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申屠嘉
释义

申屠嘉(?-前155),西汉时梁(治今安徽砀山)人。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汉高帝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的小官。跟随高帝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孝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孝文帝元年(前179),选拔那些曾经跟随高帝南征北战,现年俸在二千石的官员,一律封为关内侯的爵位,得封此爵的共二十四人,而申屠嘉得到五百户的食邑。张苍任丞相之后,申屠嘉升任为御史大夫。张苍免去丞相之后,孝文皇帝就任命申屠嘉为丞相,就以原来的食邑封他为故安侯。

史记记载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燕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曰:「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於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曰:「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曰:「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曰:「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曰:「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嘉为丞相五岁,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二年,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谪罚侵削诸侯。而丞相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错为内史,门东出,不便,更穿一门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庙堧垣。嘉闻之,欲因此以法错擅穿宗庙垣为门,奏请诛错。错客有语错,错恐,夜入宫上谒,自归景帝。至朝,丞相奏请诛内史错。景帝曰:「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罢朝,嘉谓长史曰:「吾悔不先斩错,乃先请之,为错所卖。」至舍,因欧血而死。谥为节侯。子共侯蔑代,三年卒。子侯去病代,三十一年卒。子侯臾代,六岁,坐为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

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时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为丞相。及今上时,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彊侯庄青翟、高陵侯赵周等为丞相。皆以列侯继嗣,娖娖廉谨,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有著於当世者。

太史公曰:「张苍文学律历,为汉名相,而绌贾生、公孙臣等言正朔服色事而不遵,明用秦之颛顼历,何哉?周昌,木彊人也。任敖以旧德用。申屠嘉可谓刚毅守节矣,然无术学,殆与萧、曹、陈平异矣。

详细介绍

西汉名相申屠嘉

申屠嘉为人廉洁正直,在家里不接受私事拜访。当时太中大夫邓通特别受皇帝的宠爱,皇帝赏赐给他的钱财已达万万。汉文帝曾经到他家饮酒作乐,由此可见皇帝对他宠爱的程度。当时丞相申屠嘉入朝拜见皇帝,而邓通站在皇帝的身边,礼数上有些简慢。申屠嘉奏事完毕,接着说道:“皇上您喜爱您的宠臣,可以让他富贵,至于朝廷上的礼节,却是不能不严肃对待的。”皇帝说道:“请您不要再说了,我对邓通就是偏爱。”申屠嘉上朝回来坐在相府中,下了一道手令,让邓通到相府来,如果不来,就要把邓通斩首。邓通非常害怕,进宫告诉了文帝。文帝说:“你尽管前去无妨,我立刻就派人召你进宫。”邓通来到了丞相府,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申屠嘉叩头请罪。申屠嘉很随便地坐在那里,故意不以礼节对待他,同时还斥责他说:“朝廷嘛,是高祖皇帝的朝廷。你邓通只不过是一个小臣,却胆敢在大殿之上随随便便,犯有大不敬之罪,应该杀头。来人哪,现在就执行,把他斩了!”邓通磕头,头上碰得鲜血直流,但申屠嘉仍然没有说饶了他。文帝估计丞相已经让邓通吃尽了苦头,就派使者拿着皇帝的节旄召邓通进宫,并且向丞相表示歉意说:“这是我亲狎的臣子,您就饶了他吧!”邓通回到宫中之后,哭着对文帝说:“丞相差点杀了我!”

申屠嘉与晁错

申屠嘉担任丞相五年之后,孝文帝去世了,孝景帝即位。景帝二年(前155),晁错担任内史,因为受皇帝宠爱,地位很高,权力也很大,许多法令制度他都奏请皇帝变更。同时还讨论如何用贬谪处罚的方式来削弱诸侯的权力。而丞相申屠嘉也有感于自己所说的话不被采用,因此忌恨晁错。晁错担任内史,内史府的大门本来是由东边通出宫外的,使他进出有许多不便,这样,他就自作主张凿一道墙门向南通出。而向南出的门所凿开的墙,正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申屠嘉听说之后,就想借晁错擅自凿开宗庙围墙为门这一理由,把他治罪法办,奏请皇上杀掉他。但是晁错门客当中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晁错非常害怕,连夜跑到宫中,拜见皇上,向景帝自首,说明情况。到了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丞相申屠嘉奏请诛杀内史晁错。景帝说道:“晁错所凿的墙并不是真正的宗庙墙,而是宗庙的外围短墙,所以才有其他官员住在里面,况且这又是我让他这样做的,晁错并没有什么罪过。”退朝之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非常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却先报告皇帝,结果反被晁错给欺骗了。”回到相府之后,因气愤吐血而死,谥号为节侯。

