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释义

俗语,意为少年不应读水浒,老年不应读三国。

少不读水浒 解析

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形成不良的习性,所以少不读水浒。

老不读三国 解析

原因一:“老读《三国》是为贼”,“贼”,奸诈之义。深谙世故的人读《三国》,洞悉其中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难免会愈加老谋深算、沟壑满胸,所以老不读三国。

原因二:“老读《三国》泪空垂”,上了年纪的人读《三国》,常常会唤起曾几何时纵横四海、气吞八荒的豪情壮志,产生老骥伏枥、英雄迟暮的感慨,无奈一把辛酸老泪,所以老不读三国。

原因三:“犹言年纪到了这地步,经历颇多,不宜再看三国——看到各种图人的计谋,不免缅怀自己的遭遇,吃了别人不少亏,猛然觉醒,突然愤恨而已;或因学习了那一套,用以对人,甚至进行报复,都非美事,所以认为不如废卷。”——杂文家高旅

关于四大名著的内涵分析

四大名著的内涵: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很多人可能以为我的顺序写反了,其实不是。下面逐一分析

三国中确实充斥着大量的阴谋阳谋,但是这些计谋大多都是明明白白写出来的,读者可能不能得其精髓,但是看明白都没问题。

红楼梦中“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红楼就是人情练达世事洞明之后的文章学问,而且其中暗含着当时康熙废太子的现实影射,所以比三国要更加隐蔽。

水浒表面看就是一个简单的“绿林起义”的故事,但是其实不然,字里行间另有乾坤。仔细分析其中每一个人物,不难发现其中很多人物都是另有有故事,特别是一些小人物,表面上是绿林道的其实是有官府背景的(不是说想呼延灼那种明摆着被赚上梁山的,是官府的无间道)。而且在一团和气中,暗藏帮派林立,要读懂也是需要下大功夫琢磨分析的。而且还隐含着蔡京,高俅,杨戬,童贯四大奸臣的争权夺势,可以说是明显绿林,暗表朝堂。

西游记,很多人认为西游记本身没有什么内涵,甚至有人说西游记都看了多少遍了,人物什么的都了若指掌。但是真正看过西游记书的人又有多少呢?不是看到连续剧而是书,原版书。西游记是在嘉靖年间写的讽刺当时皇帝修玄不上朝的,其中有大量讽刺道教的章节。但是这也只是表面的含义,其中佛道争权其实是影射当时朝政的党派争权,而且还有大量内容暗表道教内部的不团结。比起水浒更是内有乾坤,绝不是一个简单童话故事。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些分析文章就明白了。

所以我们说老不读三国少不看水浒,所以还有一种解释就是,少年人看不懂水浒的内在含义,只是看热闹,还容易有暴力倾向所以不建议看;而老人呢,还看三国这种明摆着的东西就没意思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3: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