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阳地铁一号线 |
释义 | 由沈阳张士开发区到抚顺的地铁一号线是沈阳乃至东北启动建设的第一条地下铁道工程。这条规划中的东西交通地下大动脉,位于城区东西方向的主轴线上,横跨市内五区(铁西、和平、沈河、大东、东陵),连接沈阳经济开发区、铁西工业区和沈阳站、太原街商业区、中街商业区等客流集散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概况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西起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士,东至大东区黎明地区,于2005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设车辆段和控制中心各一处,主变电所2座,计划建设工期为54个月。次年,一号线西延线获批,由张士向西延伸至十三号街,地铁车辆段亦由张士迁移至十三号街以西。一号线西延线与一期工程同步建设,同时通车运营。 延伸后的沈阳地铁一号线全长约28公里,设站22个。工程总投资117.48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4.2亿元。主要沿开发大路、太湖街、沈大路、建设大路、云峰北街、中华路、十一纬路、大西路、中街路、小东路、和睦路走行。平均站距1.3公里。2010年9月27日载客试运营。 2009年10月19日,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分为地下段和地上段两部分,其中地下段即为沈阳地铁一号线东延线,与一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地下段长约8公里,起自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东端起点黎明广场站,沿和睦路、东陵路走行,至东陵公园为终点。设和睦路站、东陵路站、马官桥站、东陵公园站共4站(以上均为工程暂用名),并设停车场一座。预计2013年建成通车。地上段为跨坐式单轨旅游专线,由东陵公园经世博园、棋盘山至望滨。 2010年9月27日开放观光试运营(持观光券可乘坐)。 2010年10月8日正式开始售票运营。 车站设置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及西延线共设22站,正式站名分别为:十三号街站、中央大街站、七号街站、四号街站、张士站、开发大道站、于洪广场站、迎宾路站、重工街站、启工街站、保工街站、铁西广场站、云峰北街站、沈阳站站、太原街站、南市场站、青年大街站、怀远门站、中街站、东中街站、滂江街站、黎明广场站。 沈阳地铁一号线东延线(即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地下段)设4站,分别为:和睦路站、东陵路站、马官桥站、东陵公园站。自东陵公园站以东继续建设棋盘山旅游专线,设世博园、棋盘山、望滨等站,独立于一号线运营,又称黎明至望滨城际铁路地上段 各站位置及换乘信息一、十三号街站 十三号街站位于十三号街与开发大路交口处,沿开发大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单层侧式车站,站内设过轨通道。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开发大路北侧,C、D口位于开发大路南侧,A、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产业一线公交线路。 二、中央大街站 中央大街站位于中央大街与开发大路交口处以西,沿开发大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单层侧式车站,站内设过轨通道。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开发大路北侧,C、D口位于开发大路南侧,A、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产业一线、铁西新区二线、101路、161路公交线路。 三、七号街站 七号街站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号街与六号街之间,沿开发大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单层侧式车站,站内设过轨通道。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开发大路北侧,C、D口位于开发大路南侧,A、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产业一线、铁西新区二线、161、167路公交线路。 四、四号街站 四号街站位于开发大路与三号街交口处东侧,沿开发大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单层侧式车站,站内设过轨通道。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开发大路北侧,C、D口位于开发大路南侧,A、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一线、铁西新区二线、284、167路公交线路。 五、张士站 张士站位于开发大路与昆明湖街交口处,沿开发大路跨昆明湖街布置,车站主体为西南至东北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开发大路北侧, C 、D口位于开发大路南侧,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一线、铁西新区产业一线、111、167路公交线路 六、开发大道站 开发大道站位于沈新路与太湖街交口处,沿太湖街布置,车站主体为南北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口在太湖街西侧,B、C口在太湖街东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一线、铁西新区产业一线、111、167、722路公交线路。 七、于洪广场站 于洪广场站位于太湖街与黄海路交口处,沿太湖街布置,车站主体为南北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2个出入口,A口位于黄海路北侧,B口位于黄海路南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26、266、181、501路公交线路。 