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王乡 |
释义 | 1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上王乡上王乡为一地名,在我国山西省运城市以及陕西省蒲城县都有同名乡镇,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当地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乡镇存在差别。 ◎ 简介上王乡位于蒲城市区东北隅,距离运城市中心约36公里,下辖个15村民委员会,现共有九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截止2011年12月底,全乡共有2709户居民,10827口人。全辖区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400亩,退耕还林面积11000。上王乡地处山区,海拔偏高,水资源奇缺,农业用水紧张。水成了这里农业发展的瓶颈。主导产业以经济林、退耕还林、劳务输出为主。 ◎ 旅游发展上王乡地处稷麓山腹地,稷麓抗日政府曾在这里诞生,抗日烽火曾在这里燃起。这里是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铺开运城市行政区划图,你会发现这里是盐湖区的东边隅,向南走便是夏县,朝东看是闻喜,抬头北眺是万荣,“鸡鸣闻四县”就是上王乡边隅乡镇特殊位置的形象描述。日本侵略者在上王乡牛庄村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四九”惨案,杀害了我们无数抗日壮士和群众。为了不忘国耻,乡政府围绕这段历史,在牛庄村建立了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发展起红色旅游。经过不断努力,一条“觅先烈足迹——赏田园风光——采生态酥梨——品绿壳乌鸡蛋——住农家窑洞”的红色生态休闲旅游圈已成功打造出来。 ◎ 交通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区级公路已修进了上王乡,运城至上王的乡村客车每半小时一趟运行着。乡通村公路修筑完好,不是柏油路面就是水泥路面,车辆能够方便进入山里每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变,确保着山里的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山外,换回收入。 ◎ 经济发展千百年来,时代相传,这片热土上的人民勤劳、智慧、善良,这里以民风淳朴而著称。这里的人民自古以来注重商贸发展,今天部分村仍保留着古老的民间集会。改革开放后,乡政府又在上王大街上启动了乡村集会,活跃起一方经济。每逢重大节日,这里的人民都要请专业剧团唱大戏或自编自演闹热闹,文化建设从未在这里停歇过。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在上王乡政府的号召下,村村安装了健身器材,建起了文化大院,农民有了自己的图书室,文化事业建设空前活跃。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年代,勤劳的上王人民一手抓传统小麦、绿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全乡共种有小麦28000余亩,绿豆(属秋杂豆)5000余亩。在巩固好传统农业地位的基础上,特色种植、养殖业规模发展,效益突现。“五大基地、一山庄、二大经济林”的产业格局发展态势良好。子谏酥梨出口基地,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亩收入近万元;万物春肉羊养殖基地,年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加;果品贮藏基地,库存量突破9600吨;中昌香菇种植基地,香菇棚数超过52个;垣峪兔、鸭养殖基地,年出栏兔超过20000只,旱鸭饲养数目过万只。金凤凰山庄依托乌鸡生态园而起,2011年6月20日开园迎客,成功接待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视察,是盐湖区十二大休闲农业观光点之一。为突现山区经济大跨越,2011年全乡栽植核桃经济林3500亩,最总栽植目标为10000亩;2011年,乡政府对退耕还林林地实施槐米嫁接工程,嫁接面积达1500亩。今天,上王乡党委、政府正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着。 ◎ 教育卫生上王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不懈努力下,现在全乡共有村级卫生所10个,卫生院一个;学校4所,其中小学3所,初中1所。 ◎ 辖区行政村上王村 郭村 垣峪村 子谏村 牛庄村 后堡村 董家池村 郭村庄村 西堡村 2 陕西省蒲城县上王乡◎ 基本概况上王乡位于蒲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处,地处渭北台塬区,境内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8公里,总面积约75.7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209人,有汉、回两个民族,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42人。民风淳朴,社会稳定,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上王乡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日照2360小时,年降水514.7毫米,无霜期218天。总耕地面积4624万平方米。 上王境内交通便利,邮电通讯网络发达,电力充足。响蔡公路,上闫公路纵横交错,通达四方。 ◎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上王乡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以上王街为中心的贸易集市和以响石盖为轴心的建材市场两上经济小区、以红提葡萄、苹果、养殖及建材业为主的“三产一业”发展格局。上王乡北临陕西苹果大县的白水,位于绵延达7公里的金粟北麓,因东西为一川道,故造成了上王一个独特的区域小气候,加上土质层深地肥,为蒲城北部少有的苹果优生区。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在各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倡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响应,大力发展苹果栽植,目前已发展成为上王乡一个相对稳定的支柱产业,面积达2万余亩,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以上,品种也由最初的秦冠、黄元帅发展更新为富士、嘎拉、新红星、千秋等多个优质品系,产品远销大江南北各地市场。