历史评价

司马迁这样评价他:申屠嘉可以说是刚正坚毅、品德高尚的人,但是他却既不懂权术又没有学问,和萧何、曹参、陈平这些前辈丞相相比,恐怕就要逊色一些啦。

关于申屠嘉之死的思考

申屠嘉的就职

公元前155年,当了两朝宰相,经历了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五朝元老的申屠嘉在自己的家中呕血而死。 申屠嘉既没有死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也没有因为忘我工作、劳累过度而死,而是自己活活气死的。其死本没有值得大加弘扬的必要,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可陈,外人看来,一个倔老头死了,还是自己和自己怄气而死,有什么大惊小怪?再说了,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申屠嘉死了,不是为孜孜以求官位的人腾出了位置吗?而真正读过《史记》和《汉书》,详加揣测的人,就不能不为申屠嘉之死而长叹一声。

《史记》以及《汉书》中对曾经的五朝元老――申屠嘉都有记载,故事版本几乎一致,所用笔墨也惊人的相似。出身于草根的申屠嘉曾经跟随刘邦做过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因和项羽作战有功,担任了一个小队长的官衔。后来累积战功,升到了都尉的官衔。汉惠帝时,作了淮阳守。汉文帝继位后,把跟随刘邦当年的还健在的老臣一律封为关内侯,申屠嘉于是也忝列其中,并且作了御史大夫的职位。按照正常的情形,申屠嘉在这个位置上该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适当的时候可以给皇上建言献策,提提意见。要不然就闭嘴不谈,享受自己年俸二千担的待遇,颐养天年是最好的结局。但历史却在这个时候峰回路转,给了申屠嘉一个估计他想都没有想过的机会。

汉文帝初年,丞相张苍失意被免职了,于是遴选丞相人选成为当务之急。作为皇帝的刘恒非常想启用皇后的弟弟、自己的小舅子窦广国担任宰相,虽然小舅子的才能不错,但作为开明之君的刘恒却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任人唯亲,从避嫌的角度考虑只好另选他人。当时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帮子老臣们大都去世,实在是没有资历和才能都符合心意的人,于是申屠嘉就成为皇帝的暂时首选。其中原因有二:一是申屠嘉是三朝老臣,资历够老;二是申屠嘉做过御史大夫,为人清廉,家里一般不接受私人访问。比如想过节送点礼之类,申屠嘉一概不接待。如果是公事,申屠嘉也要求到办公室去谈。这就在刘恒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于是在才能不见得足以服众的情况下,人品和口碑较好的申屠嘉成为了勉为其难的辅佐皇帝的丞相,历史也许就在这个时候为申屠嘉埋下了悲哀的祸根。

申屠嘉和弄臣邓通

《史记》和《汉书》中的记载,做了丞相的申屠嘉好像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作为,只有两个故事可以说明他的性格和做派。文帝时,弄臣邓通十分受宠爱,不但经常会得到赏赐,而且经常到邓通家吃饭,在王朝时代,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耀,皇帝的恩宠于是让邓通胆子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一次,在朝堂上,邓通竟坐在皇帝的旁边。申屠嘉奏事完毕,直接向皇帝指斥邓通,皇帝可以宠爱某个大臣,可以富贵之,但君臣之礼却马虎不得。这下让文帝极不耐烦,“君勿言,吾私之”。奈何不了皇帝的申屠嘉火冒三丈,管不了皇帝,我还管不了你?回到相府,申屠嘉就给邓通发了传票,你小子赶快到我这里来,胆敢不来,小心你的狗头。邓通怕了,立刻给文帝打小报告,文帝说“你去吧,没事,我一会派人把你召回来。”聪明人邓通知道倔老头申屠嘉可不好惹,到了丞相府,帽子也不敢戴了,光着脚丫子,一副奴才相的向申屠嘉叩头谢罪,连脑门子都磕出了血。申屠嘉大模大样,派头十足,将邓通好一顿斥责。文帝这时派使者持节召通,“此吾弄臣,君释之。”可以不给邓通面子,但文帝的面子却不能不给。你想想,你的丞相位置是皇帝给你的,你如果连皇帝的弄臣都敢杀,你的位子还有没有,你的小命还在不在?于是邓通安然回到了皇帝身边,继续他的弄臣生涯。 到了景帝时代,晁错担任了内史,仗着景帝撑腰,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身为丞相的申屠嘉的意见不受重视,不被采用,逐渐在皇帝面前失去了话语权,这使得申屠嘉开始愤懑并迁怒于晁错。申屠嘉听说晁错把宗庙的墙凿穿,于是打算以此为理由,上奏杀了晁错。但事不机密,被晁错得知后提前半夜三更去告诉了景帝。等到申屠嘉上奏的时候,景帝说:“错所穿非真庙垣,乃外堧垣,故他官居其中,且又我使为之,错无罪。”言下之意就是说,晁错凿开的是外墙,不是真的宗庙的墙,并且是别人居住的地方,况且得到了我的允许,你想以此为理由杀他,门儿都没有?罢朝后,申屠嘉对长史说:“我真后悔没有先斩后奏啊!现在反而被晁错出卖了。”回到家,这个倔老头就呕血而死了。

