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沈恩孚 |
释义 | 沈恩孚(1864—1949),中国近、现代教育家。同济大学第四任校长。字信卿,江苏吴县人。4岁能文,6岁始常代母授同岁学生读书,时人有“六岁为师古未闻”之语。 简介15岁补博士弟子员。自此,开始研究《说文》,通训诂之学。早年就读于上海龙门书院,后执教于宝山县学堂。清光绪二十年(1904年),与袁希涛等倡议改上海龙门书院为师范学校。同年,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任龙门师范学堂监督,主张变法维新。次年,龙门初级师范学校成立,为首任监督。参加创办江苏学务总会,当选会长,倡议施行小学单级教授法。民国2年(1913年)主持江苏教育,主张体育、童子军、新教育等理论、方法。民国6年(1917年),与黄炎培等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筹创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武昌起义后入江苏都督府,任副民政长,旋任江苏省公署秘书长。1913年“二次革命”后弃政从教。创办鸿英图书馆。又任上海市议会议长。抗战期间寓居上海闭门读书。1949年4月病逝于上海。 详细介绍沈信卿就是沈恩孚,民国初年非常有名的社会贤达,对于教育和工商事业尤其热心,今天南京江海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建立,都与沈恩孚有关,他和黄炎培的关系很深,文集后有黄炎培当时在重庆为他写的传记,叙及平生交往和一生功业,非常详细。文集的书名也是黄炎培手书,注明时间是“一九五一年”。文集编定的时间在一九四九年,只是印出已到了新时代。沈恩孚的生平资料并不难见到,但他的文集提到的人极少,可能因为印出时,社会已对此类家印的文集没有什么兴趣,所以留传不是很广。 沈恩孚当时的社会地位很高,与晚清和民国初年的各类名流多有交往。文集中收录了他给许多当时出版物写的序跋,举凡教育、学术、科学、民治、工商等,涉及方面非常宽阔,另外他为许多名人及他们前辈写的墓志铭,也收录其中,都是非常宝贵的文史材料。特别是关于早年江南和上海社会的史料,文集中多有各种线索。 沈恩孚本人对于中国文字学和西北地理均有研究,文集中更多这方面的研究和史料。沈恩孚早年在上海办新式教育,培养了许多人才。张君劢兄弟、金其堡等,都出自沈恩孚门下,文集中也保存了相关的史料。特别是文集中的书信部分对于中国现代学术史的研究很有帮助,章士钊、蔡元培、张君劢、陈柱、潘光旦等都和沈恩孚有书信往来。 沈恩孚是哲学家沈有鼎的父亲,他的哥哥沈有乾是中国有名的心理学家,兄弟二人同出清华,同为留美学生。前几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的“新万有文库”中曾印过沈有乾的留美回忆录《西游记》,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沈有乾和他弟弟一样对数理逻辑有很高的天分,他在自传里说过,要不是“已与心理学结婚生子,一定会与她缔白头之约。”沈有乾当时还常在《新月》和后来的《西风》杂志上发表小品文,很有英国 散文的味道。 沈恩孚有四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工商领袖胡厥文。社会学家潘光旦是他的外甥,文集中有一封沈恩孚给潘光旦的信。 著作师范教育论著有《龙门师范学校十周年纪念文》,收入《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十周年纪念文》。 后人编辑出版《沈信卿先生文集》 书法作品中学高级教师沈恩孚男,1946年2月出生,上海金山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职于上海市山阳中学,2006年2月退休。长期从事中学教育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个人曾获区园丁奖、区先进党员等荣誉称号。发表了《罗敷形象探讨》、《少一点分析 多一点指导—现代文教学随想》等论文,其中《罗敷形象探讨》获国际优秀论文奖、国际金奖。个人业绩曾被载入《中华英才大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辞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