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邵丽
释义

邵丽,女,生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河南省作家协会。1999年开始写作,作品曾发《当代》、《青年文学》、《中作家》、《莽原》、《作品》、《小说林》、《时代文学》、《百花洲》、《花城》、《民文学》等全著名刊物,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选载,获奖多多。出版散文集《纸裙子》、小说集《纸灯笼》《碎花地毯〉《腾空的屋子》等。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获“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大赛特等奖。

简介

邵丽,女,生于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毕业于河南财经学院,中国作协首届鲁迅文学院高级研修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曾在全国大型刊物发表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四部,长篇小说一部。曾获《当代》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获文学大赛小说类特等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中华文学人物”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称号、第二届“河南文学长篇小说奖”、河南省长篇小说政府文艺奖。获二零零六年度《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明惠的圣诞》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家之路

从1999年末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算起,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邵丽就获得了鲁迅文学奖,达到了事业的一个高峰。邵丽成长、成熟的速度之快无法不令人心生讶异。应该承认邵丽确实富有文学才情,但显然,她的成功并非简单地用天才之类的说辞就能解释得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我们这个古老农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剧变使每个人都产生了身份的焦虑,内心都经历过阵痛,而邵丽以她丰厚的生活积累为支撑,敏锐地点中了生活的“阿是穴”,触及了社会的“痛点”,而且她能以悲悯的情怀、理想的眼光来对待生活的苦难、包容人性的复杂,并冷静地用有节制的笔触将其描画出来,从而使人感觉到深深的理解和慰藉。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她的这种意识也越来越自觉,作品也因而越来越成熟圆融。

邵丽的小说通常没有过于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她前期的少数作品,如《戏台》,《安子的拳头》等,还会通过故事和外在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除此之外,邵丽的大多数作品会让我们发现,她其实更愿意也更善于描写平淡或平静的生活外表下,人物内心所荡起的层层涟漪或涌起的道道波澜。正是通过人物内心的这些微妙活动,我们看到了人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揭示。比如在《迷离》中,安小卉和李铁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可能始终平静如初,但两个人却因为猜疑或沟通的不畅,各自内心都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涤,使其原本恩爱美满的婚姻几至于解体。在他们从恩爱复归恩爱的循环中,其实任何的故事都不曾发生,有的只是他们各自内心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其实在于社会的变迁和各自身份的变化给内心带来的焦虑,当然,也许还有人相互理解的困难。在《寂寞的汤丹》中,对主人公汤丹来说,无论是和李逸飞还是和初恋的恋人,真正的故事其实也始终不曾发生,但心里的波澜却实实在在地起起落落;《生活痕迹》的主人公金地,与丈夫简平的婚姻也在经历波折后归于平静。汤丹内心的躁动、金地内心的不安,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所展示出来的诱惑与可能,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奈甚至是残酷。《废墟》的故事也许不像其他作品那般漩涡深掩在平静得波澜不兴的水面下,但正是田粮的误解和猜疑给方小鱼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她推向了绝路。始终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努力去探索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地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这应该说是邵丽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邵丽也在努力向读者传达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困难和理解的重要。

邵丽创作上的转折是从中篇小说《王跃进的生活质量问题》开始的。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位出身贫贱的“官人”的奋斗成长史。不同于流行的官场小说,它重点描写了王跃进随着职务的升迁内心深处日益加重的身份变乱分离感和焦虑感。这使得作品与那些流行的模式化官场小说有了明显的分野,显示出作者对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身探索的深入。后来,邵丽将这个中篇扩展为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对问题的探索更见自觉和深入,她以悲悯的情怀写出了中国这个古老农业大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煎熬和挣扎。从这以后,传达社会转型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给人们带来的失落感、失重感及由此带给人们的身份焦虑,表现与此相关的生存奋斗和人性尊严,成为邵丽小说的基本主题。使邵丽获得鲁迅文学奖的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表达的正是这一主题。作品描写农村少女明惠因高考落榜,原本正常而光明的人生道路被忽然截断,到城里做起了性质非凡的工作,希望赚足钱像城里人一样生活。然而,非凡的身份使自己即使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也无法有尊严地活着,内心伤痛不可能抚平,只能在作为现代生活标志的圣诞节里静静地死去,以维持并不存在的可怜的尊严。中篇小说《马兰花的等待》关注的同样是关于身份、生存与尊严的问题。

然而,优秀的作品并非仅仅通过触及社会与生活的“痛点”就可以完成。邵丽的作品之所以受到称赞,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在叙述上,邵丽的态度非常平静,她从不渲染恶的、色情的东西,即使对故事的展开程度,叙述也总是显得非常有节制甚至是隐忍,这使她的作品在显得干净的同时,叙述也显得富有张力。而另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她能以悲悯的情怀关注当下的现实,使作品显得更为博大与深沉。最近发表的小说《人民政府爱人民》中,虽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对于老驴,尽管明知道他的可恨,但仍然对他怀有同情;而对于县长这些官员,读后也会有真切的理解甚至同情。所以,邵丽的悲悯其实来自于她对生活真实的深深理解。

作品简介

《我的生活质量》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我的生活质量》(邵丽)

