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经衰弱综合征 |
释义 |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昏、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虑、紧张、烦躁、疲乏,工作效率降低,怕声、耳鸣,全身不适和精神萎靡等。可伴有植物神经及性机能障碍。 心理因素引起神经衰弱的原因有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主要是各种原因造成大脑皮质内抑制过程的弱化。因无任何的器质性症状,所以患者应多从心理上寻找原因: 1、 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是本病的另一主要原因,对不同职业人群中神经衰弱的调查资料说明,脑力劳动者患病率最高,其中半数以上患者反映在工作或学习上过度紧张,工作时间过长、任务过重,学习困难,都会导致神经衰弱的发生。 2、 自身的一些个性特征使有些人成为神经衰弱的易感人群,其中尤其以要求特别严格,凡事追求完美,缺乏压力调节能力的人更容易引起紧张感和疲劳感,使得症状产生。 3、 生活忙乱无序,作息规律和睡眠习惯的破坏,以及缺乏充分的休息,使紧张和疲劳得不到恢复,也为神经衰弱的易发因素。 神经衰弱既然大多数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在治疗上就要注重对心理问题的认识、调适与解除。任何药物只能使症状暂时得到缓解,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反而使症状不断复发,问题得不到解决。 鉴别诊断(一)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by physical infections) 在急性感染疾病的末期或恢复期,患者表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全身不适,酸痛、易紧张,情绪不稳,精神萎靡,睡眠浅而多梦。这些症状随全身一般情况的好转而逐渐恢复,这是与神经衰弱病人的不同之处。 (二)颅脑外伤(brain injury) 患者在颅脑外伤后可有头痛、头晕、软弱无力、疲乏感、焦虑不安、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耳鸣、失眠等症状。这时可诊为脑外伤后神经症。 (三)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脑血管病时患者可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情绪易激惹、心悸、睡眠障碍、眩晕、耳鸣、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等。这些症状常有波动。 (四)中毒性精神障碍(toxic mental disorders)在中毒较轻或早期患者表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顽固性头痛、头沉、头紧、疲乏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等。根据其中毒史可诊断。 (五)内分泌疾病(endocrine diseases) 患者在内分泌功能障碍时常出现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睡眠障碍等症状。这些症状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消失。 (六)疲劳(fotigue) 人们长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时,如不注意适当的休息,可产生过度疲劳,出现头痛、头昏、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及失眠等,但经适当休息后,疲劳的症状群就会消失。 (七)神经衰弱(neurasthenia) 好发于青壮年。以脑力劳动者为多。患者表现头昏、失眠、多梦、怕光、怕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如精神因素消除或适当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暂时消失。 (八)抑郁症(depression) 轻型抑郁症时可有头昏、失眠、焦虑、疲劳无力及躯体不适等,并有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健康状态缺乏自信,有消极观念。有晨重晚轻规律。 (九)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早期可表现为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缺乏热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即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此时便可诊断。 中医治疗研究 神经衰弱综合征的发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中医书籍中早有记载。如《如枢》中写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术惕思虑由伤神,伤神则恐惧自失……”,“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意乱,四肢不举”,“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又如《素身》中写道:“喜伤心”,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这些描述表明中医对神经衰弱发病的精神因素的重视,而且把人的情绪变化分为怒、喜、思、悲、恐、忧、惊,称为“七情”,同时又注重情志活动与脏腑的关系,把这些不同的情绪变化,与肝、心、脾、肺、肾、胆密切联系起来。肝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功能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这说明古人已认识到精神因素不仅可以引起神经衰弱,也可造成脏腑的一些变化;反过来,脏腑的变化,同样可引发精神症状。如《灵枢》中写道:“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此外,劳逸失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等都能引起阴阳失交、阳不入阴而形成神经衰弱。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于神经衰弱的认识是很精辟的。早在2000年前,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对本病的主证一失眠有明确地论述。《灵枢。大惑论》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目不瞑”的病机,认为“卫气不得人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人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提出了失眠等神经衰弱的主证,是阴阳失调所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是首要原因,拥有了一个优质的睡眠,使紧张和疲劳得到恢复,许多患者焦虑、抑郁等症状也都会随之减弱。