八、迎宾路站 迎宾路站位于沈大路与洪湖北街交口处,沿沈大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沈大路北侧,C口位于沈大路南侧,A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135、284、204路公交线路。 九、重工街站 重工街站位于重工街立交桥东侧,富工四街、富工一街之间,建设西路南侧景观绿化带下,沿建设西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口在建设西路北侧,B、C口在建设西路南侧,C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39、266、铁西新区一线、240、135路公交线路。 十、启工街站 启工街站位于启工街与建设西路交口处,沿建设西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建设西路南侧,C口位于建设西路北侧,C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一线、135、239、240、264、266、284、278路公交线路。 十一、保工街站 保工街站位于建设中路与保工街交口处,沿建设中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建设中路北侧, C口位于建设中路南侧,C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十二、铁西广场站 铁西广场站位于兴华街与建设中路交口处,沿建设中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兴华街西侧,C口位于兴华街东侧,A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车站周边有铁西新区一线、103、129、134、135、141、149、161、162、167、237、266、501路公交线路。 十三、云峰北街站 云峰北街站位于北四东路与云峰北街交口处东侧,沿云峰北街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2个出入口,A、B口均位于云峰北街东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111、204、205、208、235、284、295、294、216、279、207、103、240、297路公交线路。 十四、沈阳站站 沈阳站站位于中华路与胜利大街交口处,沿中华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C口分别设于中华路北侧和南侧,B口设于沈阳站站前广场处, D口设于胜利大街东侧,C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午夜四线、环路、午夜二线、铁西新区一线、204、205、208、220、221、232、243、246、255、271、327、399、114、123、129、152、202、203、207、210、216、235、237、240、254、261、262、263、277、279、281、295、324、328路公交线路。 十五、太原街站 太原街站位于南京街与中华路交口处以东,沿中华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口位于南京街东侧,B口位于南京街西侧,C口接入南京街既有地下过街通道内,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10、221、235、237、240、207、263、103、225、501、261、231、246、115、203、264、282路公交线路。 十六、南市场站 南市场站位于十一纬路与北五经街、北六经街交口处,沿十一纬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2个出入口,A、B口均位于十一纬路南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21、287、266、237、296、168、249、253、258、265、280、289路公交线路。 十七、青年大街站 青年大街站位于青年大街与十一纬路、大西路交口处,是地铁一、二号线换乘站,车站形式为上侧下岛式三层车站,地下一层仅设一号线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地下二层为一、二号线共用站厅和二号线车站站台,地下三层为一号线站台。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D口位于青年大街东侧,B、C口位于青年大街西侧,A、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车站周边有214、244、287、296、253、237、266路公交线路 十八、怀远门站 怀远门站位于大西路与西顺城街交口处西侧,沿大西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大西路南侧,C口位于大西路北侧,A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37、260、289、291、126、334、207、326、227、503、333、212、224、157路公交线路。 十九、中街站 中街站位于朝阳街与中街步行街交口处,沿中街步行街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3个出入口,A、B口位于中街步行街内, C口位于朝阳街东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环路、213、222、294、117、132、215、296、218、219、105、298、248、131、133路公交线路。 二十、东中街站 东中街站位于小东路与小什字街交口处以西,沿小东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小东路北侧,C、D口位于小东路南侧,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151、147、273、259、168、230、179、219,384、385、386、218、133、132、243、150、286、273、116、207、250、259等公交线路。 二十一、滂江街站 滂江街站位于沈海立交桥南侧,车站主体下穿沈海立交桥引桥,跨滂江街布置,车站主体呈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同时设地面厅,地下一层为设备夹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设置2个出入口,A、B口分别布置在滂江街东西两侧,B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43、230、274、237、245路公交线路。 