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寨自然村 |
释义 | 1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笋子洼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芒东镇北边,距离村委会0.5公里,距离芒东镇20公里,是笋子洼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2.78平方公里,海拔1950米,年平均气温13.8 ℃,年降水量1573.5毫米,适宜种植茶叶、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总面积902亩(其中:田193亩,地709亩),人均耕地1.57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2498亩,其中经济林果地8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草果、滇皂夹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77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2户,有乡村人口576人,其中农业人口575人,劳动力27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5人。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2.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1.82万元,占总收入的57.32%;畜牧业收入10.74万元,占总收入的14.7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8头,肉牛8头,肉羊60头);林业收入7.42万元,占总收入的10.17%;第二、三产业收入12.97万元,占总收入的17.78%。农民人均纯收入75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4人(占劳动力的8.73%),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4人。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04.2亩(其中:田188.8亩,地415.4亩),人均耕地2.6亩,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422.3亩,其中经济林果地46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2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0.00亩,其他面积354.00亩。有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52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 %)。有52户通电,有3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66%和 94.3%);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户(分别占总数的56.6%和41.5%)。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硬板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0.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0.5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农用车1辆,拖拉机6辆,摩托车4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1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10.00亩,有效灌溉率为82%,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4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4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5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2万元,占总收入51.4%;畜牧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13.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1头,肉牛3头,肉羊0头);渔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2.9%;第二、三产业收入13.8万元,占总收入的11.4 %;工资性收入2.65万元,占总收入的2.2%。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农民收入以水稻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5人(占劳动力的25.8%),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22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5.3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2.8%。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核桃、竹子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60户,共乡村人口237人,其中男性120人,女性117人。其中农业人口237人,劳动力13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58,彝族136人,傣族15人,其他民族19人。 到2010年底,全村享受低保1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镇卫生院,距离镇卫生院18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整碗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思茅区第六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00公里,距离中学18.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0人,其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10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7.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固定资产。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9人,党员中男党员8人,女党员1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9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300亩大棚蔬菜基地。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今后对种养植业大户的投入,小水窖建设500个,田改鱼塘800亩左右。 2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勐佑镇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隶属于勐佑镇立果村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位于勐佑镇南边,距离村委会2.00 公里,距离勐佑 镇15.00公里。国土面积6.11平方公里,海拔1,780.00米,年平均气温14.10 ℃,年降水量1,63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总面积611.00亩(其中:田104.00亩,地507.00亩),人均耕地1.10亩,主要种植等作物;拥有林地3,06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1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18亩,主要种植茶叶、甘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1,967.00亩,其他面积3,520.0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6户,有乡村人口661人,其中农业人口661人,劳动力35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26人。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611.00亩(其中:田104.00亩,地507.00亩),人均耕地1.10亩,主要种植等作物;拥有林地3,065.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10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18亩,主要种植茶叶、甘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1,967.00亩,其他面积3,520.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140户通自来水,有9户饮用井水,有26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5.66 %)。有166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5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 %和93.37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4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5户(分别占总数的84.34 %和 45.18 %)。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 弹石 路(或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其他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弹石路或土路);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辆,拖拉机 17辆,摩托车8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07.00亩,有效灌溉率为 66.61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4.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6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 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4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5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3.9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49万元,占总收入的 53.94 %;畜牧业收入19.49万元,占总收入的 17.1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3头,肉牛20头,肉羊75头);渔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 %;林业收入13.22万元,占总收入的11.6 %;第二、三产业收入19.25万元,占总收入的 16.89 %;工资性收入10.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9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2人(占劳动力的 11.7 %),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5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本县(县内、省内、省外、国外)。2006年茶叶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0.