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设计美学
释义

图书信息

书 名: 设计美学

作 者:祁嘉华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5月

ISBN: 9787560951911

开本: 16开

定价: 39.80 元

内容简介

《设计美学》回顾了人类设计活动的历史与现状,将使用、模仿和创造视为设计发展的基本历程;将生活理想的外化和有意味的形式作为设计之美的核心;将传统的形式美学规律在设计中的表现,尤其是现代科技对设计形式的影响作为当下学习设计的关键环节;将美学理论中的分类知识运用于设计,对设计可能产生的美学效果进行了分门别类;为了使理性的阐述更具有针对性,《设计美学》还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安排了工业产品、建筑及其环境、视觉传达等领域的设计实例,将理论回归到实践;当然,设计离不开文化表现,《设计美学》还将文化底蕴作为各种产品设计的根基。

作者:李砚祖,王明旨 主编,徐恒醇 著

ISBN:10位[7302120110] 13位[9787302120117]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1

定价:¥34.00 元

内容提要

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编辑推荐

设计艺术中的形式问题即美学问题,而设计的形式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具有本质意义。如何从美学乃至艺术哲学的高度对设计艺术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本教材提供了理论基础、视点和方法。本教材由我国著名设计美学研究专家徐恒醇编著,全书共六章,包括形态构成论、功能转化论、文化整合论、审美范畴论、符号表现论、风格变迁论、图文并茂,理论深刻但文字简洁易懂,是国内设计美学研究的代表性著述,也是设计美学的较佳教材。

作者简介

徐恒醇,1938年生于北京。原为工程师。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9——1993年曾两度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现为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有《理性与情感世界的对话一科技美学》、《生态美学》、《艺术设计学》(合著)、《西方美术史——中世纪美学》等著作。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形态构成论

第一节 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

1.自然形态的情感内陆内涵与功能启示

2.人工形态的构成

第二节 人的感知特性与完形理论

1.感知觉与感受性

2.人对产品的感知方式

3.完形理论

第三节 技术形态与艺术形态

1.技术的产生和历史的发展

2.艺术的形成过程

3.技术与艺术的异同

第四节 产品形式的构成与意境

1.技术规定性与形式自由度

2.功能形态与几何造型

3.意境的营造

第二章 功能转化论

第一节 人的需要的多层次性

1.需要作为人的本性

2.审美需要的渗透性

3.审美淘汰与情感性消费

第二节 产品的功能及其划分

1.功能与形式关系之辩

2.产品与人的相互关系

……

第三节 功能转化原理

第四节 审美创造与意象生成

第三章 文化整合论

第一节 文化的形态构成

第二节 设计文化的构成

第三节 生态文化与大设计观

第四节 文化取向与市场取向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第一节 形式美

第二节 技术美

第三节 功能美

第四节 艺术美

第五节 生态美

第五章 符号表现论

第一节 符号与传播

第二节 建筑语言与产品语言

第三节 产品造型的符号学规范

第四节 商标与广告的形象设计

第六章 风格变迁论

第一节 风格范畴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器物风格的演化

第三节 西方工业产品风格概略

第四节 装饰的审美趋向

参考文献

作者后记

序言

设计艺术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涉及更广的领域,不仅能更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于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者暝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更多的人接受了“设计”,认识到了“设计”,也更加需要“设计”。由此,设计教育也在这种需要中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开设设计艺术相关专业的院校已占全国院校总数的半数以上,原来一年招生几十人,至多上百人的专业院系,现在有的招生规模已达上千人。与这种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设计艺术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学内容偏重技术教育,致使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其重要原因是缺少系统完整的设计理论教育..

设计美学-邢庆华

内容提要

由于设计美学始终与哲学美学紧密相连,使得它不可能摆脱历史上的哲学观念对当代审美设计的影响。可以说西方较长历史的哲学美学不仅为当代设计美学在学术上作了铺垫和支撑,而且使设计美学在走向科学及其新的物质层面上起到了内在的引导作用。

在西方纯粹哲学性质的美学探讨中,艺术始终成为研究的主体。由于现代设计在发展中受到现代哲学、艺术学乃至心理学等跨学科的影响,使得设计本身在文化的轨道上出现了多向度特征,其中.基于美学范畴的审美评判标准也变得难以确定。因此,多元化、综合性以及后现代种种文化思潮的裂变因素在当代设计美学中也得到反映,成为设计美学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关注西方哲学美学和设计美学的内在联系,将设计美学放到与哲学美学的历史时空中进行研究和阐释,更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哲学精神始终陪伴着设计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成长。

作为新兴的美学学科,设计美学有其重要的学科意义,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由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的进程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实现的,导致设计美学将其框架构建在科学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设计层面上;其次,设计美学将美学的核心放到人类设计活动中,用美的观念指导造物过程中的发现和发明,把一切与人类设计思维相关的造物现象概括于视野之内,以此解释造物与审美之间的内在关系,表现出现代机械生产带给现代设计美学在审美环境上的优越性;再次,设计美学的合目的性成为产生设计功能美的前提,手工时代的造物功能被定位在经验的视觉延伸上,而机器时代的造物功能表现在科学方法的分析、计算和实验之中;除此之外,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还体现在指导设计活动向审美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之中,领先对设计活动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引导与表征。

