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
释义

本书由美国当代人类学者佩吉·里夫斯·桑迪编著,作者通过对原始部落的实地调查来理解礼仪式食人俗存在的意义,并结合人类学观点来阐述其代表的哲学态度和文化内涵。本书不仅在食人俗以及由食人现象所决定的一般人类问题的理解上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且在通常的人类学分析上也提出了一些相当中肯的理论观点。

译 名 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原 名 Divine Hunger: Cannibalism as a Cultural System

作 者 (美国)P.R.桑迪

译 者 郑元者

出版时间 2004

国 家 中国

类 别 人文社科-文化

版 本 扫描版

语 言 简体中文

页 码 360页

ISBN 9787801097019

内容介绍:

作者从利科尔、弗洛伊德、黑格尔和荣格的著作以及象征人类学著作中吸收了一些观点并加以综合,认为礼仪式食人俗根据人对生命力和死亡的理解,表达了人在世界中存在的本体论结构,并运用这种理解来控制那种被认为是社会再生产所必需的生命力。食人俗在某一文化中存在与否,源于人对生命和死亡的基本态度,并与物质世界的实在性结合在一起。本书不仅在食人俗以及由食人现象所决定的一般人类问题的理解上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而且在通常的人类学分析上也提出了一些相当中肯的理论观点。

作者简介:

佩吉·里夫斯·桑迪:美国当代人类学家。1937年生于美国长岛西部。1960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1966年获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69-1972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人类学与城市事务系助理教授,1972年至今,先后任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副教授、教授。1981年以来几乎每年都对苏门答腊岛的米南卡保人(Minangkabau)作田野调查。主要著作有《女性权力与男性统治:关于性别不平等的起源》(1981)、《神圣的饥饿:作为文化系统的食人俗》(1986)、《美国大学生联谊会内的轮奸:校园里的性行为、兄弟关系和特权》(1990)。

目录:

艺术人类学与知识重构(代总序) 郑元者

鸣 谢

前 言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一章 跨文化上的食人俗

食人行为在跨文化上的复杂性

伊莱·萨根的精神起因假说

迈克尔·哈内尔与马文·哈里斯的唯物主义方法

萨林斯的文化论对哈里斯与哈内尔的反驳

宇宙论范畴和社会范畴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

结语

第二章 分析框架

对食人俗、仪式和生态压力之间的关系的一些评论

食人俗与人种本体论分析

食人俗象征的辩证结构

食人行为在神话中的特许与转换

欲望、同一化和情感矛盾心理在食人行为中的作用

食人行为特许中的转换

结语

第二部分 导致食人意识的象征

第三章 身体的秘密:胡亚人和吉米人的陪葬性食人俗

胡亚人的食人俗:作为社会原型的身体

胡亚人食人俗中的母性象征

原始母亲与代替人肉的猪:吉米人的陪葬性食人俗

结语:胡亚人、吉米人与梅尔帕人的比较

第四章 原初性的阴阳人:比明-库斯库斯明人的食人俗

比明-库斯库斯明人本体论的原初象征

比明-库斯库斯明人本体论中的性别对立与社会学

自然自我与社会自我的情意丛:大露兜树仪式

结语

第五章 食人妖怪与动物朋友

温迪戈妖怪

韦楚戈食 人者形象

夸扣特尔人的食人妖怪

结语

第三部分 食人行为在神话中的特许与转换

第六章 灵魂的欲望面面观:17世纪易洛魁人的酷刑和食人俗

欲望的移置作用与食人俗的投射

易洛魁人的创世神话:作为欲望聚焦的范例

梦境和假面仪式中的欲望聚焦

酷刑仪式的显意

酷刑仪式中的欲望焦点

结语:酷刑的隐意与食人俗

第七章 生的女人与熟的男人:19世纪斐济人的食人俗

食人俗与文化的起源

斐济人的戏剧性创世事件与恶的象征

混乱、秩序与斐济人的恋母情结剧

食人行为中的基本本能的疏导

结语:控制神话和食人行为中的欲望

第八章 珍贵的神鹰仙人果:阿兹特克人的人祭

珍贵的神鹰仙人果的意义

阿兹特克人对原始混沌的看法

宇宙的焦虑与政治上的不稳定

原始母亲与生殖器期的儿子:乌洛伯洛斯实体的原型

羽蛇神:从混沌到犯罪

结语

第九章 食人行为的转换和终结

结语

第十章 结束语:其他象征和仪式形态

变化女神:渐进性综合的象征

社会亲密关系形成的两种模式

参考文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