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 8.77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甘蔗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66户,共乡村人口661人,其中男性346人,女性315人。其中农业人口661人,劳动力359人。该村以 彝 族为主,其中彝族33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41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6.97 %;享受低保42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8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7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无)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占农户总数的 %。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上寨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习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40公里,距离中学9.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8 人,其中小学生19人,中学生9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6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611.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311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委托管理),定期开展(尚未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务等 。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2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7 人,女党员1人。该村设有团支部0个(设在本村或是设在村委会),团员38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地处山区,气候复杂,村民生活相对困难,道路设施差,人畜饮水有待改善。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畜牧业,扩大泡核桃、茶叶种植。 3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隶属于邦东乡和平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8.00 公里,距离乡政府12.00公里。国土面积2.95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气温15.00 ℃,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适宜种植橡胶等农作物。有耕地总面积308.00亩(其中:田150.00亩,地158.00亩),人均耕地1.7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6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6.00亩,其中:茶园面积6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73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其中荒山荒地1,664.00亩,其他面积400.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7户,有乡村人口180人,其中农业人口180人,劳动力1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9人。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08.00亩(其中:田150.00亩,地158.00亩),人均耕地1.7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06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6.00亩,其中:茶园面积60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73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其中荒山荒地1,664.00亩,其他面积400.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44户通自来水,有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有4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60.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1户(分别占总数的46.67%和64.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1辆,摩托车1辆。 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77.00亩,有效灌溉率为57.4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77.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5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7.10万元,占总收入的65.77%;畜牧业收入4.10万元,占总收入的15.7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头,肉牛2头);林业收入1.40万元,占总收入的5.38%;第二、三产业收入2.90万元,占总收入的11.15%;工资性收入0.50万元,占总收入的1.92%。农民人均纯收入1,440.6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5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3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等,主要销售往本区。2007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2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6.15%。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茶叶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45户,共乡村人口177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78人。其中农业人口177人,劳动力91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人,占人口总数的2.82%;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7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20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和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邦东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00公里,距离中学10.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 人,其中小学生16人,中学生3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4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69.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个,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2人,党员中男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小组0个,团员4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较弱,特别是道路和人蓄饮水较为困难,急需进行解决,同时农村民居破旧,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产业化程度较低,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的难度较大。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结合该村的实际,不断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以茶叶、紫胶、橡胶为主产业,实现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社会和谐这个目标。 4 云南省普洱市德化乡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村隶属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德化乡星火村村民委员会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德化乡东北边,距离 村委会4.00 公里,距离德化乡28.00公里。国土面积0.80平方公里,海拔1,360.00米,年平均气温18.20 ℃,年降水量1,304.0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等农作物。有耕地267亩,其中人均耕地2.2亩;有林地120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户,有乡村人口120人,其中农业人口120人,劳动力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5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692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67亩(其中:水田100.00亩,旱地163.00亩),人均耕地2.2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12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7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27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7户通电,有27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100%和 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7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5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9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8.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8.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2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7户;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1.00亩,有效灌溉率为 100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4.