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希莱”级导弹巡洋舰 |
释义 | 概述美国“莱希”级导弹巡洋舰共建9艘,首制舰“莱希”号于 1959年12月动工,1961年 7月下水,1962年8月服役。该级中的“里夫斯”号1986年曾来我国青岛访问。 该级舰采用长艏楼舰型,艏部平直倾斜,艏部下方设有球鼻首声纳导流罩。为了防止烟害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腐蚀,“莱希”级首次采用烟囱和桅杆一体化结构。 该级舰长 162.5米,宽 16.6米,吃水 7.6米;标准排水量5670吨,满载排水量 8203吨;动力装置采用 2台蒸汽轮机,蒸汽轮机使用了铬钼和镍合金钢材料,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且重量较轻、可靠性较好。“莱希”级舰上舰空、舰舰和反潜导弹一应俱全:2座四联装“鱼叉”舰舰导弹、2座 MK-10型 SM—2ER“标准”舰空导弹、l座八联装MK-16“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同时在舰中部两侧还布置了 2座MK-32型鱼雷发射装置。此外,设有 2座 30毫米“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该级舰电子设备齐全、通信能力强。 “莱希”级作为舰空母舰编队的组成部分之一,其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战,其次是反潜,同时可用于支援两栖作战。 结构特点“莱希”级采用长艏楼舰型,艏部平直倾斜,艏部下方设有球鼻首声纳导流罩。为了防止烟害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腐蚀,该级舰首次采用烟囱和桅杆一体化结构,它的蒸汽轮机使用了铬钼和镍合金钢材料,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恶劣环境下工作,且重量较轻、可靠性较好。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武器装备“希莱”级建造之时,正值刚刚问世的导弹在全球迅速走红之际,当时普遍认为导弹的普及将使火炮走入历史,因此包括美国“希莱”级、英国的22型“大刀”级(Broadsword Class)护卫舰等都未配备口径较大的火炮,“希莱”级仅有一门76毫米速射炮,但舰上舰空、舰舰和反潜导弹一应俱全,主要武装为首尾各一部的MK-10双臂导弹发射器,可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弹舱装置于发射器后方突出甲板的舱房中,装填时MK-10发射器需倾斜15度对齐弹舱出口,导弹就会推至发射架上,整个作业为自动化。MK-10只能使用“小猎犬”导弹,因此再加装一具MK-112发射器以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希莱”级舰尾设有直升机甲板,但没有机库以及直升机整补设备。 电子设备该级舰电子设备齐全、通信能力强。 电子战系统:AN/SPS-39 2D对空搜索雷达一座,(最初配备,后被SPS-48C取代), AN/SPS-10/67平面搜索雷达一座,MK-36 干扰弹发射器2座, AN/SLQ-25鱼雷反制系统1座。 火控系统:MK-14武器火控系统1部,MK-76飞弹火控系统4部,MK-111反潜火控系统1部, AN/SPG-55C照明雷达4部。 声纳:“希莱”级使用SQS-23舰首声纳,但“雅奈尔”号(USS Yarnell CG-17则加装SQQ-23B运转与总成还原装配(Performance and Integration Refit,PAIR)声纳,结合主/被动转换器安装载一个舰体音鼓罩内,不过其它设备仍与SQS-23相同。 发展演变“莱希”级巡洋舰加盟美国海军后,作为舰空母舰编队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首要使命是防空作战,其次是反潜,同时可用于支持两栖作战。在它的服役生涯中,经历了数次改进升级。 1967至1972年间,“希莱”巡洋舰级进行了第一次改良,将电子系统提升至“贝尔纳普”级的水平,包括以SPS-48C 3D对空搜索雷达取代原先的SPS-39,此外以“标准SM-1ER”防空导弹取代“小猎犬”防空导弹,76毫米速射炮则被“鱼叉”反舰导弹取代。 1985年起,“希莱”级进行针对新威胁的升级改装工程(New Threat Upgrade,NTU),改良火控系统与照明雷达,以使用标准SM-2ER防空导弹,换装SPS-48E 3D对空搜索雷达与SPS-49 2D长程对空搜索雷达,电子反制系统升级为具主动干扰能力的SLQ-32(V)3,此外还加装海军战术数据系统(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s,NTDS,美国海军最早的计算机化舰载战斗系统)与两具MK-15 CIWS“密集阵”近程防空系统。当时美国海军许多大型导弹巡洋舰与驱逐舰都进行了类似的NTU改良工程。1986年尚值中美关系蜜月期,“希莱”级巡洋舰中的“里夫斯”号曾到中国青岛访问。 在1990年代,该级巡洋舰还加装了SYS-2目标数据系统(IADT)。之后的“希莱”级一直维持在海军第一线,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陆续退役封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