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蛇形丘
释义

地貌概述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蛇形丘主要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砂砾堆积物组成,夹有冰碛透镜体。两坡不对称,大小不等,延伸方向与冰川运动方向较一致。

主要成因

1、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

2、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蛇形丘分类

经冰川融水搬运的沉积物,分为两类:

①接冰的冰水沉积。沉积物和地貌与冰川体直接接触,分布在冰川范围内,如冰面湖泊沉积和冰下河流沉积等。冰面湖泊原是负地形,接受冰水搬运的物质,形成有斜层理的砾石层,冰体消退后,这些冰水物质落到冰川底床,形成小丘状的堆积地貌,称为冰砾阜。冰下河流搬运的砂砾,在出口处堆积成锥体,随着冰体消退,冰下河流出口也逐渐后退,锥体不断向上延伸而形成砂砾堤,高数米或10米,长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蜿蜒曲折,故名蛇形丘。这类冰川沉积地貌主要发育于大陆冰盖或巨大山麓冰川前缘,山地冰川区少见;

②不接冰的冰水沉积。分布在冰川沉积区以外,与冰川体无直接接触,地貌形态主要是冰水扇和冰水平原,前者多见于山地冰川区,后者多分布在大陆冰盖区。冰水沉积物的结构,与山区河流沉积物相似,层理较粗,颗粒较粗大,分选不太好。有时含粉沙及粘土透镜体。冰水沉积物以富含粉沙为特征,为冰川研磨的结果。中国西部山区冰水湖泊沉积物中,粉沙含量多达60~70%。受冰水补给的湖泊沉积,因夏季冰水流量大,带入湖泊的物质以沙为主;冬季冰川停止消融,冰水断流,湖泊沉积主要为粘土和有机物,在一年中形成了层理很薄、粗细交替的韵律层,称为纹泥或季候泥。根据纹泥层的层数,可追溯冰川消退的年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