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3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有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烤烟,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9.3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4.4万元,占总收入的69%;畜牧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9.7%(其中,2010年内出栏肉猪122头,肉牛3头,肉羊2头);渔业收入0.1万元,占总收入的0.2%;林业收入4.3万元,占总收入的8.7%;第二、三产业收入3.1万元,占总收入的6.2%;工资性收入8万元,占总收入的16%。农民人均纯收入1784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14%),在省内务工8人,到省外务工2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烤烟,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8.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7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烤烟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 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7户,共乡村人口122人,其中男性77人,女性45人。其中农业人口122人,劳动力74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17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68%;享受低保0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6公里,距离乡卫生院28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建0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占农户总数的 0 %。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德化乡干田村完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德化乡中心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00公里,距离中学28.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6人,其中小学生10人,中学生6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91.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40亩。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6300元(人均24元),一事一议筹劳265个(劳均1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人,女党员0人。该村设有团支部0个,团员3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交通不便、饮水困难、卫生条件差。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逐步改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 5 云南省施甸县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隶属于何元乡何元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 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1.5公里。国土面积4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16.5 ℃,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玉米、稻谷等农作物。有耕地490.90亩,其中人均耕地0.82亩;有林地3150亩。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2户,有乡村人口623人,其中农业人口617人,劳动力43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369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04.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00元。该村属于其他类别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90.90亩(其中:田109亩,地381.9亩),人均耕地0.82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等作物;拥有林地3150亩;水面面积150亩;荒山荒地229亩,其他面积1980.1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42户通自来水。有142户通电,有1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48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4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弹石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 3辆,摩托车7辆。 著人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4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7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0亩,有效灌溉率为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2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4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4.4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7.00万元,占总收入的37.66%;畜牧业收入102.45万元,占总收入的50.1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25头,肉牛8头);林业收入3.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7%;第二、三产业收入14.00万元,占总收入的6.85%;工资性收入5.00万元,占总收入的2.44%。农民人均纯收入197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3人(占劳动力的5.35%),到省外务工5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内。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40.0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9.58%。该村目前正在发展青早蚕豆、青早豌豆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42户,共乡村人口623人,其中男性308人,女性315人。其中农业人口617人,劳动力43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603人, 彝族18人,壮族2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99人,参合率97.08%;享受低保67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镇卫生院1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何元中心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何元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1.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4人,其中小学生66人,中学生8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53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 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经济收支情况。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7人,党员中男党员7 人。团员18人。 ◎ 发展重点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设施;2、加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3、加强民房改善。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发展畜牧生猪养殖,发展生猪2000多头;发展劳务输出经济。 6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村隶属于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安雅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芒洪乡南边边,距离乡10公里,是安雅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4.05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25 ℃,年降水量1660毫米,适宜种植核桃、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323亩,其中人均耕地2.29亩;有林地4371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1户,有乡村人口143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人,劳动力1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该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茶叶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23亩(其中:田131亩,地192亩),人均耕地2.2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4371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67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378.3亩。有土地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1户通自来水。有31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5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户。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沙石路;进村道路为硬板路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5辆,摩托车6辆。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50%;畜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1头,肉牛15头);林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5%;第二、三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15.8%;工资性收入3万元,占总收入的7.9%。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农民收入以粮食、茶叶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万元,外出务工人数6人,其中:常年务工6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茶叶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1户,共有乡村人口143人,其中:男性68人,女性75人。