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年旅行队 |
释义 | 主要内容《少年旅行队》是一组散文诗,它由《出发》、《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旅行者之歌》六部分组成。这六首散文诗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该组诗以少年旅行队的远足旅行为线索,写了旅行队队员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了队员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在生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美好心愿。 该组散文诗短小精巧,富含诗意哲理,把纷繁的事物经过高度浓缩,使之呈现出简洁美,给人以启迪,令人从中品味出诗意。诗人柯蓝没有用长者身份灌输自己的想法,而是以孩子的口吻,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想象生活,感怀生活,拉近了沟通的距离,增强了亲切感。全篇笔锋自然流畅,语言亲切活泼,抒情色彩极为浓重,容易打动读者感染读者,读后能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诗是永不褪色的艺术,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幸福感,道出儿童纯净的感情和多彩的内心世界。”《少年旅行队》这篇课文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之一,关于这种文体极其特点,教师不必做过多解释,应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去体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涵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散文诗一般都有内容跳跃的特点,从而给读者留下较多的想象空间,本文亦是如此。本文为散文组诗,篇幅较长,每首诗结构相似,中心主题相同,因而教学指导应详略得当,有所侧重,可运用学法迁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5个生字,注意“簿”、“茂”的写法。 2、知道本组诗歌从哪几方面学了少年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 4、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出旅行队队员们在旅途中的愉快、兴奋而又满怀向往的心情,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渴望到生活的海洋里探索求知,锻炼成长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柯蓝的资料。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1、同学们,你外出旅行过吗?你觉得旅行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有一支和你们一样喜欢旅行的少年旅行队,感受到了旅行的快乐,让我们与他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结合生活经验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教师激情引读。诗人从哪几方面写了旅行队在旅途中的所闻、所做?指名读课文。 4、朗读这组散文诗。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点评:教师的激情引读,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指导学习方法,学习《出发》 (1)少年旅行队出发了!我们赶快跟上他们的步伐!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地读《出发》这一部分,看看你能读懂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我们这是到生活里去,到一个知识的世界里去。”到“生活里去”,到“知识的世界里去”代表什么? “永远”、 “长久”有说明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读出旅行队员们出发前的期待与渴望? (4)[出示课件“我们不停的探寻,要走遍生活,走遍这个无边的知识世界……”]这里“……”表示什么?试着补充一下。 在这之前还有哪里有省略号?试着说一说。 [出示课件:“……少年旅行队在生活的海洋探索,在知识的海洋探索。”]这个省略号在句首,它省略的什么? (5)总结学习方法。①细读文章,了解大体内容,标出不懂的问题。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③由课文留白处展开合理的想象。④有感情朗读。 (点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尤为重要。) 2、请同学们用这种学习方法,从《老师》、《小纸船》、《听广播》、《标本》中选择你最喜欢的,细细品味。 (点评: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少年旅行队队员在旅途中的心情。 理解重点:《老师》:“亲爱的老师,生活的老师,你快把我们养大吧!……最重要的实现让我们看到许多困难,然后才看到成功。……”你体会到什么? 《小纸船》:“看!连一只小纸船都漂得这么久,这么远!”更何况怎样? 《听广播》:“这种联系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这种“联系”指的是什么? 《标本》:“不要让一些无用的东西占去了地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应该记住哪些? (点评:设计全班交流的目的是相同诗段的交流为深化认识,不同诗段的交流为交互学习。) 5、少年旅行队队员们一路唱着欢乐的歌走来——齐读《旅行者之歌》。结合课文说一说你对“长久的忠实于生活的旅行者” 的理解。 6、背诵《旅行者之歌》。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诗中说:“大山它使我坚强、镇静,让我长得像一片茂盛的树林。大海它使我心胸开阔,热情汹涌。所有的河流,使我灵巧活泼,永远前进……” “大山”“大海”和“所有河流”真有这么大的神力吗?你有没有这一类体验?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点评:再次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背诵《旅行者之歌》。 3、将文中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簿——薄 幢——撞 2、区分字形。 “溪”右半部分的写法;“茂”下半部分的写法。 2、听写生字。 (点评:及时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 作者简介柯蓝,笔名亚一、木人,原名唐一正,1920年生,湖南长沙人。1935年就读于第一师范五十三班,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在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新闻文化工作。先后入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先后任延安群众报社记者、主编。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写成反映人民抗日斗争的章回体中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由于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洋铁桶的故事》在十一个解放区用九个版本印行,还受到毛主席的推荐,由军调部带到大后方在香港出版,流行东南亚,被日本、苏联两国翻译。1945年写成反映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中篇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小说《红旗呼啦啦飘》在香港出版后受到文坛泰斗茅盾先生的赞扬,也被日本、苏联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国第一部题材、形式多样的散文诗集,他首创提出了以中国散文诗的联组形式、载体论和散文诗的四大美学特征等理论,改变了中国散文诗的历史面貌。建国后,在上海历任《劳动报》副社长兼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副所长、《文艺月报》编委等职。1958年与文秋合写长篇小说《蔺铁头红旗不倒》。1961年回湖南深入生活,从事专业创作。我国第一个国际上获多次大奖的电影《黄土地》是根据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声》改编的,创散文改编电影获国际大奖之先。他创作的传记文学《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传--命运之谜》等也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并获大奖。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创作的历史革命长篇小说《风满潇湘》是以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为背景的,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上演。《苏联大百科全书》也开设了关于他的辞条。由于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001年中国作家代表大会授予他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专门开设了"柯蓝文秋文库",收集了他们的全部著作和手稿。柯蓝先生现为中国作家协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还著有《风满潇湘》、《早霞短笛》、《果园集》、《迟开的玫瑰》、《爱情哲理诗》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