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社区信息化 |
释义 | 社区信息化的概念信息产业局和政府的扶持发展的项目,方便居民消费缴费的系统。需要软件公司的参与,在政府的支持下参与单位协商协议。 现在,社区信息平台的概念很乱,有的地方搞个网页,就说是建设了社区信息平台。有的上了一个名称叫社区事务管理的软件,实际上就是社区台帐管理系统,也说是建设了社区信息平台。我想,社区信息平台的建设没有这么简单吧,否则,社区信息化岂不早就“全国一片红”了吗。究竟社区信息平台都包括哪些应用系统呢? 政策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第三十八章第二节:“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发展社区服务站等专业服务机构,有效承接基层政府委托事项。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优秀人才服务社区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加快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范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架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社会管理创新行动方案(讨论稿)》、 《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2009年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情况》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北京市提高全民信息能力行动纲要》 、《北京市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社区信息化目标社区信息化的目标是要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资源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l 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l 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感 l 提高社会服务供给和管理水平 l 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总体应用框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进行有效的对接和整合,以社区服务管理为核心,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构建纵向衔接政府(市、区、县)、街(街道办事处)、居(社区居委会)、网格,横向贯通公安、民政、劳动、计生等业务部门的大型业务支撑平台。针对社区用户(包括政府、居民、企业、社团组织)提供移动设备手机、互联网、信息亭、数字电视、多功能卡等多种渠道的方便服务,从而全面实现社区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下图以北科光大125社区服务云为参照) 社区信息平台核心应用系统一、社区门户网站集群通过Internet多种途径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建立这个门户网站,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 二、 社区服务呼叫中心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社区服务中心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传真等多种手段与市民和服务加盟商进行联系,获取各种信息,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将传统意义上的社区服务变为一个咨询中心、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和增值中心。 三、社区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用于省、市、区、街道针对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分级查询统计,基础数据的来源就是社区基础信息库。所有的数据通过多种方式上报,集中存储在省、市、区的数据中心,这个系统为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分级查询服务,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可作为基础数据管理分析平台。系统可以让用户自由定义查询和统计方式;能够由客户自定义实现的高级统计分析设定功能,将各种统计业务自行加入到现有的系统中;提供报表自定义工具,用于各种查询、统计分析结果的自定义打印;设定了以下9大类别统计分析方式:社区基本情况统计、人口信息统计/特殊人员统计、党团建设统计、组织机构统计、服务情况统计、社区建设统计、社会保障情况统计、治安情况统计等;提供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决策分析应用,针对基础数据的累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数据分析应用,并且分析其发展趋势,为领导决策层提供有力的参考资料。提供强大的业务自定义功能,便于日常业务扩展,由用户自定义业务功能,市、区、街道、社区各级应用自动扩展,无需逐级更新;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提供多种标准的数据共享方式和数据访问接口。 四、社区一站式服务管理系统针对目前各种服务业务办理手续烦琐提出该系统,面向街道服务大厅、社区办事窗口的服务流程管理的应用而设计。在传统的服务业务处理中经常发生多次到多个地方递交材料的情况,这部分应用就是为了简化办事流程,方便办事人员,让办事的居民或单位少跑腿,工作人员多分担。主要包含服务受理、服务监督、服务指南、公共办事查询、服务收费、服务项目管理、统计分析及报表、网上窗口业务、触摸屏查询等功能。主要由两个子系统来实现: (1)社区政务服务系统:实现市/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街道、居委会对居民服务事项的协同办理,提高民政局、街道和社区之间的协同能力,实现日常协同办公和公众办事代理,增银行强网络化公共服务能力,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网上服务。主要应用于社区办事大厅/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使用,类似于银行柜台人员使用的系统。 (2)网上服务大厅: 提供政府与百姓的一个交流平台;利用信息网络,延伸服务触角,丰富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层次;网上服务大厅提供一个跨越时间、空间的工作平台,居民在家就可以完成事件办理,实现网上预审完毕后、一次成功;解决居民办事“摸不着门、找不对人、跑断了腿”的问题。居民自己注册上报材料,类似于网上银行。 社区政务服务系统和网上办事大厅可以进行内网的数据同步,网上提交的申请事项可以进入政务服务系统,审批结果反馈到网上,方便申办人查询办事进度和结果。 五、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在平台中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包含社区概况、社区组织、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服务、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日常工作9大类业务处理。要求系统对于未涉及到的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灵活的系统自定义。 