其中:农业人口143人,劳动力10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117人,布朗族26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6人,参合率88%;享受低保52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镇卫生院1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2个。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安雅完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该村距离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9人,其中小学生19人,中学生10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567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11.56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尚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1人,党员中男党员10人,女党员1人。有团员5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道路通车情况差,水利化程度低,教育、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稳定粮食产量,提高茶叶、核桃种植水平,加大水、电、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7 云南省文山县古木镇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村隶属于古木镇纸厂村委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0.50 公里,距离古木镇3.20公里。国土面积2.35平方公里,海拔1,355.00米,年平均气温18.5 ℃,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三七等农作物。有耕地345.00亩,其中人均耕地1.09亩;有林地731.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76户,有乡村人口318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人,劳动力17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2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2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343.4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2,000.00元(人均6.31元),一事一议筹劳160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20万元,有固定资产0.1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不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等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支部1个,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6 人,女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 ,团员29人。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5.00亩(其中:田161.00亩,地184.00亩),人均耕地1.09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73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5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47亩,主要种植板栗、桃、李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13.40亩,其中养殖面积85.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2,289.00亩,其他面积45.00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76户通自来水,有76户通电,有7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7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6.05%和 96.0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0户(分别占总数的92.11%和92.11%)。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 ;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 ;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5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2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4辆,拖拉机 9辆,摩托车18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6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8.00亩,有效灌溉率为 16.81%,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58.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8 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0.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4.9万元,占总收入的 54.1%;畜牧业收入19万元,占总收入的 15.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50头,肉牛19头,禽类1264只);渔业收入1.5万元,占总收入的 1.3%;林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 5.8%;第二、三产业收入22万元,占总收入的 18.3%;工资性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 5%。农民人均纯收入1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7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48.4%),在省内务工3人,到省外务工5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 ,主要销售往本县 。2009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3.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9.9%。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甘蔗、三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甘蔗、三七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76户,共乡村人口318人,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56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人,劳动力179人。该村以 汉 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9人,其他民族 4 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6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 95.6 %;享受低保7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3.2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5户,占农户总数的 6.58 %。 参合人员名单 吴世艳 李维琼 张兴海 詹正云 高光艳 刘昌华 叶秀婷 李曾光 张兴雨 李贞豪 张华丹 李庆玉田 吴秀云 李曾明 李真发 李林锷 张华凤 李磊玉书 李永芬 王友凤 杨忠桃 李曾洪 张华聪 李永亮 吴世奎 李祥坤 李强奎 李祥虎 张加发 韦廷彩 吴泽 陈明桥 李强蓉 李祥菊 杨选芬 黎明 李秀芬 李祥莉 张加云 李凤美 张兴玲 黎军 吴杰 孙如明 李加会 李加发 张兴敏 何金琼 李顺发 赵昌莲 张兴凯 李成英 张兴凤 黎晓 肖洪分 孙学梅 张兴仙 李顺英 张兴龙 张万武 李永贵 孙学敏 张加勇 李征陆 余天英 赵加仙 杨共仙 孙学城 张金丽 李征福 李维松 张登永 杨小瑞 孙如亮 张馨蕊 蒋德焕 蒋世翠 张登贵 吴秀洪 杨甫艳 张馨仁 李强凤 李尚禄 张万友 张国荣 孙学青 李朝英 李强海 眭荣会 胡正兰 吴媛 余远芬 张万超 李忠发 李园 张世能 吴跃 孙学婷 王会琼 李发仙 李玉卿 张培菊 吴秀兵 孙如勇 张世梅 王兴珍 李加明 张兴茹 温世英 闻虎琼 张世涛 张世洪 钱加苹 郑继全 吴仕江 孙学云 张世明 李自珍 胡正芬 郑周兵 吴仕海 孙学燕 虎萍 张业 李增虎 杨发翠 张加福 杜有华 张鹏 张李梦 李增晶 郑周粉 田绍真 张丰 张超 杨传福 李增兰 李维怀 张兴刚 张万发 张万兵 杨正仙 李忠明 曹子仙 孙如兵 杨助芬 唐兴萍 杨忠亮 田启芬 李尚萍 蔡金仙 张加卫 张世玉 杨忠富 李江 李尚卫 高发丽 仁再翠 张世忠 张玉发 李芳 李尚金 孙学良 张兴颖 李真亮 杨永珍 李永梅 李尚成 孙学坤 张宏德 王友仙 张金能 熊金燕 钱兴礼 李维兵 李应会 李祥梅 张加梅 熊金剑 陈兴芬 张发琼 庞呈林 李祥彪 张江 李忠福 钱加敏 李尚忠 刘呈英 郑继华 张俊 李维萍 张兴文 李尚华 庞瑞伟 徐光会 吴秀良 李尚兵 郑周军 李尚飞 李真富 郑周兰 陈荣芳 李尚猛 张子坤 李尚超 蒋海兰 郑周明 吴仕巧 李尚秀 张世奎 常尚兴 李强秋 李真春 吴仕飞 樊宗胜 张兴艳 孙如全 李强烨 张金玉 吴仕荒 王德英 张兴猛 王萍 柏金荣 李强雪 李加友 李真贵 张金连 孙向发 李维金 李祥宇 山美琼 李真跃 苏虹华 孙学习 李白琼 李尚开 李增姣 亮立兰 李尚明 孙学卫 李尚贵 李玉富 李增仙 李祥玲 柏金粉 孙余洪 孙如祥 李加德 李真清 李祥鑫 李玉莲 沈文仙 蒋世华 赵顺莲 吴胜祥 桂永春 李玉波 张世富 孙学明 李真龙 胡正琼 衾昌兴 李加勇 叶光翠 孙学芬 李维发 吴秀文 李忠美 李发莲 张加荣 张加春 高关兰 龚远芬 衾克兰 李真华 张兴宝 李玉香 李尚艳 吴世玲 衾克林 李真良 张兴会 张兴丽 李尚鹏 吴世宝 郑继昌 李真芳 张华伦 张兴焕 李尚润 吴世慧 郑周琼 庞瑞华 郭英琼 张加开 高林华 吴世启 郑周卫 克冲 张万文 李云萍 李加富 张洪友 李尚发 克建 低保人员名单 李贞福 李尚开 李贞富 郑继全 张华伦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润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古木中心校。该村距离小学校0.50公里,距离中学3.2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0 人,其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20人。 因该村小学生都是到中润小学和古木中心学校就读。该项目图片请看纸厂村委会和古木中心学校的图片。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因地理环境的限制,不能发展其他更具有优质的特产。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 1、改变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发展思路,提高农业产业水平,发挥产业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2、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美化群众生活环境。做好蔗区道路和公共设施的维护。