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绍兴话 |
释义 | 绍兴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绍兴话同上海话、苏州话、湖州话、杭州话、宁波话同属北部吴语,彼此间互通度较高,可大致进行交流。而温州话虽属吴语,但同北部吴语差异较大,故无法进行交流。 基本简介广义的绍兴方言包括绍兴市所辖5县1区及其临近地?区的方言;狭义的绍兴方?言则仅指绍兴县“东头埭”土语。东头埭与西头埭相对,前者为旧会稽县属地,后者为旧山阴县属地。 绍兴方言通过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曲形式和鲁迅、周作人等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绍籍乡人,传播于国内外。五六十年代,嵊县话曾作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用语。 语音绍兴方言属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在吴语各方言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标准绍兴方言有声母29个,韵母55个,声调8个。 其同其他吴语方言语音一样有一整套完整的全浊声母,然而绍兴话无舌尖后音;不分尖团,无儿化;韵尾有n但无辨字作用;声调保留古四声,各分阴阳;凡此形成绍兴话发音响亮、清晰;吐字质朴、沉实;连读和谐、协律;声、韵、调排列严整等诸多特色。绍兴方言语音中,文读和白话音差别大,而白话音中保留着不少中原古音。 听感初到绍兴听人讲话好似“听歌”,满耳的“越剧曲调”煞是好听。然越剧语音是经过加工后的语音,其文读较多,一批字音音从普通话,入声不明显,与绍兴话日常口语差别较大。 与苏州话、上海话、湖州话相比绍兴话较为硬些,绍兴大板便充分体现了绍兴话该特点。 语言演变对于绍兴方言的前生--越谚,越谚作为一种方言,除了方言的一般意义以外,还?有它的特殊价值。因为这种方言渊源古老,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另外,这种方言的发展过程也相当复杂,这个地区最早流行的方言是古越语,早在史前,随着越人的迁徙流散,这种方言就传播到国内不少地区以及海外,包括日本等地。 对于现在的绍兴方言(广义的绍兴方言包括绍兴市所辖5县1区及其临近地区的方言;狭义的绍兴方言则仅指绍兴县“东头埭”土语。东头埭与西头埭相对,前者为旧会稽县属地,后者为旧山阴县属地。绍兴城区所使用方言以东头埭土语为主,杂以西头埭土语,其语音在个别字上至今仍存差异。)来说,绍兴方言属吴语系太湖片临绍小片,在吴语系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绍兴方言通过越剧、绍剧、莲花落等戏曲形式和鲁迅、周作人等名家作品以及客居外地的绍籍乡人,传播于国内外。五六十年代,嵊县话曾作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对农村广播用语。? 语言研究绍兴方言的研究历史比较悠久。? 清代,主要有康熙年间毛奇龄《越语肯綮录》、乾隆年间茹敦和《越言释》和光绪年间范寅《越谚》,其中尤以《越谚》为“分类考释派”代表作。此外,当时绍兴方志也已记录一些绍兴方言词语。 以现代语言学方法表述绍兴方言,始于20年代末赵元任编撰的《现代吴语研究》。该书记录了绍兴县、诸暨县王家井、嵊县太平、崇仁4个点的语音材料、少量词语和语法例句。 1959年,王福堂发表《绍兴话记音》,比较系统地介绍绍兴县东头埭土语的语音和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浙江省部分高等院校对绍兴地区方言作过几次普查,成果汇于《浙江方言分区》、《浙江方言词》以及绍兴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编的《绍兴市谚语卷》。 其后,钱乃荣对《现代吴语研究》中几个点进行跟踪调查,并补充嵊县城关镇、诸暨城关镇的方言材料,著成《当代吴语研究》。此外,尚有若干零星研究论文,如钱曾怡《嵊县长乐话语法三则》等。 语言特点语音同一绍兴方言内部比较一致,运用方言通话基本无障碍。(文中所列县名指各县城关镇、绍兴指越城区)※ 1.古咸、山两摄今读鼻化韵母,是为绍兴方言最显著的特点。如:? 