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申国
释义

周宣王时黄帝的后代被封于谢,并且建立了申国。公元前668年,申国被楚文王所灭。

简介

申国是周代的一个诸侯国,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公元前1022~前975年待考)西巡时,叔齐子孙协助有功,亦被周穆王封侯,侯爵,因称申侯,史称其为“西申国”,其国都故址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后又被称作“申戎”,亦称“姜氏之戎”。是申国最先的发源地。

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当太子姬宜臼被废之后与母亲逃奔西申以求外公申侯之助时,申候联合了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王朝。

周宣王时,为了加强对"南土"局势的控制,改封王舅申伯(伯爵)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原南阳市的谢国改称为申国。此申国遂称"南申",西土之申国可称西申。周平王东迁以后,南申是东周王室的南大门,为了防备荆楚侵犯,周在此驻扎了军队。申国也加强了与中原内地诸侯的联系,曾将申女嫁于郑武公。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地处要冲的申国成了攻击目标之一。

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师假道于邓伐申。大概在楚文王时,申国被灭,设为县。

1981年在此附近的西周墓中,曾出土南申国青铜器。

1975年清理的一座春秋中期墓,出土了楚国申县县公的青铜器。楚灭申后,曾将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迁往东面的信阳一带安置,成为楚之附庸。这就是春秋时期信阳之申的由来。信阳之申称东申。《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东申被迁往楚地,楚平王时申又在信阳恢复。南申亡国约在战国中早期。

疆域

东申国国都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南申国在陈(今河南淮阳)、郑(今河南新郑)的南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申国的都城在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在冥厄(冥厄关,今湖北广水市和河南信阳县交界处)之北,淮水(淮河)之南。

陕西“西申国”

驻留在大河(黄河中游)一带未迁走的叔齐之子孙,后来渡过大河,移到陕西地区故邰国、扶风之地聚群而居,在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公元前1022~前975年待考)西巡时,叔齐子孙协助有功,亦被周穆王封侯,侯爵,因称申侯,史称其为“西申国”,其国都故址在平阳(今陕西宝鸡眉县),后又被称作“申戎”,亦称“姜氏之戎”。按史籍《竹书纪年》中的记载,由于西申侯具有长期经营宗周西陲的政治基础,和与周王室世为婚姻的政治地位,因此具有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故而,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姬宫湦十一年(公元前771年),当太子姬宜臼被废之后与母亲逃奔西申以求外公申侯之助时,申候联合了鄫国、犬戎进攻西周王室并杀了周幽王、灭了西周王朝。这个申侯实际上是西申之君,并非远在南阳的申伯。周桓王姬林十六年(秦宪公嬴立十二年,公元前704年),秦宪公(秦宁公)占据平阳为秦国都城,西申国被秦国顺带吞灭,其国民四散迁逃,王族子孙以及国人亦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申氏。

南阳“南申国”

周成王姬诵即位而由周公旦佐政时期(公元前1103~前1081年待考),敕封伯夷的后裔在吕地(今河南南阳),建立了申国,伯爵,因称申伯,吕地由此改称申地,史称其为“南申国”。南申国君申伯世为西周王朝卿王,在周宣王姬静(姬靖)执政时期(公元前827~784年),由于申伯文武兼备,在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淮河上游地区,命召伯往营新邑谢城(今河南信阳以北)。当时周宣王“饯送申伯还南,防御夷楚,保卫南土”。申伯在谢邑筑城定居(今河南南阳宛城)。当时的西周贤相仲山甫称赞申伯为:“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春秋时期的周庄王姬佗九年(楚文王熊赀二年,公元前688年),南申国被楚文王亲率大军所灭,其王族子孙以及国人多以故国名为姓氏,称申氏。

信阳“东申国”

楚文王灭南申国之后,曾将南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强行迁往东面的信阳地区安置,成为强楚的附庸,成为当时楚过抗御巴国的前锋防线,春秋时期史称其为“信阳之申”,亦称“东申国”。

历史上的“申息之师”

楚长城研究专家艾廷和认为,楚长城修建同样主要依靠了军队,这支军队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申之师”。在灭申之后,楚文王对申国贵族采用了招抚政策,任用申国被俘的很有名望的贵族代表彭仲爽(今南阳人)为令尹,帮助管理原申国地盘,并在原申国组建强大的精锐部队“申之师”,由自己直接领导,帮助楚国攻城拔寨。

1957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信阳楚王城西南一里许的山坡上,发掘了一座震惊中外的战国大墓。墓中出圭的250余件彩绘木漆器,体现了战国时代民间画师的高超技艺。他们用石黄、赭红、深红和银灰色构成了各种各样富丽堂皇的图案。山鹿、苍龙、猎犬、犀牛、青蛙、爬虫,较之敦煌壁画中的动物图案更为逼真。巫神的主冠在似欧洲古希腊人的装束。写实的风俗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楚王在狩猎、宴饮、伎乐、歌舞和征战的历史画卷。

墓中发现的毛笔,推翻了秦代蒙恬造笔的说法。墓中陪葬的两个木俑没倒,证明了信阳地区两千多年来没有五级以上的地震。出土编钟录制《东方红》乐曲,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邀游太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更被世人传为佳话。

该墓的墓主人就是《左传》中记载的楚国左司马眅(今信阳人) ,因统帅“申、息之师”有功,当上了楚国的左司马。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发生了一次楚灭戎蛮子赤的大战役。左司马眅战功显赫,在信阳楚王城左司马眅墓中出土新铸的编钟上铭记了这件事。他统率数十万“申、息之师”,大本营就在信阳楚王城,而他死后就埋在楚王城附近。