3、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4、加大培育优势产业的力度,培植甘蔗、三七特色产业,尽快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8 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村隶属于漭水镇老厂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漭水镇东边,距离老厂村委会3公里,距离漭水镇29公里,国土面积有1.66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农作物。有耕地174亩,其中人均耕地1.04亩;有林地1516.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3户,有乡村人口206人,其中农业人口202人,劳动力12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9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0.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9.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4亩(其中:田70亩,地104亩),人均耕地1.04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516.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71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45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亩,其他面积739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全村有4户通自来水,有49户饮用井水,有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2%)。有5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1户。 该村到漭水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有拖拉机3辆、摩托车2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2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亩,有效灌溉率为2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为0.10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1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20元,占总收入的25%;畜牧业收入17.30万元,占总收入的2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35头,肉牛26头,肉羊5头);林业收入17.30万元,占总收入的29%;第二、三产业收入3.10万元,占总收入的5%;工资性收入1.90万元,占总收入的3%,其它收入5.30万元,占总收入9%。农民人均纯收入285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7人(占劳动力的13%),在省内务工13人,到省外务工4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产品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2.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53户,有乡村人口206人,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06人。其中农业人口202人,劳动力12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到2010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05人,享受低保11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3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3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48户,占农户总数的91%。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老厂完小,中学生就读到漭水、明德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9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0人,其中小学生23人,中学生17人。 ◎ 村务公开全村村务公开项目主要有村务公开。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8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8人,党员中男党员7人,女党员1人。团员 7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人畜饮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善人畜饮水条件;发展核桃、茶叶产业,种植面积20亩;发展养殖业,发展生猪220头,牛20头,羊100只。 9 云南省昌宁县漭水村委会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村隶属于漭水镇漭水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漭水镇北边,距离漭水村委会5公里,距离漭水镇5公里。国土面积有1.17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150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160亩,其中人均耕地1.24亩;有林地96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4户,有乡村人口135人,其中农业人口129人,劳动力8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64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72.56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0亩(其中:田54亩,地106亩),人均耕地1.24亩,主要种植粮食、茶叶等作物;拥有林地96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6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4.41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2亩,荒山荒地134亩,其他面积468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10户通自来水,有14户饮用井水,有14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58%)。有2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户(分别占总数的67%和58%)。 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8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45亩,有效灌溉率为28.1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5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5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6.5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7.41万元,占总收入的26%;畜牧业收入43.91万元,占总收入的41%(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19头,肉牛55头,肉羊25人);林业收入16.78万元,占总收入的16%;第二、三产业收入11.10万元,占总收入的10%;工资性收入4.35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872.56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8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5人(占劳动力的18%),在省内务工12人,省外3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1户,共乡村人口93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51人。其中农业人口93人,劳动力58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3.55%;享受低保6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乡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5户,占农户总数的71.43%。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石鼓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第四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2.5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1人,其中小学生28人,中学生13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1.8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52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6.13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人居环境差,宅基拥挤;公益事业基础建设薄弱,人畜饮水水源不足,饮水管网严重老化,急需改造;农村电网没有进行农网改造,用电安全难以保证;乡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内道路硬化程度较低,需要完善;村内排水沟渠、垃圾池、公厕、文化娱乐场所等急需建设,村容村貌差,须待整治,群众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畜牧业及二三产业。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群众思想文化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推广农村实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农村畜牧产业,努力提高牲畜养殖科学技术含量,提高养殖效益。 10 云南省临翔区凤翔街道办事处上寨自然村◎ 村情上寨自然村隶属于凤翔街道办事处新村村委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2公里,距离街道办事处1.2公里。国土面积2.88平方公里,海拔1690米,年平均气温16.50℃,年降水量144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核桃、茶叶等农作物。有耕地735亩,其中人均耕地1.4亩;有林地2560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37户,有乡村人口526人,其中农业人口526人,劳动力32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2.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735.00亩(其中:水田548.00亩,旱地187.00亩),人均耕地1.4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56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7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3.27亩,主要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5.00亩,其中养殖面积2.00亩;其他面积2198亩。