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文忠 |
释义 |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人物简介沈文忠,男,1968年5月出生。凝聚态物理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995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在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红外与毫米波学报》编委,美国《Appl.Phys.Lett.》《J.Appl.Phys.》特邀审稿评论员,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员,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从事凝聚态光谱与光电子物理研究,在磁性半导体材料元激发谱、低维半导体微结构特性研究和新型半导体远红外探测器研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发现或首先观察到单量子阱结构中的轻空穴、电子-声子互作用、跃迁振子强度和应力驰豫行为等一系列新现象、新结果。这些结果均为当时国际领先或有首创性的,获国内外同行较多引用与肯定。在半导体同质结超长波红外辐射探测研究方面获得了国际领先结果,提出和实现了截止波长长达100μm的GaAs同质结远红外探测器。近五年来发表论文54篇。获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奖励基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并作为合伙人获得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 科研简介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7年),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硅纳米结构太阳电池课题(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三项(2000年、2005年、200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2005年),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03年),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06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2008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2002年);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量子调控研究计划)(2006年),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005年、2009年)。 1999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0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在2005年底聘期考核中获“优秀”评价;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数理学部);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院校优秀骨干教师称号;2005年作为学术带头人的“半导体量子结构和量子过程调控”群体被教育部纳入“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结题考核优秀),作为第一完成人的“新型氮化物和氧化物半导体及其低维体系的光电子跃迁过程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2006年获第三届上海十大青年科技英才称号;2007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新型一维半导体纳米结构量子输运与调控”,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担任第六届薄膜物理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的组委会主席。兼任全国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凝聚态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固体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和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2008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全国半导体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凝聚态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固体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