被司马迁誉为“天下第一清官”的孙叔敖(今信阳淮滨县人)为楚相时,于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率“申息之师”在邲地(今河南省荥阳东北)大胜晋兵,威震天下,助楚庄王得以称霸中原。

《春秋左氏传》关于左司马眅统帅“申息之师”的记载:四年春,蔡昭侯将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公孙翩逐而射之,入于家人而卒。以两矢门之。众莫敢进。文之锴后至,曰:“如墙而进,多而杀二人。”锴执弓而先,翩射之,中肘。锴遂杀之。故逐公孙辰,而杀公孙姓、公孙盱。 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谋北方。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致蔡于负函,致方城之外于缯关,曰:“吴将氵斥江入郢,将奔命焉。”为一昔之期,袭梁及霍。单浮余围蛮氏,蛮氏溃。蛮子赤奔晋阴地。司马起丰、析与狄戎,以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晋、楚有盟,好恶同之。若将不废,寡君之愿也。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士蔑请诸赵孟。赵孟曰:“晋国未宁,安能恶于楚,必速与之。”士蔑乃致九州之戎。将裂田以与蛮子而城之,且将为之卜。蛮子听卜,遂执之,与其五大夫,以畀楚师于三户。司马致邑,立宗焉,以诱其遗民,而尽俘以归。

历史

《左传·隐公元年》曰:"郑武公娶于申,曰武羌。"《国语·周语中》:"齐、许、申、吕由大姜。"韦昭:"四国皆姜姓。"申人源于姜戎,早年居于今陕西米脂县及以北地区,是较早与华夏融合的西戎。先周时期姬姓周人便与申人世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国仍不断与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职,如周厉王大臣"申季",周厉王、周幽王皆娶申女为后。

申国的肇始是周王朝封申伯。申伯是周王室的母系亲家。周宣王时,申伯以王舅身分改封于谢国故地,记载于《诗经·大雅·嵩高》中。申国的封地是周王朝控制南方的门户重镇。宣王还派召伯虎去为申伯经营,彻取村社土地的一部分作为公田,还派遣近臣傅御把申伯的私人(申伯原有的臣民)迁去,以便他迅速建立统治地位。

周幽王时,皇后是申国申侯的女儿。幽王因褒姒的缘故废了皇后以及太子宜臼而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使得申后的父亲申侯震怒。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一起进攻幽王。幽王用烽火召集诸侯,而无人响应,最后幽王被杀于骊山下。申侯、鲁侯和许文公在申国另立了周平王,也就是幽王的太子宜臼。

《左传·隐公元年》记载,郑武公夫人娶自申国,称为“武姜”。

灭亡

楚国于春秋初年开始扩张,楚文王于公元前688年(鲁庄公六年)讨伐申国,据《左传》记载,讨伐途中经过邓国,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楚文王这次讨伐申国后陷入与邓国和巴国的战争,但这次伐申的结果不明。

《左传·哀公十七年》追溯了楚文王“实县申息”的功业。息国的灭亡至晚在公元前680年 。因此,申国的灭亡在楚文王伐申之后,约在息国灭亡时间左右,大致在公元前688年至公元前680年。

申国被并入楚国后,成为楚国北方重要的县。城濮之战中,楚国令尹子玉并未帅楚国全部主力出征,而是以申息两县的兵力为主。因此子玉战败,楚成王有言:“你若回国,申息两县的父老怎么办?”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同意以申和吕两地部分土地作为子重的赏田。而当时楚国申县的长官巫臣劝谏,说申和吕是楚国北方边境重要的军事重地和兵源地,如果以申吕为赏田而不是楚王直辖,那么就丧失了这两地的军事功能,晋国和郑国就必然突破边境而攻击到楚国的腹地汉江流域。

公元前585年(鲁成公六年),晋国讨伐蔡国,楚国以申息的兵力救蔡。晋国将领认为,此战胜利则仅仅是击败楚国的两县而已,失败更为耻辱,因此主动撤退。顾颉刚指出,以申息两县的兵力即足以和霸主之国晋国的军队周旋,可见申息两县的富庶。

公元前529年,楚灵王死,楚平王立。当年楚灵王灭蔡国后,灵王将许国、胡国、沈国、道国、房国和申国迁徙至楚国境内,楚平王即位后使陈国和蔡国复国,而这些被迁徙的小国,也都复国。申国正在复国之列。

历代国君

姜佐,封于申。妣景仆氏,子汲。

姜汲,妣有扈氏,一作扈氏,子陵高。

姜陵高,妣姬氏,子嵩。

姜嵩,妣温氏,子谋。

姜谋,一作某公。妣顾氏,子成。

姜成,妣马氏,子胡。

姜胡,妣温氏,子献。

姜献,妣有施氏,子宁。

姜宁,妣顾氏,子恩。

姜恩,字宏道,妣孟氏女适周厉王。子诚、申甫。

姜诚,号申伯。辅宣王中兴,宣王赐封于谢,子孙因以为氏,遂为谢氏受姓始祖。妣王、高、张氏,子弘、猛。

姜弘,又名姜宏,子广。

姜广,子烈。

姜烈,子骘。

姜骘,子预。

姜预,楚文王伐申,附庸于楚,子昌后。

姜昌后,前668年楚成王伐申,国亡。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