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舌瓣鼠尾草 |
释义 | 舌瓣鼠尾草,是一种一年生的直立草本,根纤维状,密集。茎直立,高30—40(70)厘米,单一或略有分枝,钝四棱形,具槽及条纹,紫绿色,棱上略被小疏柔毛。叶有基出叶及茎生叶,基出叶具长柄,柄长2—3厘米,腹凹背凸,密被倒向小疏柔毛。可用来治疗治月经不调、经量多、色暗、先后不定期、经期少、腹冷痛等疾病。 中文学名:舌瓣鼠尾草 拉丁学名:Salvia liguliloba Sun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唇形科 亚科:野芝麻亚科 族:鼠尾草族 属:鼠尾草属 亚属:鼠尾草亚属 分布区域:国内分布:产浙江,安徽;生于山坡林缘路旁,海拔约800米 基本信息Salvia liguliloba sun 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introduce) 形态特征叶片长圆形,长2—4.5厘米,宽1.2—3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而不明显的细圆齿状锯齿,草质,上面绿色带紫,下面紫色,上面全面散布糙伏毛,下面仅沿脉被短柔毛余部无毛,茎生叶约3对,下部一对具长柄,长达3厘米,向上变短,最上一对具短柄或无柄,叶片披针形,长3—7(11)厘米,宽1—2.2(4.2)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其余均同基出叶。轮伞花序2—12花,疏离,在茎顶组成偏向一侧的总状花序,此花序长10—25厘米,有时在基部具1—2短花枝,因而组成总状圆锥花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0.5毫米,先端渐尖,具缘毛;花梗长约2.5毫米,与花序轴被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长约7毫米,外面被长柔毛,内面在中部以上被微硬伏毛,二唇形,上唇三角形,长2毫米,宽3毫米,先端有靠拢的3个短尖头,下唇与上唇近等长,半裂成2齿,齿三角形,先端锐尖。花冠淡红色,外面被疏柔毛,在唇片尤为密集,内面基部近子房处有明显的疏柔毛毛环,冠筒长1.8厘米,直伸,基部宽2毫米,至毛环处略增大,向上渐增大,至喉部宽达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3毫米,先端微缺,下唇轮廓三角形,长4.5毫米,宽8毫米,3裂,中裂片较小,舌状,长椭圆形,全缘,长2毫米,宽1.5毫米,侧裂片较大,三角形,高2毫米,宽4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下,着生于冠筒上部1/6处,花丝长2毫米,无毛,直立,药隔长4.5毫米,直伸,无毛,上臂长2.5毫米,较瘦小,花药线形,长2.6毫米,一室,下臂长2毫米,顶端粗而扁,具横生药室痕迹,二下臂分离。退化雄蕊棍棒形,长约0.5毫米。花柱稍伸出花冠,长2.5厘米,先端2浅裂,前裂片较长。花盘前方稍隆起。小坚果椭圆形,长2毫米,直径0.8毫米,褐色。花期6月。 药用价值【药 名】:舌瓣鼠尾草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舌瓣鼠尾草的全草。 【相关药材】鄂西鼠尾草 湄公鼠尾草 雪山鼠尾草 黄花鼠尾草 胶质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 洱源鼠尾草 【功 效】:活血调经、温经通络。 【主 治】:治风寒湿痹阻经络、血脉不通而关节活动不便、肢体僵硬。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一15克。 【别 名】:长叶丹参(《浙江药用植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安徽。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