作品简介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4年1月出版,是一部探讨当代人精神上的困境的力作:来自底层的王祈隆,通过发愤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城。他心高志远,却过着落寞孤寂的日子。他阴差阳错结了婚,情感生活当然说不上有质量。偶然机会,他走上了为官之道,晋升至市长,艳遇也不断,而情感的质量问题却阴云密布在它的仕途。追求、挣扎、彷徨,内心中不为人所知的隐秘,何日能被纯净的阳光照拂?小说把权力与情欲分开,把官场中人变为日常生活中人,将人性、情感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和表达。

入选理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路遥的小说《人生》,写农村小知识分子高加林为进城甩掉农村对象,去追逐城里女孩,引发一场全民的道德批判。高加林进城受阻,唾弃高加林成了那个时代的呼声。二十多年间,几百万高加林“进城”了,他们成功了,他们占领了城市。在他们的城市奋斗中,《我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能看到真正的“人生”:屈辱和尊贵,泪水和梦想,黯淡与光亮。

《明惠的圣诞》

邵丽的短篇小说《明惠的圣诞》是一篇让人过目难忘的小说,最近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好小说。小说细腻地描写了明惠被城市生活的表象诱惑、迷失方向、终于觉醒的性格成长史,以点石成金的结尾否定了一种畸形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多角度的思索空间。

小说的题材是灰色的:一个高考落榜的农村女孩到省城找工作,被一家洗浴按摩中心录用,不久就被所谓的表哥用500元开了苞,并迷失在性工作者的畸形人生道路上。如果小说仅仅写出这种灰色的故事,也能诱人眼球,放在地摊上也能够卖出去。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写出了灰色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与明惠的性格成长史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明惠在做性工作者的过程中“很木然”的表现,预示了情节发展的这种可能性。生活的转折点往往定格于偶然事件的出现,而这种转折是自然的。

小说的第一个转折点是明惠遇到了一个和她一样怀了委屈的李来群。化名为圆圆的明惠与李来群的交往,“是出人意料的轻松自然”。圆圆终于在那年的圣诞夜住进了李来群的家里,成了一个“小主妇”。如果小说只写到这里就结尾,仍然是一个俗不可耐的灰色故事,仍然是地摊上的一次性消费品。

小说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圆圆在又一个圣诞夜走进了李来群的朋友圈子。李来群的朋友都上过大学,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他们开心地说说笑笑,把圆圆给忘了。圆圆明白,自己永远无法真正融入这个圈子。圆圆独自一人打车回“家”,“李来群一夜没有回来”。

早上的太阳照亮了圆圆的心,她到高档品牌商店买了一件可以做结婚礼服的红色长裙。回“家”后,圆圆吃过饭,她穿上红色长裙,服下一瓶安眠药,躺在床上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李来群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圆圆冰凉的人生结局,但是,他不知道这个叫肖明惠的姑娘为什么要寻死?这个结局出人意料之外,却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逻辑。因为,肖明惠觉醒了。尽管这觉醒浸透了肖明惠的血和泪,但是,这觉醒否定了一种畸形的人生,给灰色的生活带来了些许亮色。

以前读过邵丽的小说,这篇小说和她以前的小说有相同之处,不拖泥带水,不寻求“小说的气味”,只是这一篇显得更加干净、利索。《明惠的圣诞》讲述农村少女明惠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沿着进城(走出村子)——当按摩女(攒钱)——当住家少妇(当城里人)——自杀(愿望破灭)的轨道,走完个人的道路的故事。整篇小说除开头部分描写落榜后在村子里受老娘气,面对读书时敬自己如公主的桃子“衣锦回村”后不再另眼看待让明惠有些沉不住气外,显得有些乡村少女淳朴气息外,走出村子的明惠更像一个影子,或者说更像一个人的概念为某样目标而存在。这个影子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态度,没有底气甚至没有精神。而且这个人也不再叫明惠,而是叫圆圆了。为什么不再叫明惠而改名为圆圆,邵丽没有交待。虽然没有交待,但这样的改变显然是质的改变。明和惠都是中国传统、朴素的字眼,而二个圆字连到一起就不是了。类似的还有莉莉、娇娇、红红……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全国人民都能理解在某些娱乐场所这些名字所代表的含义。所以邵丽没必要交待。何况明惠肯定不是伪道思想家,她只是一个农村少女,她的内心不可能有太多深不可测的思想和牢不可破的观念。社会剧变中,人的转变更多时候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内心有一些东西是改变不了的:“……从不见圆圆多言语,圆圆对谁都是既不热情也不冷淡……圆圆微微地笑着,眸子里流淌着一股子迷蒙的距离感”。虽然如此,但人在江湖,怎由得了自己循规蹈矩呢?圆圆的第一次是“洗了一半,那人就进去了。圆圆没有反抗”,“事情很快就完了”,“圆圆觉得一切都平平淡淡的,就连她身下的处女血都没有让惊讶”,之后,“有了那一次,那人就经常叫了圆圆出去。后来,又有别的人同样带了圆圆出去”,“圆圆没有觉得这个和那个有什么不一样”。直到李羊群的出现。面对李羊群,“她知道,他遇到了一个和他一样怀抱委屈的人”,所以虽然“李羊群带她出去已经是第十二次了”,什么事也没发生,但最后圆圆还是一块住到李羊群的别墅里,过着有保姆待候,“睡睡觉,看看电视,有时一个人出去逛逛街,有时去洗洗桑拿,做做美容”的日子,好象是理所应当,顺理成章的事情。至此,圆圆看起来完成了明惠“进城”和“像城里人一样过日子”的生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表面上作为另一半的圆圆和李羊群的朋友一起时,“圆圆永远成不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这些情感和感受混合在一起,注定了明惠的悲剧不可避免。圆圆自杀固然是明惠的悲剧,何曾不也是李羊群的悲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悲剧呢?“李羊群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基本上把肖明惠的历史搞清楚了,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始终纠缠着他,那就是,这个叫肖明惠的姑娘为什么要寻死呢?”李羊群的疑问,对这个现实的、物质的社会,在这个城乡差别似乎进一步拉近的时代,无谛是一记闷棍,既敲在虚空中又敲在一种叫爱情(或者感情)的东西上,棍落声起,让人不知所措却又不得不深省:这到底怎么了!

