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舌鳎 |
释义 | 基本信息舌鳎(舌鳎科)Cymoglossus robustus 俗名:目鱼、鳎米、舌头、牛舌、鳎目、龙力、海秃、细鳞、塔西鱼、狗舌、鳎沙、牛目、鳎板、鞋底鱼、牙杈鱼、左口。 中国常见种类有短吻舌鳎 (Cynoglossus abbreviatus)、焦氏舌鳎(C. joyneri)、宽体舌鳎(C.robustus、半滑舌鳎(C.semilaevis)。 形态特征体延长,甚侧扁,呈舌状。成鱼两眼均位于头的左侧。吻突出,吻端圆钝。口小、下位。下颌常为吻部的钩状突所包围。无眼侧上下颌牙细小,绒毛状,形成一牙带。眼小,上眼不接近头背缘。前鳃盖的边缘不游离。背鳍和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腹鳍只见于有眼侧。鳞细小,多为栉鳞。仅半滑舌鳎和宽体舌鳎中少数种的有眼侧为栉鳞,无眼侧为圆鳞。其余各种的两侧都为栉鳞。有眼侧常具2~3条侧线,无眼侧具1~2 条侧线,或无侧线。 生物特性舌鳎栖息于浅海底层泥沙底质海区,摄食甲壳类、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体长通常不超过 300毫米,体重50~200克。繁殖期为3~10月,因种类而异,自南而北依次延迟。在海湾河口附近产卵。性成熟年龄大多为2龄。卵球形,浮性,各个分离,表面光滑,具多油球。卵黄较粗,但不呈颗粒状。前期仔鱼阶段两眼对称,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变态。自后期仔鱼阶段开始,右侧眼逐步转移到左侧,最后完成眼的位移。半滑舌鳎的卵径为1.00~1.24毫米,卵膜薄,油球小而多,一般为24~45个,多者达60余个。焦氏舌鳎的卵径较小,为0.76~0.90毫米,具油球6~20个,最多可达30个。水温20℃时受精卵约经36小时孵化。 产地产季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近海渔场均可捕获,海洋岛、石岛渔场为主要产地。但鱼群不密集,在捕捞作业时多系兼捕对象,渔期夏汛为5~7月份,秋汛为10~12月份。 经济价值宽体舌鳎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内含蛋白质 13.7克、脂肪 1.2克且肉质细腻味美,尤以夏更汛所捕的鱼最为肥美,食之鲜肥而不腻。红烧舌鳎鱼是有名的菜肴之一。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咸干品。 养殖技术半滑舌鳎肉质细腻味美、营养丰富,每一百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3.7克、脂肪1.2克,尤其是舌鳎鱼的内脏团极小,几乎全身都可食用,无论是红烧、清蒸,还是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 夏季咸、淡水鱼类大多体瘦肉消,而半滑舌鳎鱼体肥厚、肉质鲜美,故有“伏天吃鳎目”之说。半滑舌鳎被列为我国传统名贵鱼种, “春花秋鳎” 中的鳎就是指半滑舌鳎,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 为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柳学周教授等专家,开展了半滑舌鳎的人工繁育技术及产业化示范推广。 自产业化推广以来,半滑舌鳎2005年生产苗种1500万尾,2006年已达2000多万尾,商品鱼产量已达3000吨,推广到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在半滑舌鳎生产之初,黄海水产研究所便根据国家海水鱼无公害养殖标准,在繁育上使用控温控光使其自然产卵孵化,在养成上使用各种水处理设备,做到尽量不用药或少用药,实现了舌鳎鱼的无公害繁育和养殖生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