中医治疗神经衰弱失眠,有时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 一般治疗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病,遍及世界各地,居各种神经官能症的首位。本病的患病率为9.1%。贵州省在农村调查后发现患病率更高,达70.69%。因为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和植物神经的功能失调,所以患者不仅有头痛、头昏、失眠及记忆力减退等大脑功能紊乱的症状,而且还可出现循环、消化、内分泌、代谢及生殖系统等功能失调的症状,防治神经衰弱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首先要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根据每个人的体力、爱好,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进行必要的治疗,如针灸、理疗和气功等。理疗最常使用的是降压护腕等穴位疗法,它们是靠生物磁场的作用,刺激经络穴位而起作用的。利用磁场疗法作用于腕关节多个穴位同时施治,协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整体调节,促进机体平衡。其特点是利用磁能的作用,持续刺激手腕(脚腕)部,调节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从而使外周毛细血管扩张,末梢血管阻力降低,毛细血管痉挛解除,使神经衰弱、失眠及高血压等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易长期使用且使用方便简洁。 中医疗法【中医中药】 1·疏肝健胃:以疏肝健胃为主,方用,柴胡、郁金、丹参、百合、乌药、川芎、炒枣仁、远志、菖蒲等。 2·化痰开窍:方用,陈皮、半夏、侏儒、苍术、白术、砂仁、桔梗、川芎等。 3·活血祛瘀:方:丹参、赤芍、红花、桃仁、羌活、独活、血竭、川芎等。 【神经衰弱按摩治疗法】 高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导致的神经衰弱,确实困扰着许多人,不过,掌握了下面的自我按摩法,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些症状了。 点攒竹、揉前额、按揉百会:取坐位或卧位,先用双拇指抵住攒竹穴(眉头凹陷处),慢慢用力,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继而用大鱼际揉前额部,约2分钟;最后双中指在百会穴(头顶正中心)处用力揉捻约1分钟。 五指拿头:五指张开,由前额部至后项部,用力拿数十次。 摩腹: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神阙穴(肚脐)为圆心,在中腹、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 点揉气海、关元: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或食指抵住气海(脐下1.5寸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缓慢揉动,每穴1分钟。 按揉三阴交:取坐位,弯腰,用双手拇指分别抵住双三阴交穴(内踝上3寸处),用力按揉2分钟。 捏脊:俯卧,他人从腰部开始,捏紧背部皮肤,一松一紧,向上行走,重复操作10次左右。 专家提示;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以上疗法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 食疗法色氨酸食物——降低兴奋度 代表食物:小米粥色氨酸在人体内代谢生成5—羟色胺,它能够抑制中枢神经兴奋度,产生一定的困倦感。同时,5—羟色胺在人体内进一步可转化生成褪黑素,褪黑素被证实有确切的镇静和诱发睡眠作用。 小米在所有谷物中含色氨酸最为丰富,晚餐主食中加些小米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有利于提高进入脑内的色氨酸数量。此外,南瓜子仁、腐竹、豆腐皮、虾米、紫菜、黑芝麻等蔬菜中的色氨酸含量也非常高。 此外,色氨酸会借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饮食组合(即先吃碳水化合物、后吃蛋白质的进食顺序)顺利进入大脑中,给你一个安稳的睡眠。因此,睡前不妨搭配着吃点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蜂蜜全麦吐司或水果,“这个方法对多数人都有效,它既有像安眠药的安眠效果,却没有安眠药依赖的副作用,不会让人上瘾。” 钙和镁的食物——放松神经 代表食物:牛奶、核桃研究发现,钙镁并用可成为天然的放松剂和镇定剂。 钙含量丰富的牛奶被公认为“助眠佳品”。坚果类食物中镁含量较多,在临床上,核桃常被用来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这些食物同时食用,效果会更好一些,但全麦面包可能会干扰牛奶中钙质的吸收食用,这两种建议间隔食用。”专家提醒道,“适当的饮食虽然对睡眠有效,但个体千差万别,如果睡眠质量很差,应及早就医。” 维生素B族的食物——消烦躁 代表食物:全麦食品B族维生素相互间有协同作用,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的功能。 全麦食品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它具有消除烦躁不安、促进睡眠的作用。 护理措施1.提供适合的睡眠环境 住院治疗的神经衰弱患者绝大部分有睡眠障碍,且均为睡眠问题而焦虑,护士应尽量给患者提供适当的睡眠环境,如安静、冬暖夏凉的房间,不和其它精神运动性兴奋患者同一病室,指导患者进行睡前准备,如:喝热牛奶,忌饮浓茶、咖啡,用热水泡脚,听轻音乐,睡前不做剧烈运动等。 2.加强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心理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中是贯穿始终的,护士多关心照顾患者饮食、二便、卫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时,一方面护士要以自己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影响患者,另一方面护士对患者情绪及行为的正性方面及时给予鼓励,对负性方面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使患者逐步走向正性运转。 3.帮助患者调整生活型态 与患者共同制定符合病房及患者具体情况的作息制度和健康的院内生活型态。最关键的是要患者积极主动的执行,这是渐进的过程,护士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制定计划后就置之不理,要有耐心地指导患者逐步完成,当得到一定的成效后要及时鼓励患者以增强其主动完成计划的自信心。 4.鼓励参加活动 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特别是体育运动,选择适合患者的项目,让患者每日进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患者愈后的院外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5.用药并观察反应 当患者服药治疗时,护士应保证给药的顺利完成,并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