图书信息

作者:邢庆华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4-1

ISBN:9787564126452

开本:16开

定价:¥96.00元 精装本

目录

总论

第一章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及其学科意义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学科意义

第二章 设计美学多维性视阈下的审美语境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体语境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第三章 设计美学与哲学美学的时空叠置

第一节 设计美学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哲学美学是设计美学的基础平台

第三节 支撑设计美学的语言工具

第四节 两种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平行叠置

第四章 设计美学的精神沃土

第一节 历史轨迹中的西方古代、古典美学思想贡献

第二节 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流派中的美学思想贡献

第五章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与表现性

第一节 设计美的合目的性

第二节 设计美的表现性

第六章 设计美学的符号特性

第一节 设计美感的文化符号意义

第二节 设计美学的表象符号

第七章 设计美感的形式因素

第一节 设计形式语言审美的广泛性

第二节 设计的理念、情感与形式

第三节 设计的造型与形式美感

第四节 设计的装饰与形式美感

第八章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与法则

第一节 引导设计美的两种源泉

第二节 设计中的美感原理

第三节 设计中的美感法则

第九章 色彩设计的审美研究

第一节 色彩设计的美学语汇及其审美文化疆界

第二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体验与信息价值

第三节 观念性色彩语言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的审美描述

第四节 色彩设计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别

第五节 色彩审美设计的创意表达

第十章 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

第一节 设计策略之树

第二节 设计的美感现象与设计意志的表达

第三节 设计物质层面的多样性

第十一章 设计的流动性与艺术性

第一节 设计过程的流动性

第二节 设计作品的艺术性

第三节 艺术设计风格的美学本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设计美学-张宪荣

图书信息

作者:张宪荣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8日)

丛书名: 高等学校教材

平装: 198页

开本: 16开

ISBN: 7502593025, 9787502593025

条形码: 9787502593025

产品尺寸及重量: 26 x 18.4 x 1 cm ; 440 g

内容简介

本书力图使设计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自发的操作走向自觉的技术美的创造-确市起以技术美学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的学术体系。

本书从美的共性出发,论述了美的本质与特性、美的形式及其与内容的关系,从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美的分类、各类美的不同特点、特别是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特性。

本书从审美共性出发,沦述什么是审美感受、什么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与社会、文化的联系,从审美的个性出发,论述了技术美的不同于艺术美的美感的来源。

本书正确阐明现代设计是现代巨大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论述不同于艺术美的技术美就诞牛于这种生产实践活动之中。它既反映在这一活动的成果中,也反映在这一活动的过程及其开展这一活动的环境之中。

本书论述了技术美创造不是一种单纯基于形式创造的形式美,而是一种更主要的基于通过物的形式所创造的人类自身功能的象征价值、一种具体美。

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研究生院有关现代设计各学科的教材,也可作为设计院、设汁事务所、企业的设计部门从事产品设计、传播设计与环境设计等一切设计工作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196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1988年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后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大阪大学工学博士。兼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技术美学专委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等职。 从事的研究有: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合成、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书法、人工神经元网络在视觉心理信息处理中的应用、色彩心理认知特性、设计美学、工业设计与设计部门符号学等。

从事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的课程有:模式识别、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工业设计概论、设计色彩方法、设计符号学、透视画法等。 在国内外发表上述有关领域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发表的著作有:《工业设计理念与方法》、《现代设计辞典》、《设计色彩学》、《设计符号学》、《马如兰张宪荣·张萱祖孙三代书画选》、《电工基础》等9部。 在国内外参展中西绘画、书法篆刻作品30余次计360余件;并在国外举办三次个人展,在国内举办祖孙三代书画展等。 获得奖励有:日本国西宫艺术文化协会奖;中华全国优秀科技图书1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2等奖;全国流行色论文评比3等奖等。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目录

第1章 设计文化

1.1 设计学科

1.1.1 设计之所以诞生

1.1.2 设计按需求的分类

1.1.3 设计按工艺技术的分类

1.2 设计文化

1.2.1 设计的人本理念

1.2.2 产品的实用价值

1.2.3 产品的象征价值

1.2.4 产品的文化价值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美与审美

2.1 何谓美学

2.1.1 美学的研究对象

2.1.2 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2.1.3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2 美的认识史

2.2.1 对美的本质的种种认识

2.2.2 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2.2.3 对美的本质认识的对立与统一

2.2.4 符号学美学观

2.3 美的本质

2.3.1 美具有物理的载体

2.3.2 美在事物的可感形式中

2.3.3 美是事物的内涵

2.3.4 审美

2.4 美的特性

2.4.1 美的形象性

2.4.2 美的感染性

2.4.3 美的社会性

2.4.4 美的新颖性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技术美的特性

3.1 美的形态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