汉 字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南 nØ?2 nØ?2 n???2 n???2 n[?2 店 ti?5 ti?5 ti?5 tiY5 tiY5 官 kuØ?1 kuØ?1 ku???1 ku???1 ku[?1 劝 t?iØ?5 t?yØ?5 t?y???5 t?y???5 t?i[?5诸暨一部分咸、山摄字或读开口韵,但至少在50年代,这些字亦读鼻化韵。 2.蟹开一咍韵和蟹合一灰韵的帮系和端系今韵母相同。 汉 字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胎 t'el t'el t'El ts'εl t'El 推 t'el t'el t'El ts'εl t'El 猜 ts'el ts'el ts'El ts'εl ts'El 催 ts'el ts'el ts'El ts'εl ts'El※ 3.“歪”字读零声母。 4.见系二等开口的白读今韵母为o。 汉字 绍兴 上虞 嵊州 新昌 诸暨 疤 po1 po1 po1 po5 po1 嫁 ko5 ko5 ko5 ko5 ko5 词汇同一1.“妻子”称“老嬷”。“奶奶”称“娘娘”。 2.“老头子”称“老太公”。“男孩”叫“小官人”。? 3.“中午”叫“央昼”,“午饭”叫“央饭”。 4.“自己”一般是单音节形式:“自”。 5.“鸡蛋”一般叫“鸡子”。 6.“拿”叫“驮”。 绍兴地区的儿化韵不发达,儿尾词在浙江吴语中最少。 内部差异总述?绍兴境内南山北海,俗谓“十里不同音”,城乡语音差别很大,即使是城里口音,也因年龄、文化、经历和受普通话影响,个别字音有些差异是势所难免。 绍兴方言内部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均有差异。相对而言,上虞话与绍兴话较接近,新昌话与绍兴话相差较大。方言普查材料表明,新昌话在词汇上更接近南部吴语。 绍兴城区所使用方言以东头埭土语为主,杂以西头埭土语,其语音在个别字上至今仍存差异。 语音差异项 目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晓匣喻母合口韵与非敖奉徽相同 + + + - + 遇合三逢知章组读y + + - - + 果假摄合流 + + + - - 流摄读后高元音 + + - - - “周”读ts母 + + - - + 张≠章=庄 + + + - + “是”的韵母 e e e ? ? 声调数 8 6 8 8 7 说明:表中“+”号表“可”,“-”号表“不可”。 语法差异项 目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人客 + - + - - 好好儿走 叫 叫 介 介 叫 吃碗添 - - + + + 词汇差异汉 语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人 人 人 侬 侬 人 吃 吃 吃 吃 食 吃 洗 淴 净 淴 洗 淴 脸 脸 面 脸 面 脸 没有 呒有 呒有 呒没 呒没 呒没 我 我 我 我 我(ge) 我 你 侬 侬 侬 尔(n) 尔(n) 我们 伢(nga) 伢 伢 伢 伢班 你们 倷(na) 倷 倷 倷 奈班 ? 汉 语 绍 兴 上 虞 嵊 州 新 昌 诸 暨 谁 何谁 何谁 何侬 哪侬 何个 这 搿 搿 搿 搿 搿 那 夯 夯 篷 还 蒙 每 什么 啥西 啥西 何西 什介 阿怎 哪里 何里 何里 哪里 哪se 何里 一条席 张 床 领 领 领 语言词汇1.革老倌 这个人 2.纳格套:阿泽嘎个 怎么样 3.早起头;早唔杠头 早上 4.上卯子 上一次 5.革头,夯头 这里,那里 6.夜头 晚上 7.所西 阿泽 什么 8.牙牙 爷爷 9.搞七廿三 弄不清 10.拆空;空对对 做毫无意义的事情 12.泡煞句(ju) 烫死的鬼;也是指说话直言直语,没有奸计的人 13.年来年去,年事业 搞来搞去,搞什么 14.千煞煞 妖娆,女人过份爱打扮 16.捏撮;套咋 调皮捣蛋 17.丧反;缩兴 索性 18.木佬佬(莫唠唠) 非常多 19.脚踝头 膝盖 20.罪过宁 可怜 21.再来过 重新 25.发晓;罚记 好笑 26.有趣煞哉;搭果撒啊 得意忘形了 27.海马屁打仗;胖天 小题大作,吹牛 28.海伟 神气 29.促老头;聚 鬼 30.