存时间不长久等诸多问题。于是沈玉亭便学着舅舅那样自己做油画布,用普通的棉布涂上胶水、粉末用以代替。 对画油画来说,最难画的就是人物画,之所以难画,是因为作画者仅用一支笔却要表达出人物的眼神及心理状态,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越是难的事我就越想去做,经常是一幅画得不好,就再画第二幅,直到画好为止。在我的观念里没有‘马虎’两字,要做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沈玉亭说。 探索“中书”“西油”结合之路 “书里书外” 没有好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书法水平很难提高。沈玉亭告诉记者:“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今能够摒弃城市的喧哗,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太少了。所以平时我总是会努力挤出时间读书,对我来说,读到一本好书或是欣赏到一幅好的字画,实属人生一乐事。” 在沈玉亭的南泓小筑里,架子上摆满了各式的茶具及咖啡杯。他说:“我喜欢一切与文艺相关的东西,一切皆因兴趣使然。”安静地读书、喝茶、写字是一种境界,这种独特的感受不足为外人道也,只能自己用心领悟。 如今的沈玉亭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两个孝顺的儿子。在空暇时约上三五好友沏上几壶好茶,谈书论画;闲暇时他更是经常在自己的南泓小筑艺术中心里画上几幅画、写上几幅字。书画让他的生活更加美好,也让他的人生更加美丽。

摘自浙江嘉兴日报--倾情油墨 书画人生

书画家:通常人们把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方面有杰出成就,作品有独特风格的人称为书画家。有时也分别称作书法家或画家。

中国自有文字以来,书法便受到重视。汉末魏晋时出现了以艺术教育为主的诸侯贵族学校,书画艺术成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对书法艺术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隋唐之后,开科取士,选贤用能,考试考察内容主要是身(形体)言(语言表达)书(书法)判(推理)四大项。而且唐代的皇帝大都注重书法,这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创作,还为书法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入仕升迁之途。宋元以后,书家辈出,碑帖众多,一般的人也有条件研读古人书法,要读书做官,就必须先练出一笔好字。渐渐“馆阁体”风行,书法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但在这一时期,书法的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艺术性。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

钤印是指一幅书画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但也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在一幅作品上安排好符合画面章法布局和风格特点的印章,就会给书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之奇效。反之则会破坏整个画面布局的协调,从而降低书画作品的整体质量。书法中以全黑布白为主贯穿始末,少许朱红破之,在视觉上填补了孤寡单欢之遗憾。在漫长的书画艺术发展史上,钤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审美特效和必备之章法。如果作品上不最后钤印,似乎有未完之余或重修之故,给人没有一个圆满的交代。

江蔚云,浙江嘉善人,生于1914年,卒于2000年,一字印舸,晚署怀云、晚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工诗词、善书法、好音律。书法真草隶篆四体俱工,名列《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墨宝集》等,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其草书《周恩来诗》曾赴日本展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