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深圳河
释义
1 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边界的河流

深圳河是一条被订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边界的河流,为香港最长的河流。 此河自1898年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作为租借香港的新界部分99年的界限。而此河位于香港北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最后香港进入米埔附近的后海湾。

简介

深圳河历史上称为“明溪”,是深圳与香港的界河。发源于深圳市梧桐山牛尾岭南坡,自东北向西南,流过繁华的深圳市区,流入深圳湾,归入大海。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312.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水系分布呈扇形,其中深圳一侧占60%,包括繁华的罗湖区和福田区;香港一侧占40%,是香港重要的渔农区。 主要支流在深圳一侧有沙湾河、布吉河、福田河和皇岗河,香港一侧有新田河、梧桐河和平原河。“深圳河”是深港之间的界河,是近代中国屈辱的象征,是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历史变迁最直接的见证,是深圳的母亲河。深圳河是一条被订为香港与中国大陆的边界的河流,为香港最长的河流。 此河自1898年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起,作为租借香港的新界部分99年的界限。而此河位于香港北区和广东省深圳市之间。

气候问题

流域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而集中。4~10月份为汛期,其中4~6月份为前汛期,后汛期为7~9月份。主要受灾害性台风及热带低压槽影响,常伴有暴雨和暴风潮,加之城市化面积逐渐增加,使其具有产流快、汇流时间短的特点。风暴潮也会使深圳湾潮位抬高,导致深圳河宣泄不畅,两岸发生洪涝灾害。深港政府经过多年的谈判,最终确定了治理深圳河分三期进行:一期工程对料和落马洲两弯段进行截弯取直与整治,二期工程对罗湖铁路桥以下至河口除一期工程外的全部河段进行拓宽、挖深,三期工程对罗湖桥以上河段进行整治。

源头

人们通常所称的深圳河是指沙湾河与莲塘河汇合处———三岔河以下河段。因此关于深圳河的源头,主要就有两种说法:香港方面认为指深圳河在沙湾河与莲塘河汇合处三岔河以上的干流为莲塘河,发源于梧桐山;深圳方面则认为深圳河三岔河以上的干流为沙湾河,发源于牛尾岭。为什么香港方面认为莲塘河为深圳河的干流,从而认为深圳河源头在梧桐山呢。王若兵先生这样认为:因为莲塘河和深圳河同样是深圳和香港之间的界河,从而把莲塘河的发源地梧桐山定为深圳河的源头。

为什么深圳方面认为沙湾河为深圳河的干流,从而认为深圳河源头在牛尾岭呢,王若兵等有关专家认为,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就是“惟长为源”,沙湾河长20.9公里,莲塘河长12公里,所以以沙湾河为深圳河的干流,以沙湾河的源头牛尾岭为深圳河的发源地。

牛尾岭位于龙岗区平湖镇和布吉镇的交界处,大体东西走向,其东侧是平湖的上木古村,西侧是布吉的甘坑,机荷高速公路从其南面经过。牛尾岭看上去是一座并不比市区的莲花山高的小山包,却是东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根据王若兵先生绘的草图,发源于牛尾岭的小溪流,东坡的汇入东江水系,西坡的汇入深圳河的支流布吉河,西南坡的汇入深圳河的上游沙湾河。

在深圳河的源头牛尾岭,并不像长江黄河的源头那样,有冰雪融水汇聚而成的时时可见的涓涓细流。根据布吉水务所邓水清、廖毅斌两位先生的描述,牛尾岭的小溪流是季节性的,是由降雨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注入深圳湾的深圳河水中,行程最远的第一滴水就来自落在牛尾岭的雨滴。牛尾岭上的降雨顺着山坡汇聚到黄牛湖水库,再从水库的排洪口进入了沙湾河的河道。这是所能找到的最上游的“沙湾水”。

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广东省新安县所属的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割占了新安县所属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8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两百多个岛屿,租期99年。1899年3月19日,两广总督派遣补用道王存善和港英辅政司骆克,开始按已签订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勘定新租之地的界线。在勘察中他们发现了从梧桐山流出的深圳河,决定以此为界。第二天,《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就匆匆忙忙签了字。英国强租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东起大鹏湾,西至深圳湾,面积达946.6平方公里的大片地区(即香港新界地区),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至此,香港本岛加上深圳河以南整个九龙半岛及附近约200多个岛屿、约1071平方公里的地区,全部被英国侵占。深圳河从此成为见证一个国家兴衰荣辱的历史之河。1899年5月,深圳河北岸的深圳镇又落入英军之手。英军宣称深圳已属英国领土。半年之后,在中国朝野一片反对声中,英军才撤到深圳河南岸。新中国建立以后,彻底整治深圳河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然而深港两地却要经过几百轮谈判。原因在于根据历史上不平等条约,以深圳河北岸为“界”,河水的“管理权”在港英当局。经过13年磋商,深港双方终于携起手来向深圳河污染和水患宣战。1995年5月,深圳和香港正式签署协议,一期工程委托深圳市政府进行。

见证

1898年,英国人逼清政府签订了《中英拓展香港界址专条》,深圳河就成了深圳与香港的界河。直至中国改革开放前,深圳河更是隔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柏林墙”。曾几时,南岸的香港人忙着建设“东方之珠”,河北岸,却是阶级斗争警钟长鸣。 北岸的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134元人民币;南岸几百米外的香港新界也有个罗芳村,人均年收入几万港币。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新界原本并没有一个什么罗芳村,居住在这里的人竟全是从深圳罗芳村逃过去的。北岸衣衫褴褛,南岸灯红酒绿。 最难以抹去的记忆,是当年深圳河边不时传来警犬的狂吠和偷渡者被抓获的叫声。从50年代后期开始,深圳河先后发生过多起大规模民众集体越境逃港事件。到了1977年,边防部队已是防不胜防。