经各级领导和专家实地考察后,1996年,上王乡被授予“绿色食品基地”。全乡工业以水泥企业为主导,形成建材、建筑、机械修理、运输、服务等多行业、多门类的企业群体。2004年,四级企业发展到337个,从业人数1880人,总产值6000万元。 ◎ 文物古迹上王乡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因曾居住常、王二姓而得名,原称“常王”,后逐步演变为今名。 境内西端有尧山(又名浮山),古柏苍劲,荫郁蔽日。山顶建有尧山庙,供奉尧帝女儿为“尧山圣母”,每年清明举行庙会,方圆几十里乃至百余里的人纷至沓来,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相关介绍境内东端有五龙山,位于本乡东苇村,因宛若五条游龙而得名。又因秦大将白起曾驻军于此,又名白堂山。山为丘陵地貌,山南多石,山北较为平缓,果林密布,有桃、李、杏、枣、核桃、柿子等水果,尤以苹果驰名。唐大将敬德、爱国将领杨虎城、共产党大将王震等也曾安寨扎营。山下的《义门王氏先茔碑》记录了东苇村王氏家族因军功被皇帝分封关中,并以“孝义名于乡里”,以及受到朝廷表彰的事迹。由担任元代翰林学士承旨的“一代宗师”、著名文史学家欧阳玄撰文,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参知政事和翰林学士的危素书写,是全国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铭》也系危素书,赵期颐篆额,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现存蒲城县博物馆。元代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虞集专门作《义门孝义诗》赞誉:“阴阴槐柳荫苇村,中有乌头孝义门。耕织事均家益瞻,缌麻亲尽义弥敦。蜜蜂日暖开窗户,慈竹春深长子孙。先世此邦尚赐履,为歌遗俗却销魂。” ◎ 历史沿革五龙山余脉金粟山,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所在地,陵寝北门在本乡分水岭村。连同陪葬的高力士墓,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载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谒桥陵至金粟山,见有龙盘凤息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泰陵规模浩大,陵内封地方圆达38公里,设置分内外两城,布局酷似京师长安。现存石刻有:华表、天马、鸵鸟、石翁仲、石狮等。这些石雕刻工细腻,形象逼真,线条流畅,是我国石刻艺术的瑰宝珍品。 ◎ 历史名人王显政:元代著名孝子,华州苇村(今渭南市蒲城县上王乡东苇村)人。王毅之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后代人才辈出,元朝曾被朝廷题匾“蒲城孝义之家”,列入国史,并得到县令“王氏孝悌,以兴民让”的表彰。其中王瑛因皇帝器重任中军司马,手握虎符;王玮任奉议大夫,王璧兄弟任吐蕃宣慰使。元代四大诗人之一的翰林学士、国子祭酒虞集,元代进士、明代翰林赵晋等专门赋诗赞誉,著名历史学家、参知政事危素和“一代文宗”、翰林学士欧阳玄书碑。 赵晋:著名诗人,贤相乡孝义里(今上王乡西苇村)人。元代进士,明太子文学、翰林学士。 赵端:赵晋之子,贤相乡孝义里(今上王乡西苇村)人。洪武四年(1371)中举,才学卓异,授监察御史。历任四川按察司副使、兵部尚书。 邓祥云(1904-1939):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蒲城县上王乡张王庄人。1923进陕西陆军讲武堂,1926年受井岳秀派遗,率部南下,陶池一战即胜,解蒲城之围,支援了杨虎城坚守西安。1927年随国民联军南路军参加北伐,1932年赴耀县入杨虎城部,1933年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1936年参加“西安事变”,因功绩卓著,升为王竣部二营营长。芦沟桥事变后,举命赴平民河防前线,扼守大庆关一带。1938年日寇攻占永济北古城,永济告急。守城激战中,不幸身中数弹,血染沙场,时年35岁。守城将士三百多人亦阵亡。血战永济保证了三十一团安全到达中条山,成为抗日战争史上光荣的一页,永载史册。 黄罗斌(1916-1998):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书记,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人。1929年参加渭北苏区游击队,任渭北苏区游击队班长。1932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连指导员、26军团政委、陕北省军事部巡视员、定边榆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秀延县游击部队总指挥兼独立营营长、陕北东分区司令部司令员、红1团团长。1937年1月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北神府分区保安司令部司令员、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警备3旅副旅长、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警备3旅长。1943-1945年中央党校学习,出席“7大”。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陇东警备区司令、西北野战军4纵队警3旅长、西北军区军区独立2师政委、陕北军区代理司令员、独立1师师长兼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省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宁夏省委副书记、军区第1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省委副书记、军区政委。1958年10月任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197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1979年6月任区委副书记,1980年6月任区委书记。1983年5月任甘肃省5届政协主席,12月任甘肃省顾委主任。中共7大代表,13届中顾委委员,14大代表。1998年于兰州逝世,享年82岁。 王水才( 1936-):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博士导师,我国著名超快光学专家。 1936年12月15日生,陕西蒲城上王东苇村人,1963年由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系五年制本科毕业,同年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物理探测技术研究。