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素君 |
释义 | 沈素君,1935年出生于侨居地马来西亚沙拉越,父亲死于日寇铁蹄之下,母亲拖儿带女回到了潮安县的农村,一家人含辛茹苦过日子。1953年,沈素君考进了粤东赛宝潮剧团。该团及后编入广东潮剧院五团,往后又下放澄海改为艺香潮剧团。 沈素君热爱潮剧生涯,师承名导演杨树青、林炳清老师,苦练潮剧基本功,曲不离口,科不离手,举手投足,勤学奋进,夙兴夜寐,香汗淋漓。不到一年时光,便成为剧团的花旦介蓝衫主角。她从艺十多年,先后扮演《屈原》中的婵娟、《荔枝换绛桃》中的冷霜婵,《救风尘》中的宋引章,《包公审郭槐》中的寇宫人,《怒斩杨腾芳》的的梅春娥,《赵宠写状》中的李桂枝,《望夫云》中的公主阿香,《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等角色,成功地塑造了古装、现代潮剧中各个性格迥异的人物。她的表演,不仅在潮汕地区,就是在福建省闽南一喧,同样博得观众好评。在云霄县城便有一家照相馆,把沈素君的照片放大几十寸,陈列于玻璃橱窗中作广告,引人注目。1956年,剧团在厦门市演出的一个月中,每逢老生黄添和、青衣方惠庄,闺门旦沈素君演的戏,当晚剧场观众剧增、有时还爆满。 1961年6月,剧团下放澄海,演员陈容青黄不接,引起县领导的重视。1962年春举办澄海戏曲演员学习班。这时,刚从汕头地区戏曲学校进修回来的沈素君,功底更加深厚。她奉调到学习语辞执教。在上省调演剧目中,有一个《梅英表花》的花旦戏,必须由年仅14岁的新学员邱静吟扮演,沈素君深感责任在肩,夜以断日对邱静吟传授基本功,并配合导演细心辅导排练。邱静吟也勤学苦练。功夫不钠有心人,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的培训,《梅英表花》同其他剧目《彩楼记》《金福戏鬼》《柴房会》等终于搬上广州文化公园舞台,演出成功。及后,又应邀到中南局会堂演出,受到中南局第二书记陈郁同志的亲切接见和热情赞赏。此间,中国文联主席阳翰生、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才舍、中国剧协主席田汉等领导同志,都先后都观看了演出。《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新闻单位频频撰稿报道,轰动一时。各位领导也热情赋诗关怀。田汉《赠艺香潮剧团》诗云:热情如火艺生香,古调新声再发扬。鼓舞东南亚洲气,剧团应共谢潮阳。”老舍《赠澄海艺香潮剧团》诗云:“鲜花翠柏喜同堂,澄海春风百卉香;一曲宋远遗韵在,寇山韩山此情长。”邱的演出成功,离不开沈素君的传、帮、带,其功不可没。在沈素君传授的得学员在,还有郑莎、刘映雪、陈芝卿等人。往后,邱静吟、郑莎她们均成为剧团的重要台柱。 沈素君从艺十多年,为剧团上演的了大批剧目,率先灌制潮剧唱片,为培养新一代演员呕心沥血,深受好评。在她离开剧团以后,还经常接受邀请,深入农村,为业余剧团义务排练剧目,从不厌烦,可以说,她为潮剧事业贡献了整个青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