1977年11月11日,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工作。邓小平约见广东省委领导人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也搞一个特区,怎么样?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你们去闯一条路,也可能是血路,但我们别无选择,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深圳特区不辱使命,为社会主义中国杀出了一条血路,也让自己成了人们向往的乐园。对改革开放有着强烈的想往和追求的年轻人奔向深圳,这种向往和追求,不亚于当年大批有志青年到革命圣地延安的那一股子劲。弹指一挥间,深圳已是聚集平均只有28岁的700多万年轻人的大都市。

改造

2003年,一直困扰港深两地居民的深圳河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深圳市有关方面计划耗资9.5亿元人民币,从大鹏湾引海水冲刷深圳河以彻底治污。此举因为可能对深圳湾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一直广受争议。根据深圳河最新改造项目建议书中的初拟方案,引海治河工程包括修建一座抽水泵站和一条穿越梧桐山的输水隧洞。工程在盐田港附近沙头角保税区修建一个海水提升泵站,在梧桐山开凿一条长约13公里、直径5米的圆形隧洞,海水抽上来后在罗芳村附近的深圳河三叉河口处注入深圳河,通过水体交换达到冲污目的,从而改善深圳河水质,使之达到景观水标准。

据统计,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深圳河引海水9亿多立方米。专家认为,深圳河污染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引海水冲污仅仅是治理措施的一部分,另外一个重要措施是截污——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国外的城市生活污水都是经过一级处理后再排放的,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污染。由于一级处理代价很高,内地都只是二级处理,处理过的水体还是污水,只是污染物含量有所下降。因此,深圳河治理的关键还是控制污染源,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投入,引海水仅仅是辅助性措施。

合作

深圳河是一条命运河。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大陆的封闭政策,香港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唯一窗口和桥梁,大量物资和人员往来于深圳河上,深圳河得以见证香港的繁荣兴盛。1979年后,深圳倚靠香港与内地的跳板优势“一夜”崛起,光芒不让东方之珠。至此,深圳河不仅是联结两个城市的历史脐带,而且成为这对双子城的命运纽带。然而,进入21世纪之后,深圳河畔的香港与深圳双双陷入迷茫。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香港,而同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落难的、同是亚洲小龙的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却在五年之后开始经济复苏,而香港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与香港一起徘徊的是深圳彷徨。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定位不明、长三角崛起等因素,深圳发展遭遇瓶颈,人们开始反思深圳何去何从,掀起了一波关于深圳“重新定位”的大讨论,这波讨论一直持续到现在。香港何处去?深圳何处去?这两个问题不可或分,因为历史的脐带不仅把这两个城市紧紧绑在一起,而且把两个城市的未来命运系于深圳河一线。但在2001年前,香港对深港合作与珠三角整合不暇多顾,所谓“神女有情,楚王无意”。然而严峻的现实终于让香港清醒过来,如果再不融入到珠三角去,最终将会被珠三角边缘化,“楚王”最后会变成”楚霸王"!因此2001年以来香港终于把目光投向深圳河对岸,加快了与内地合作的步伐,而CEPA的签署则为香港与内地的合作提供了制度基础,为深港两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空间。

然而,CEPA仅为两地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性框架,在“一国两制”下深港两地需要一个空间来落实CEPA。毫无疑问,这个空间最好的选择应是深圳河沿河的深港边境地区。对于香港和深圳来说,两地的过去是在历史的因缘际会之中脱颖而出,同样,两地的未来必须在一个历史空间内获得突破性发展,也只有在一个社会转型、制度变迁的历史大背景之下,深港两地才有可能获得全新的发展机会,具有历史意义的机会。纵观中国,这样的空间只有深圳河,只有深港边境地区。因为深圳河不仅是两个城市的分界,两种制度的分隔,而且是两种文明,两种生活方式的分野。跨越深圳河,毫无疑问是历史性的。

跨越深圳河

然而,当前深港两地工商界、学界以及政界等仅就深圳河套地区展开讨论,内容也仅就工商贸易泛泛而谈,这未免让历史感到遗憾。历史既然赋予这样一个空间,就有责任抓住这个机遇。因此,跨越深圳河,不仅是深港合作的必经之途,而且是亿万国人的历史使命。

方案一:跨境工业区。方案二:金融发展区。方案三:商住旅游区。方案四:中国贸易博览会场。方案五:中央商务区。方案六:教育特区。方案七:创意工业园区。方案八:深圳河湾一体化开发构想。

2 丁力著图书

书名:深圳河

作者:丁力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

ISBN:9787802443488

开本:16

定价:29.00元

内容简介

丁力,最早是一名冶金工程师,2002年投身文学创作,先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后出版长篇,迄今已完成29部长篇,以快速高产而闻名,但一部《深圳河》消耗他3年时间。

《深圳河》以深圳居民30巨变为背景,生动揭示了“城市化关键是人的城市化”主题。故事曲直,人物命运跌宕,展示了深圳特区成立以来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画面。

作者简介

丁力,男,1958年生于安徽马鞍山。做过兵团宣传队员,工厂技术员,设计院工程师,企业经理和集团公司高层管理。2001年底发表文学处女作,小说发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和《小说月报》原创版等刊物。2003年开始出版长篇小说,已出版《高位出局》、《高位出局——透资》、《职业经理人手记》、《上市公司》、《商场官场》、《跳槽》、《娱乐城》和《倾斜的天平》等长篇小说26部,被称为中国最具爆发力的金融文学作家和老板文学的领军人物。现居深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