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沈丘槐店清真寺
释义

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山西洪洞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

建筑结构

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该寺是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主体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旬住房、沐浴房,对称排列两侧。寺北院有园林。整座寺院共计房舍63间,是取与穆罕默德圣人寿数相同之意。寺内建筑物上多有中国古建筑吻兽装饰,而其形状则以花卉图案组成,有远看是首,近观是花之感. 正门为牌楼形式,门两旁立一对青石狮,雄壮成武。两侧为南北便门。正门上额由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书:“清真寺”回一块。南北便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为陶冶回民性情,躬行规矩,以求静心美德。 大门里靠南北墙处,立有古碑共十三通,计:元碑一通,明碑两通,清碑八通,民国碑一通,记载各代寺史. 过殿三间,中为廊亭,雕梁画栋,甚为雅观。过股正中上悬匾,为明代巡抚使巴图鲁·哈速鲁题:“道源无极”。 讲经堂排列在礼拜殿正门外两侧,南北各三间,为长廊出檐厢房式建筑,南讲经堂悬匾:“德步桑林”,北讲堂悬匾:“功补造化”,为清光绪二年(1876年)伊玛本杜宽所题。北讲经堂正厅上有匾一方,为清嘉庆六年(1801年)河南巡抚牛鉴所题:“明经堂”。 礼拜殿有卷棚、殿厅、套房、耳房、望月楼,浑然一体,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经大殿北回旋梯登望月楼,楼高三层,顶层为宣礼阁,从这里可以乌瞰小镇全景.楼顶挑角飞檐,上绿色琉璃瓦,挑角上有风铃,楼顶上有新月标志。殿厅内有十二根红漆顶柱,下铺地巡板,整座殿堂可容纳一千人做聚礼。 礼拜殿中央挂经汉匾两块,中文匾书“道速独一”,为清廷卫侍马延襄所赠;阿文匾用库法体书“台思迷”,意为:奉普想特慈安拉之名。殿前两个明柱上刻有清康熙年间中原书法名家李润科亲书对联一幅,上联是:“狱海火烈要是欲火点捻”;下联是:“考赛水甜究从德水发源”。殿厅南山墙悬挂民国三年明远学校校长李遇春书:“感赞真慈”条幅。拜殿正门上悬匾:“事有真宰”。 1966年“文革”中清真寺被砸,寺内经书被付之一炬。古传文物被抢,十三通古碑和一对青石狮被砸成碎石,后被人拉走建房。1968年清真寺改造成化工厂,大殿被烧碱腐蚀,望月楼拆了当烟囱。到1980年重修时,该寺残垣断壁,几成一片废墟。1980年清真寺经上级批准开放,穆斯林群众先后向清真寺捐献五万多元人民币,使清真寺部分建筑得到整修。礼拜殿、卷棚、南北讲经堂,女殿巳恢复使用,穆斯林们到寺内沐浴、礼拜。寺内现有阿訇4人。清真寺还成立了理事会,实行民主管理。现任的住寺阿旬李道全,被选为沈丘县政协副主席,他还是中国伊协第四届、第五届的代表。1983年以来,每逢开斋节,县委、县政府的领导都要前来庆贺,与穆斯林群众一道共度佳节。目前,槐店穆斯林,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坚持改革,劳动致富,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景象。 焦作市造店清真寺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朱村乡造店村 邮编:454191 河南省焦作市的造店村,近6000口人,全是回族穆斯林。该村的两座清真寺(男寺、女寺)有200多年的悠久历史,50年前,男寺曾返修一次窑殿。清真寺建筑古雅、考究,窑殿、讲堂、沐浴室、照壁等齐全,建筑具有相当规模,加之树木萄郁,整个寺院显得清幽雅静。 在十年动乱期间,清真寺成了“四旧”,遭到了严重破坏,寺内合抱粗的桐革树也被砍伐,穆斯林们看到此景,特别痛心。 打倒”四人帮”,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逐步落实,在市有关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清真寺成立了寺管会,市里又派专人协助清理寺院房产。村里“多斯提”激动地说:知感真主,民族宗教政策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它激发了群众的积极性,先后修复了沐浴室、专管会办公室、讲经室、会议室等。由于近几年在人民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于1982年全村穆斯林又捐款二万多元,重修清真寺,有关部门在物资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准工程进展顺利,很快落成。

相关记载

据寺存古碑记载,该寺为豫东始建第一座,其建筑格局独树一帜,吻兽装饰和雕刻图案精美。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该寺部份建筑被毁,寺内所藏珍贵手抄本伊斯兰经典、13通石碑亦遭毁坏。1980年主体建筑得到修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