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射虎 |
释义 | 词语【词目】射虎 【拼音】shè hǔ ㄕㄜˋ ㄏㄨˇ 【释义】 (1).指汉李广和三国吴孙权射虎的故事。《史记·李将军列传》:“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 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2).诗文中常用以形容英雄豪气。 宋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之二:“插架牙签万轴,射虎南山一骑,容我揽须不?”明 赵振元《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弯弓射虎,笑绛灌之无文;搦管雕龙,陋终贾之不武。” 叶剑英 《远望》诗:“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3).猜灯谜。灯谜亦名灯虎,故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正是:门前榜出雕虫技,座上邀来射虎人。未知所列各条灯谜,均能射中否?” 灯谜的有趣典故概述灯谜,又称“文虎”,故猜迷又有“射虎”之雅称,是一种文字游戏。最初是古代的隐语和民间的谜语,到了宋代,有人把它们写在灯彩上,让人们猜玩,故叫“灯谜”,由于猜灯谜有一定的难度,谜底犹如草丛中的卧虎,难以明察,难以射中,故又称“灯虎”、“射虎”。另有辽代的射击游戏“射虎”。 undefined据传,很早的时候,有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只要看见比自己穿得好的人,便象老鼠给猎捋胡子——拚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象饿狗啃骨头——恨不得嚼出油来。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那人叫李才,后边那个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一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来客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喊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他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大门。 回家的路上,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间心生一计,决定要斗斗这个笑面虎。 转眼间,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乐哈哈地忙了一天。到了元宵灯节的晚上,各家各户街头房前都挂上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打出一顶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景,忙也挤到花灯前,见灯上题着四句诗,他认不全,念不通,就命身后的帐房先生念给他听。帐房先生摇头晃脑地念道: 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面红耳赤,怒眼圆睁,哇哇乱忠:“好小子,胆敢来骂老爷!”喊着,就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笑面虎气呼呼地说:“你那灯上是咋写的?”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这不是骂我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哩!只气得干瞪眼,没啥说,转身狼狈地溜起了。周围的人见了,只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后来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到现在。 二、辽代的射击游戏《辽史》《日下旧闻》等书都曾对此进行过记述。《日下旧闻》卷一百八十《风俗》中记载:: “辽俗,九月九日打围,赌射虎,少者为负,熟中九一筵席。射罢,于高地处卓帐,饮菊花酒,出兔肝生切,以鹿舌酱伴食之。” 注虎是国家保护动物。射杀是犯法的。O(∩_∩)O~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