最新的应用系统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为创建和谐社区,进一步提升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项目化、居民自治规范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紧紧围绕社区管理中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群众最相关的问题,整合重组社区管理各方面资源,建立统一的基层管理模式,使管理方式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理顺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在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好比一个巨柜,东西都放进去了,但要找起来相当麻烦,整理起来更是啰嗦,如果把柜子内部做成一个个小格子,东西放置起来有条不紊,而这个网格化正是化繁为简,化粗为细,化低效率为高效率的先进模式。 北京路街道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公开政务信息,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推行社区信息公开,加强便民信息服务工作,在街道办事处和六个社区居委会服务大厅设立了镜湖区公共信息查询站(点),努力加大政府信息公开,提升街道政务公开水平,方便、快捷的服务人民群众,提高行政效能。 社区信息化建设状况信息化、人性化的北京路街道街道、社区以“三到位”规范管理。一是培训到位。北京路街道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了由各社区主任、信息员参加的信息化工作会议,规范社区信息公开示范点的工作流程;每个社区确定了一名专门的操作员,对居民投诉进入市民心声办理流程进行操作培训,从根本上提高信息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考核到位。街道专门研究制订了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方案,从组织落实、咨询及时回复和操作人员责任心等三个方面来量化考核。三是维护到位。街道和社区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网络数据的日常维护管理,有效保证了街道网络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北京路街道投入经费两万余元,在街道服务大厅设立了公共信息查询点,安装了触摸查询机,保证触摸屏查询机在工作时间始终保持开机。在六个社区服务窗口设立了固定查询点、配备可供居民查询的可视查询电脑及打印机。并有醒目的标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查询站点公开了政府信息、居民生产、生活等相关的信息,网站还利用可链接到镜湖区《信息社区》网站的优势,协助市民做好互联网投诉和政务公开申请工作,给居民提供水、电、气的自助查询。在各社区配备兼职查询员两名,免费为居民提供办事表格下载和打印服务,并建立信息咨询、投诉台账,对每份申请咨询的信息已答复工作做好记录。同时将《镜湖区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工作制度》及《镜湖区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工作流程》等制度上墙。 北京路街道在区信息办和中国电信芜湖分公司的帮助下,给社区主任提供了可以上网的PDA手机,并进行了PDA手机的使用培训。区信息办和电信的工作人员通过现场演示和操作,详细介绍了手机各项功能及PDA数据采集终端的使用方法,现场解答、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随着PDA手机的使用,社区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社区居民的信息,在居民的家中就能及时录入和更新信息,大大方便居民办事,同时也提高了社区的工作效率。 为了发挥信息咨询站(点)的作用,按照示范点的考核标准开展工作,做好居民咨询投诉工作。街道拟定了《北京路街道政府信息公开示范点考核及建设方案》,通过强化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对居民咨询、投诉的信息,示范点及时受理居民的查询,能现场回复的做好现场回复工作,不能现场答复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及时通过芜湖市市民心声网上报至区信息办。在规定时间内将回复信息及时传达给市民。经过近二年的建设,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街道申报了三山里社区和文化路社区为信息咨询投诉示范点,以期通过典型示范点建设,达到公开工作组织领导有力,公开制度规范完善,公开目录详细清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公开形式丰富多样,公开成效群众满意,能充分发挥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逐步推广至各查询站,推进信息咨询效能的提升。 区信息办也先后来到了北京路街道办事处服务大厅及部分社区查询站,对电子触摸屏查询机及社区分屏查询系统进行了验收,并查看了社区的查询记录,了解信息查询站的使用情况。完善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使北京路街道顺利通过了信息化建设考核。 北京路街道社区查询站建成以来,先后为辖区居民查询各类信息2000余条,为5000余人次提供服务,利用平台快捷、高效、准确的查询,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发挥了应有功能,收到较好社会、经济效益。也使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利用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对各项工作结果的存档,实现了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在日常工作中完善。 海淀区社区信息化建设海淀区的网格化管理平台首先在北京青龙桥街道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区推广。 2011年海淀区开始了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基于北科光大网格化管理平台),主要应用系统包括: (1)网格数据展现子系统,网格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依托GIS地图,将整个街道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直观展现、智能分析,实现所有资源、事件的统一管理。 (2)事件动态跟踪子系统,根据社会事件分别建立对应的处理流程,各种渠道来源的事件上报到网格平台后,系统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则自动分配给相关人员或转交其他职能部门办理,事件处理完成需反馈处理结果,进度跟踪和督办管理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确保每个事件在预定的时间解决落实到位。在这个过程中结合了PDA的移动事件采集(可以拍照、并结合视频监控定位)、领导可以通过平板等设备动态查看、督办等。 (3)人员监测子系统,如对保洁人员使用RFID识别技术进行作业记录和跟踪,对城管队员和保安使用手机信号识别技术定位和监测。 (4)三维仿真服务系统,将辖区人口信息,辖区单位、商场、酒店、门店、医院、药店等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输入系统,建成完全仿真的三维立体街区。“三维仿真服务系统”收录了辖区居民的人口数据、住房情况、婚姻状况、工作状况等相关信息,方便街道直观了解各楼宇、楼门内每户居民的情况,实现了人口数据智能化分析、个性化展示和自动化预测,实现了街道、社区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数字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