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少干班 |
释义 | 2006年起,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委联合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为西部民族地区定向培养一批硕士生、博士生。计划实施4年来,越来越多家庭经济困难或教育底子较弱的少数民族学生圆了自己的读研梦。 为使少数民族学生顺利进行深造,国家对录取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人才进行为期1年的基础培训,不仅打牢了他们的知识根底,也加强了他们在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方面的修养,增加了他们为民族地区服务的责任感。但是,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等因素,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从2006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简称“骨干计划”)。根据要求,被录取的少干人才要在基础培训基地进行1年强化训练。目前,全国共有7所少干人才基础培训基地,北京邮电大学是首批列入的培训基地之一。日前,记者走访了这所学校,了解少干人才在基础培训阶段的情况。 对民族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北京邮电大学从2006年开始招收少干人才基础培训生,4年为42个目标大学培养了36个民族的骨干人才1042名。让人欣喜的是,2009年的学生中,人口较少民族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办公室周绍红老师介绍说。 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因“少干计划”相聚在一起,自然多了互相了解的机会。北邮充分利用民族理论课程,向学生们阐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发展状况,使学生们能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各民族的团结发展。 “学校开设的民族理论课挺好的,我建议学校再多上一些介绍各民族风俗的课程,如果能再加强一下宗教方面的知识就更好了。”来自甘肃的回族学生马虎兴说。 “我是侗族,从广西大学考来的,我更多地学到了做人、做事,学会了与人相处,文学修养也有了较大提高。几十个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大家多了相互了解的机会,这对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贺盛说。 学生差异大 培训想方设法 由于“少干计划”是单独划线、降分录取,因此录取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水平普遍不高。1年的基础培训,除了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很大程度上要为学生打牢知识底子。 北邮民族教育学院的周绍红老师介绍,在教学方面,学校实行学分制,开设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专门聘请了博士任教,像教民族理论、英语、计算机的老师,都是知名的专家和教授。 英语是基础培训的重点课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北邮建立了分级教学的英语课程体系。 “有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受本民族语言和地域语言影响,英语底子较差。但是,也有少数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达到了专业水准。学生水平差异大,统一教学行不通,我们就分了初、中、高级班。初级班侧重语法和普通听说,高级班增加了高级英语视听说。经过1年培训,初级班的学生基本能达到大学英语的基本要求。”英语老师杨京鹏说。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民族舞蹈、形体、影视欣赏、乒乓球等第二课堂,还成立了研究生学生会,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特点,先后两次举办了民族风情展(大赛)。 “民族风情展(大赛)今后每年都会继续搞,这一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展示自己民族的风情,更增加了各族学生的民族知识。”北邮民族教育学院研究生管理办负责人、少干班班主任张春香说。 由于“少干计划”旨在为民族地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因此注重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目前,少干生中有党员250多名,占学生总数的35%左右。“但是,受入党程序影响,我们很难发展新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也受人数限制,希望学校和有关部门在入党问题上,对少干学生有一些政策倾斜。”辅导员席晓清老师说。 北邮民族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炜4年来一直带班,他说:“许多学生对学校充满了感激之情。看到学生们在目标学校发展得不错,有的还当上了学生会干部,我们也非常自豪。” 目标大学欠积极 随着“少干计划”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少干生基础培训也面临更多的挑战。 “2010年,‘少干计划’招生5000人,其中博士生1000人,硕士生4000人。届时,我校将会承担更重的基础培训任务,但是,学校资源有限,教室、宿舍、食堂等目前已超负荷。”周绍红不无担心地说。 “国家投入的教育经费,本科生每人每年1.35万元,但是研究生的教育经费才1万元,这里面还包括每月给学生的260元伙食补贴,希望国家和有关部门在少干培养方面加大投入,以解决基础教育学校的后顾之忧。”北邮民族教育学院教学工作部主任朱建平说。 北邮民族教育学院副院长陈炜指出,在“少干计划”方面,还存在着“一方面学生想上学上不了,一方面国家计划每年都招不满”的情况。 “这里面有少数民族学生面试不过关的因素,所以希望目标学校能够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在面试时尽可能地给予一些倾斜和照顾。而且,有些目标大学对‘少干计划’招生不太积极。这些问题,希望国家和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解决。”陈炜说。 参加“少干计划”的学生也希望在基础培训阶段,目标学校能关心和指导一下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目标大学在北京的院校,避免有的学生出现基础培训阶段没有目标、缺乏规划、浪费时间的情况。 “如果让我们提前和目标学校接触,或目标学校能在基础培训期间给我们一些指导,也许对今后更好地与专业对接有好处。”傈僳族学生李闻纹说。 学生对就业前景有隐忧 少干生的生源中,应届生的比例逐年升高,他们对就业问题比较关心,而目前国家只有一个指导性政策,因此,少干生普遍对就业前景充满困惑。 “我们最担心的是,回家乡去就业的机会比较少。听说西部许多地区不会招定向委掊的学生,回到家乡也没有地方安排。读了几年研究生后再找不到工作,大家自然就会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来自贵州的侗族学生何易说。 何易毕业于中央民大,2009年考“少干计划”的初试成绩和英语成绩均超过了全国统招分数线。“尽管基础培训我们可以补上所缺少的东西,但是,我们要晚毕业1年,要回到当地就业,感觉上缺少一次公平毕业、求职的机会。”何易说。 回族学生丁翔说:“其实,大部分学生最担心的还是就业问题。我们可以回户籍所在地就业,但是,当地是否能将我们和统招生一样对待?是否会存在就业歧视?如果自己找不到工作又怎么办?毕竟,到时户口、档案和毕业证都不在我们手里……” 对此,学生们希望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共同出台一些政策,来协助少干人才很好地回乡就业。 “国家的这项好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西部民族地区缺少高端人才的问题,有的人口较少民族读研究生的也许只是一两个人,但是他们的背后,却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民族,是很强大的社会力量。所以,希望国家能够继续加大投入,让这个好政策能更好地走下去。”北邮民族教育学院院长郭志刚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