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7户通自来水不存在饮水困难。有137户通电,有13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3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4.89%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3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80户(分别占总数的94.89%和58.39%)。 该村到街道办事处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5辆,摩托车1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45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8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548.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6.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5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9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2.8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7.15万元,占总收入的27%;畜牧业收入90.2万元,占总收入的27.9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689头,肉牛9头);渔业收入0.9万元,占总收入的0.28%;林业收入3.2万元,占总收入的0.99%;第二、三产业收入85.7万元,占总收入的26.55%;工资性收入25万元,占总收入的7.74%。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1人(占劳动力的12.62%),在省内务工38人,到省外务工13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本市。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77.35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4.9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茶叶、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种养殖产业。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37户,乡村人口526人,其中男性267人,女性259。其中农业人口526人,劳动力306人。该村以汉族为主,部分少数民族混居,其中傣族63人,彝族1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74人,参合率90.11%。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街道卫生院,距离村卫生所2公里,距离街道卫生院4公里。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新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新村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6公里,距离中学0.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7人,其中小学生53人,中学生2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20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13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设在村委会,有党员总数6人,其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 该村有团支部1个,有团员38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田灌溉沟渠标准低,农田机耕道路不配套;村寨道路晴通雨阻,通车情况差;群众文体活动场所设施落后,无群众集体场所;村容村貌整治投入资金不足,农民生活条件和环境较差。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强村、整治村容、美化环境”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建设,壮大发展基础,强化村容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在产业建设上坚持“注重结构、多元发展、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工作思路,打牢核桃、茶叶支柱;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提升以育肥为主的畜禽养殖;培育以加工、运输为主的个私经济。最终实现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目标。 11 云南省昌宁县珠街彝族乡上寨自然村◎ 村情概况上寨自然村隶属于珠街彝族乡岔河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珠街乡西边,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乡9公里。国土面积2.21平方公里,海拔1720米,年平均气温14 ℃,年降水量83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50亩,人均耕地1.61亩;有林地3100.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1户,有乡村人口93人,其中农业人口92人,劳动力5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1.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3.10 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50亩(其中:田32亩,地118亩),人均耕地1.61亩,主要种植烤烟、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3100.6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1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6.63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3.9亩,其中养殖面积4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25亩,其他面积27亩。有木材、野生菌等资源。 ◎ 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 、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6户通自来水,有9户饮用井水,有1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47.62%)。有21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95.2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0户(分别占总数的 100%和47.62%)。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9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0辆,拖拉机0辆,摩托车15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0户;建有小水窖5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6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有效灌溉率为4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2 亩。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1.5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80万元,占总收入的58.88%;畜牧业收入4.54万元,占总收入的12.0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00头,肉牛5头,肉羊115头);渔业收入0万元,占总收入的0%;林业收入9.90万元,占总收入的26.96%;第二、三产业收入1.00万元,占总收入的1.47%;工资性收入0.22万元,占总收入的0.65%。农民人均纯收入1903.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人(占劳动力的 2.15%),在省内务工1人,到省外务工0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本县。2008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8.6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44.51%。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核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0产业。拥有企业1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人数0人。 ◎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21户,共乡村人口93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51人。其中农业人口93人,劳动力58人。该村以汉族、彝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87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3.55%;享受低保6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乡卫生院9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1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无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15户,占农户总数的71.43%。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岔河完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珠街中学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1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2人,其中小学生8人,中学生4人。 ◎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21.8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0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议筹劳52个(劳均1个)。年末集体总收入0.00万元,有固定资产6.13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0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社会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情况;财政对农民补贴情况;民政救济情况等。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6人,党员中男党员5 人,女党员1人。该村设有团支部0个,团员4人。 ◎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进村道路差,未硬化;基础设施滞后。 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主要发展泡核桃产业,优质品种改良,以增加农民收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