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世华 |
释义 | 沈世华原名沈月华,原籍浙江省慈溪。1941年出生于上海。 1954年初入国风昆苏剧团(浙江昆剧团前身)学艺,工五旦(闺门旦)。师从周传瑛、朱传茗、姚传芗等“传”字辈昆曲名家,并得到俞振飞、周传铮等诸多南昆名家的亲传和指授。由于天生丽质、嗓音好,聪颖善悟,进步很快,即改艺名“沈世华”,成为“世”字辈的一员,不久即成为浙昆的旦角台柱之一,与小生汪世瑜搭档演出。当时有一些评论把她与江苏张继青、上海华文漪并称为“南方昆曲三名旦”。 中文名:沈世华 职业: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牡丹亭》《桃花扇》 1.昆曲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1961年参加浙江省青年演员会演,被评为全省五名尖子演员之一;1962年参加苏浙沪三省市昆剧观摩演出,在青年演员汇演评奖中名列榜首;1980年代沈世华调入北方昆曲剧院(因丈夫钮骠调至中国戏曲学院)。1984年1月沈世华以《游园惊梦》一剧参加北京市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获最高嘉奖“特别奖“;1984年沈世华转入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 作品她在《牡丹亭》中饰演的杜丽娘,以及在《西园记》(1979年由珠江电影厂拍成电影)、《桃花扇》、《断桥》中塑造的王玉贞、李香君、白娘子的形象,广受好评。尤其在电影《西园记》中的表演达到炉火纯青的精湛水准。她的擅演剧目有《思凡》、《琴挑》、《断桥》、《牡丹亭》、《西园记》等。 成就沈世华1960年代开始教学生,比如贵州黔剧的胡曼霞、浙昆学员班的王奉梅。1980年代之后教的学生有北昆学员班和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班和研究生班的众多旦角学员,其中以昆曲得过全国奖项的有史红梅、马少敏《刺虎》、张威《痴梦》。侯少奎女儿侯爽也是她的学生。除旦角外,她还教小生,江其虎、张尧、包飞、张淼都跟她学习过。 沈世华是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享受中国政府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曾任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她曾演出及教授过近百出传统与现代剧目,教授学生中有许多人获得了梅花奖等全国和省市级奖励,1992年被台湾《申报》专文誉为“剧坛师表”。 1981年以来,为日、美、德、法、比、韩等国的留学生教授昆剧表演;1996年赴台湾讲学并举行专场演出。1997年、1999年两次赴台讲学;2001年赴香港讲学。先后在《中国戏剧》、《戏曲艺术》等专业刊物及《人民政协报》上发表论文及文章多篇。合著《中国昆曲艺术》、《传统京剧人物造型荟萃·昆曲50折》;为《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撰写了有关章节。 2.苏州评弹弹词演员沈世华(1946-),苏州评弹弹词女演员。上海人。1960年入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学馆,1966年毕业。师从蒋月泉、朱慧珍习《玉蜻蜓》。曾与周介安拼档演出《玉蜻蜓》及新长篇《夺印》,后与余红仙拼档演唱《双珠凤》。曾参加过《如此亲家》、《人强马壮》、《杨开慧》、《三斩杨虎》、《闹严府》、《真情假意》等中篇演出。台风端庄,嗓音甜润,擅唱“蒋调”、“丽调”、“俞调”。1987年曾随中国曲艺家代表团出访日本。 2006年4月15日,农历丙戌年三月十八日,下午:参加了在逸夫舞台举办的精品回顾评弹书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