邵丽在她的获奖感言中说:“人生的过程是一个灵与肉痛苦挣扎的过程,如果通过文学这个媒体,使我们互相之间变得更加宽容,关爱,和谐,可能这比任何奖项都更加富于意义。相信人生的过程就是这样的过程,而有良知的作家的写作也正是这样的写作。

当然如果《明惠的圣诞》仅是内容上揭露了城乡之间无法弥补的差距,那么还不算一篇质量上乘的小说,最多只是一篇敢于面对现实或者说写得不错的小说而已。可贵的是邵丽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她的文字节制而不动声色,不带作者的感情,白描一样,写人物,写对话,写事。不触及内心而内心波澜起伏,不加评论字里行间却仿佛处处惊雷,明明是写故事但不露故事痕迹。人物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生活着。是宿命吗?可能是吧,也可能不是,只是人物指挥不了自己一步步走向必然归宿的脚步,作者也改变不了那些脚步迈动的方向。小说的内容、技巧和技术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文字背后呈现出来的真实,怜悯,关爱,正是这些构成了《明惠的圣诞》。

评价

邵丽不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但几乎她的每篇作品都会得到广泛的关注,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短篇、中篇还是长篇,均是如此。这使她在不长的时间里通过为数不算很多的作品迅速为文坛所熟知,成为名副其实的“当红作家”。从1999年末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算起,仅仅用了8年的时间,

她就摘取了鲁迅文学奖这个中国文坛的最高奖项,达到了事业的一个高峰。邵丽成长、成熟的速度之快无法不令人心生讶异。应该承认邵丽确实富有文学才情,但显然,她的成功并非简单地用天才之类的说辞就能解释得通。才华横溢的作家可以说代不乏人,而大事业并非靠点才情或小聪明就可以成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我们这个古老农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的剧变使每个人都产生了身份的焦虑,内心都经历过阵痛,而邵丽以她丰厚的生活积累为支撑,敏锐地点中了生活的“阿是穴”,触及了社会的“痛点”,而且她能以悲悯的情怀、理想的眼光来对待生活的苦难、包容人性的复杂,并冷静地用有节制的笔触将其描画出来,从而使人感觉到深深的理解和慰籍。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她的这种意识也越来越自觉,作品也因而越来越成熟圆融。

邵丽的小说通常没有过于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惊心动魄的故事。她前期的少数作品,如《戏台》、《安子的拳头》等,还会通过故事和外在的事件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除此之外,邵丽的大多数作品会让我们发现,她其实更愿意也更善于描写平淡或平静的生活外表下,人物内心所荡起的层层涟漪或涌起的道道波澜。正是通过人物内心的这些微妙活动,我们看到了人心理世界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揭示。比如在《迷离》中,安小卉和李铁的生活在外人看来可能始终平静如初,但两个人却因为猜疑或沟通的不畅,各自内心都经历了一场风暴的洗涤,使其原本恩爱美满的婚姻几至于解体。在他们从恩爱复归恩爱的循环中,其实任何的故事都不曾发生,有的只是他们各自内心的波动,而波动的根源其实在于社会的变迁和各自身份的变化给内心带来的焦虑,当然,也许还有人相互理解的困难。在《寂寞的汤丹》中,对主人公汤丹来说,无论是和李逸飞还是和初恋的恋人,真正的故事其实也始终不曾发生,但心里的波澜却实实在在地起起落落;《生活痕迹》的主人公金地,与丈夫简平的婚姻也在经历波折后归于平静。汤丹内心的躁动、金地内心的不安,让我们看到了生活所展示出来的诱惑与可能,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无奈甚至是残酷。《废墟》的故事也许不像其他作品那般漩涡深掩在平静得波澜不兴的水面下,但正是田粮的误解和猜疑给方小鱼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将她推向了绝路。始终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努力去探索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地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这应该说是邵丽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邵丽也在努力向读者传达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困难和理解的重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19: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