二十二、黎明广场站 黎明广场站位于和睦路与黎明五街交口处东侧,沿和睦路布置,车站主体为东西走向。车站形式为单层侧式车站。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A、B口位于和睦路北侧,C、D口位于和睦路南侧,A、D口设置无障碍电梯。 该站周边有243、230、274、237路公交线路。 车型与运营车型沈阳地铁一号线采用国家标准B型车,每辆6列车厢编组(3动3拖),最高时速80公里,平均时速35公里。设计发车最小间隔初期6分,近期4分,远期2分;线路运能为初期38.5万人/日,近期69.7万人/日,远期109.8万人/日。初期线路配23列,138辆车辆。站台内设有自动扶梯、全高安全门、电子预警系统、自动售检票装置、电子信息屏以及各种人性化设施。 票价经市政府同意,沈阳市地铁1号线票价为8站以内2元(不含起始站,下同),9-12站3元,13站以上4元。 运营时间周一至周五:十三号街至黎明广场 首班车5:30 末班车22:00 6:30-8:30 16:00-18:30 车隔8分 其他时间车隔10分 黎明广场至十三号街 首班车6:00 末班车22:00 6:30-9:00 17:00-19:30 车隔8分 其他时间车隔10分 周六至周日:十三号街至黎明广场 首班车5:30 末班车21:00 9:00-18:00车隔8分其他时间车隔10分 黎明广场至十三号街 首班车6:00 末班车21:30 10:00-19:00 车隔8分 其他时间车隔10分 客流量地铁建成后将为沈阳公共交通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分析,到2010年,全市日出行总量将达到1518万人次,有20—30%市民每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其中,轨道交通占5—10%。随着地铁网络建设逐步健全,换乘更加方便,乘坐人数将越来越多。 预计到2030年,沈阳日出行量将达到2049万人次,其中乘坐公共交通人数占55%,乘坐地铁的日出行量将达到600万人次左右。届时,地铁将成为大部分沈城普通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而和地铁有并行线路的公交汽车将配合地铁合理调整运营线路。 建设历史据悉,经过勘探,地铁一号线沿线地质以厚层砂类土、砾砂为主,厚度大、强度高,为建设地铁较为理想的工程地质条件。 沈阳地铁一号线工程大事记: 1940年,日本大阪电气化局编制了4条线路总长54.1公里的奉天地铁线网规划和设计文件。 1965年,因战备需要,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沈阳修建地铁工程,并在沈阳东郊破土动工。“文革”期间多次停工,最后于1982年停建。 1990年,沈阳市启动轻轨一期工程建设。 1992年,国务院批准沈阳轻轨一期工程项目立项。 1993年,沈阳再次筹建地铁,国务院批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实施。 1995年,由于已建成的上海地铁一号线国产化率低、造价高昂,而已获批的重庆、青岛及沈阳的地铁建设均因各种原因停工,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地铁审批。 1998年,沈阳第三次筹建地铁,正式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1998年,《沈阳市快速轨道线网规划》编制完成,该规划共设计五条轨道交通线路,纳入《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复。 1999年12月,沈阳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发改委)。 2000年1月,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有关研究报告通过了专家组评审。 2002年9月,通过国家计委初审。并于当年10月上报国务院。 2002年10月,国务院第142次总理办公会进行讨论后,第二次冻结了地铁审批。 2003年9月,沈阳市第一个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编制了《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10月通过中咨公司评审。 2004年3月,通过建设部的初步审查。 2004年10月,为加快推进沈阳地铁立项审批,辽宁省政府正式上报《关于报请国务院批准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 2005年3月,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专程来沈考察了项目情况。 2005年6月,向国家环保总局报批地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005年8月6日,《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根据这份规划,沈阳将从2005年至2012年,先期建设地铁1号、2号线一期工程,即两条线路的中间段,形成十字型轨道交通骨架。建设里程40.85公里。 2005年9月16日,《沈阳地铁一号线可行性报告》通过中咨公司评估。两天后,该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5年9月20日,沈阳完成地铁全线初步设计。 2005年9月27日,完成地铁招标设置图。 2005年10月15日,所有地铁施工队进入现场。 2005年11月9日,《沈阳地铁一号线可研报告》通过国家发改委内会签并通过主任会议批复。 2005年11月18日,沈阳正式启动地铁工程建设。 2006年5月,沈阳地铁一号线西延线(十三号街-张士)获批。 2009年9月23日,一号线西段(十三号街-铁西广场)车通,允许地铁内部职工通勤乘坐。 2009年12月11日,一号线全线洞通。 2010年7月1日,一号线开始空载试运行。 2010年9月27日,沈阳地铁一号线在十三号街车辆段举行通车仪式,通车试运行(持观光券免费乘坐)。 2010年10月8日,沈阳地铁一号线普通储值票正式发售。 2010年10月8日,沈阳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始售票营运。 2010年10月11日,一号线末班车由18:00延长至19:00。 2010年12月25日,一号线末班车由19:00延长至20:00。 2011年3月27日,一号线末班车由20:00延长至21:00。 2012年5月1日,一号线末班车由21:00延长至22:0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