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农传说 |
释义 | 神农坛,(一名神农山)在群众中流传广泛说法是小北顶,紫金坛。1971年前后,中共沁阳县委将紫陵镇赵寨村作为试点,长期派干部在那里蹲点,帮助开展工作。负责文物工作的邓宏礼、宣传部的李成杰等在住队期,发现紫金坛、小北顶之外,还有神农坛之名一说,当时也来引起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之后,旅游业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文化部门就将神农坛的开发作出规划,河南大学教授张振犁和省民协秘书长程健君提出,要求回去后到太行山考察女娲、伏羲和神农的遗迹。 1986年5月20日,李成杰、都屏君到赵寨、由村支书李升基、张俊兴派出向导、进山考察。不仅发现了紫金坛附近不仅有女娲祠、伏羲殿、先农坛(即神农庙)等遗址,而且还发现在群众中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女娲补天、造人和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故事。豫北最大的庙会,每年阴历三月三日开始到四月初结束。发现存几种说法:一说是为纪念二仙奶奶;一说是女娲娘娘,还有一说为纪念神农发明农耕。 查找历史文献及碑刻论文,却有文献可考。许多专家学者都说,神农坛是炎帝部落活动最频繁、最集中的地方(夏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辨五谷,设坛祭天。被誉为中华第一坛。中国的农业、医药、商业、音乐等都是从这里开始,逐步推向各地的。元、中统二年《重修阳落山记》中就有“芍芒降从玉帝窑,罗之祭祝丹,垅实自于炎农的记载。 关于女娲、伏羲的记载似乎更多更具体,早在《列子》《淮南子》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其后《太平环宇》中说“太行山,一名皇母,一名女娲。”《述征》记载“太行山开始河内,北至幽州。”王伯厚《地理通释》说,“河北名山太行,在怀州河内县(今沁阳市)西北……其上有女娲祠”宋代崔伯易《威山赋序》说:女娲“于此炼石补天……服黄娲之妙道,藏补天之神石。” 为了促进对神农坛(神农山)的开发,1991年秋,李成杰、冯清干、都屏君等又在赵寨村支部协助下,编写了《天下奇观神农坛》一书,约6万余字,2002年9月,沁阳市政协又组织人力,编写,经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了《神农山揽胜》《神农山诗选》三本出书20万字,2008年中州古出版社出版了《神农山映象、散文卷》(123字)。这些著作都有力地推动了神农坛(神农山)的开发。 在实际生活中,神农坛已经成为国家级AAA旅游圣地,建设了山地广场,修筑了水泥、沥青路,建设了空中索道,游人从云阳山谷进山,经一线天,登白松岭、瞻望神农坛,拜神农殿、三清殿、伏羲殿等圣道。 每年都要举行祭礼神农的大型活动,登山比赛,诗歌朗诵等,年接待游人香客百万余人。 对神农坛的考察,沁阳市委、市政府曾组织旅游局、文物局等相关相关单位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和实地考察,对附近的遗址、碑记和地形地物进行研究,发现了神农城、炎帝陵、伏羲殿、女娲庙、百草洼、药仙山等136处与炎帝神农相关的地名传说。 其中,以2002年9月,全国考古大学会会长罗哲文教授为首的14位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和大建筑专家所作的结论敬权威和有说服力,远古炎帝神农氏的祭天坛就在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顶,这里就是炎帝神农氏的重要活动场所,是高山祭祀的“华夏第一坛”。 现在,神农坛(神农山)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圣地,是进行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华夏历史的悠久绵长,领略中国风景秀丽山川风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