1974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从事瞬态光学激光变相管相机技术研究,1991年转入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任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副主任,从事飞秒激光技术及超快现象研究。 在近代物理所,开创研究抗辐射微电子学,合作研制成一套大型快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在强辐射源上进行核反应中子能谱测量研究。由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开创高频电干燥烈性炸药研究。这是一项难度极大极其危险的研究任务,选择了无人居住四面围山的实验场所。从设计研制高频电炉等设备开始,经过一年艰苦实验,提高生产速度100多倍。在西安光机所 ,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八五”,“九五”,“十五”国家攀登计划 及国家“973”项目中的重大课题研究。研制出了钛宝石多波长等18种超快激光器及7种飞秒分辩光谱仪,这些设备均为国际先进水平,有的为国内首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理论研究了飞秒激光器锁模量子理论,首次创造性的研究了飞秒激光增益动力学,并给出了飞秒激光脉冲成长的数字解,发现了锁模激光器的自稳特性。利用研制出的超快激光器和飞秒光谱仪,首次自创性研究飞秒分子生物学超快过程及生物分子构象或结构;创新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了光合作用激发能传递机理,首次给出了光系统Ⅱ激发能传递超快动力学物理模型及理论解。捕光天线中三种色素分子吸收激发光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核心天线中色素分子传递光能到反应中心。理论研究及实验数据分析也给出了两种天线中不同色素分子的传能机制及传能时间常数,分析拟合给出了每种分子的超快光谱和传能机制以及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耗等特性。 四十五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合译《核电子学》一书,先后编著《超短激光脉冲》和《超快激光技术》两本研究生教材,合作编著《激光测量学》 和《光合作用原初光能转化过程的原理与调控》两本巨著及《 瞬息万变》等六本书,荣获省部委级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2项,为发展我国科学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特颁发“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书,及“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章一枚。 王水才教授曾先后去德、美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多年来为研究生授课,由于在培养高技术层次人才方面作出了成绩,荣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杰出贡献教师”光荣称号,培养出硕士、博士、博士后4 0余人。 多年来他从事的自然科学技术研究深受国内外关注,由于他在瞬态光学技术、飞秒固体激光技术、激光条纹相机技术、光合作用机理超快动力学及超快光学现象等五个领域的杰出成就,得到世界范围的承认,为人类社会作出了特殊突出的贡献。1995年被美国传记研究所列为75个国家通过的成就金牌人物,荣获1996年度世界人民文化荣誉金奖。成为对人类社会科学技术有特殊突出贡献的世界文化名人 。 李炳武(1953一 ):著名文史专家、诗人、摄影家,“长安学派”创始人、“长安雅集”和“当代雁塔题名”等现代著名文化盛事倡议人。男,汉族,1953年11月生,陕西省蒲城县上王乡西苇村人。现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兼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中国国情研究会研究员、日本国亚洲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陕西省体育场馆协会主席、陕西省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网球协会副主席和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等社会职务。1978-1982年任陕西师大团委书记,1984年被选调到共青团陕西省委工作,1985年初在民主选举团省委领导班子中,以绝对高票被中共陕西省委任命为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不久又被推选为陕西省青年联合会主席。他大胆改革,将《陕西青年》更名为《当代青年》,推动陕西青年的思想解放。1986年至1990年下派华县任职锻炼,担任县委书记兼政协主席,积极推动各乡镇创建“文化大院”。1991年元月,调任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亲自参与、领导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和秦俑博物馆二号坑的建设等工作,组建“陕西省文物复仿制集团公司”,提高了文物旅游纪念品的整体质量。2000年7月出任陕西省体育局副局长,完成了“陕西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内训练中心的建设,狠抓运动员训练,树立竞赛中的摘金夺银意识,创造了陕西体育历史上的最好成绩。2003年4月出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组织“长安雅集”活动,2005年发表《积极开展长安学研究》一文,提出建立长安学派,并陆续编辑《长安学论丛》》。著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电影剧本)、《秦始皇与兵马俑》、《松风集·李炳武诗词选》、《诗影情怀·李炳武摄影诗文选》等,主编《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1999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出访英国作为国礼),主编大型画册《长安墨宝》、《馆员传略》、《馆务活动录》和电视专题片《敬老崇文五十年》,主编《陕西文物旅游博览》,与雷云峰共同主编《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作序),并参与了《陕西省志·文物志》、《陕西文物古迹大观》、《陕西博物馆要览》、《陕西十大博物馆》等书编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