挖脚底板 揭短 32、嗨了斤;哈了头(翔命兴哈了头) 下了一跳的语气助词 (吓了一大跳) 33、真当要竭狗 无奈 34、咋纳格以;早啊泽嘎办 这怎么办 35、乌轮毛糟 乱七八糟 36、颠记颠记 兴奋的样子 37、瑟嗯倒落 不讲理,做错事时常用来批评 38、欸桑宁 小伙子 39、老姆古;馁咔宁 指已结婚的妇女,女人,后者一般指自己的妻子 40、索赢勾思 偷偷摸摸,躲躲闪闪,很猥琐的样子 语音变异语音变异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相互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的某种临时性共时变化,也包括由于历史的演变而产生的历时变化。语音变异在每个方言中都存在,但情况不尽相同,很能够体现方言的个性。绍兴地处北部吴语区,绍兴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与其他方言相比,绍兴方言中的否定副词“勿”音变现象特别突出,本文试对此进行描述分析,同时探讨产生原因。文中方言词语能考出本字的用本字,考不出本字的以同音字代替,兹不一一注明。 常规合音 绍兴方言中有常规合音字八个,其中三个是由“勿”加上动词或形容词合成的:11fe41。由“勿ve?2”和“会[e11]”缩合而成,后接动词,表示“不会,不肯、不可能”等意义。 1,衣裳穿哉。。伊手痛他因为手痛不会穿衣服了 2,伊来咯。,他不可能来的。介远咯路这么远的路21[fo41]。由“勿[ve?2]”和“用[y11]”缩合而成,后接名词或动词,表示所指事物或行为不需要, 3伊去。他不用去。 4东西钞票,白送。东西不要钱,白送。31[fi41]。由“勿[ve?2]”和“要[i33]”缩合而成,否定副词,后接动词,表示制止或不愿做某事。 5去。。伊他不愿去 6偌去。你不要去。这几个合音字在音节组合上基本符合一般的合音原则,新合成的音节与前一个字的声母相近,取后一个字的韵母,与一般方言中合音字不同的是,声调并没有取两个音节其中一个音节的声调,阳入调的“勿”无论与阴去调的“要”结合,还是与阳去调的“用、会”结合,一律变读为 绍兴方言中的阴平调41。又由于调值的影响,合音音节浊音清化。在用法上,这三个合音词都已经退不回原式去了,也就是在绍兴方言中它们的原式“”“”“”都已经不能使用,这也是比较特殊的。三个合音词中的前一个在清末范寅的《越谚》中有记载,后两个没有记载,应该是后起的。 非常规合音 绍兴方言中“勿[ve?2]”与“可[k’o335]”结合在快速语流中常常合音为“勿要[k’o41]”,在祈使句中,要求、命令对方不要干某事可以用“勿可”,但口语中更多的是用单独一个“勿要”来表示否定的“不要”之意。例如: 7坐东,走开。坐在这里,不要离开。 8实葛套。。偌你不要这样子 9话别人的破话。。背后背后别说人家的坏话的合音情况比较特殊,在新合成的音节中,“勿[ve?2]”的声韵调均未出现,“”独立成句时念“[k’o41]”,与合成前的“可[k’o335]”声韵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变为阴平调。合音词“”独立成句的情况不多,大多数情况是与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用,与其他音节组合时“”遵循的是阴上声在前的成词变调模式,绍兴方言中“勿可去阳入+阴上+阴去→下入+阴上+阴平”与“去”后两音节变调相同。而“可去阴平+阴去→阴上+阴平阴上+阴去→阴去+超平”不同,遵循的是不成词二字组变调,可以看出“勿”是以影响后音节变调这种形式存在于新的合音音节中的,这是非常特殊的一种合音。合音后的新音节“”与“可”语音非常相近,声母韵母相同,语义上一个表示肯定一个表示否定,在平常交际中为什么不会混淆呢?主要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两者在分布上一般不在相同的语义环境下出现。绍兴方言口语中的“勿可”意思不是普通话里的“不可以”,而是“不要”,通常用在祈使句中,要求别人不要做什么。方言口语中“”的对应格式不是“可”,例如: 10偌哭。你不要哭。偌哭够哉。你哭吧。 11吃。。。。 偌你不要吃偌吃东你吃吧 12唱。。。。偌你不要唱偌唱够哉你唱吧第二,虽然很少说,但表示肯定的“可”从理论上讲可以用在带书面语色彩的口语中,两声调区别明显: 13偌去。你不要去。[no?2〗[k’o335][t’i41] 14去。。[no?2][k’o33][t’i55]偌你可以去前一句“去”的变调模式是成词两字组的变调模式:阴上+阴去→阴上+阴平;而后一个“可去”则是不成词两字组的变调模式:阴上+阴去→阴去+超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