申屠嘉之死的分析

人这一生,最终都免不了死亡,只是死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想死却死不了,有的人不想死,要万岁,真的再想活五百年,可还是死了。有的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的光荣,有的人死的伟大,有的人死的高兴并快乐着,也有的人死的悲哀并愤懑着。比如申屠嘉就是悲哀并愤懑的最好证明。申屠嘉之死之所以悲哀,愚以为有以下原因: 其一:想施展抱负,却没有话语权。姑且不论申屠嘉的才干如何,既然到了丞相的位置上,申屠嘉肯定也想有一番作为,但是文帝时人家本来不想用你,想用的是自己的小舅子,你只是个傀儡丞相,替身而已,能让你说话算数吗?景帝时晁错正受宠,正要改革施展抱负,你在这里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皇帝能听你的吗?

其二:想执行制度却屡屡被阻止甚至破坏,愤懑不已。《汉书》的作者班固认为,申屠嘉忠诚正直,谨守礼节。无论是申屠嘉惩罚邓通,还是找借口杀晁错,这些理由都是冠冕堂皇的,都是在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翻开历史,能够制定制度的人洋洋大观,但真正能够始终如一执行制度的鲜见矣。古代有刑部上大夫之说,法律和规定都是给老百姓实行的,州官可以放火,但老百姓却不能点灯的事情一点也不稀罕。制度和法律都是为了维护皇家的利益,都是皇帝制定的,人家说对就对不对也对,你申屠嘉又能奈我何?无怪乎有人哀叹:制度的制定者是制度的最大破坏者!这话不绝对,但也很有一定的道理。生逢其时的申屠嘉不郁闷乃至愤懑才怪!

其三: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只有去死。不会变通的申屠嘉只知道维护制度,但却屡屡得罪弄臣和能臣。邓通是文帝的贴心人,是个弄臣无疑,但你申屠嘉却要和他作对,皇帝能高兴吗?景帝听从晁错的话,要去实行新政和改革,你却因嫉妒而生恨,故意挑晁错的错儿,杀了晁错,皇帝能干吗?因此申屠嘉呕血、悲哀而死也就不足为怪了。

抛开申屠嘉个人的才干和能力以及种种缺点不足不论,单就申屠嘉维护并执行制度、法律这点来说,申屠嘉是值得称道和光荣的,并且值得后世人们效仿和可以作为榜样的。申屠嘉是个典型的法律机械主义者,只要是违法了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他谁都敢治罪。这样的人很可怕,连皇帝老儿也不愿意得罪,皇帝也需要这样的人为他的社稷和江山着想,需要这样的人来维护自己的天下。占据了法律和制度的制高点,申屠嘉就可以号令天下,就可以文攻武卫,谁能奈我何?所以申屠嘉能够历经五朝,能够官作了那么多年,能够活一大把年级而不坐牢、被杀头,就在于他自己清廉、干净并且始终高举法律和制度的大旗,捍卫着自己和皇家的天下。

申屠嘉悲哀的死了,但申屠嘉也很光荣,他的死悲哀和光荣并存,也有着被人称道的理由和存在的价值。从申屠嘉个人来说,他缺乏了一点点人情味,但历朝历代和这个世界,可能很多人不愿意自己作申屠嘉,但却需要有申屠嘉这样的人存在。如果没有了申屠嘉,法律和制度岂不成了一纸空文?至少说,摆在台面上的法律和制度,是需要人人遵守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