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坦村 |
释义 | 1、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上坦村上坦村坐落地处安徽省宁国市西部,风景如画的港口湾水库上游,面与胡乐镇毗邻,西与旌德县接壤。全村20个村民组,513户,1840人,总面积4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7万余亩,水田面积1563亩,全村68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5名村干部。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林业、茶叶、养殖、食用菌、外出务工等。上坦村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着悠久的历史,雄伟壮观的五孔大石桥始建于明朝万历28年,残留青石花雕的大禹殿,断断续续的石板路,依稀可见元、明、清三朝曾有着72家豆腐店、98条小石巷、香火旺盛的文昌阁古上坦村落的风采,素有“小小宁国府,大大上坦村”之美誉。 在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带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呈现出全民创业的大好势头,涌现出一批从事林业开发、养殖、种植的大户能人,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在村民自治、党建、计生和村庄整治工作中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将扎实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把上坦建设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2、浙江省武义县坦洪乡上坦村上坦村位于武义县坦洪乡,县城西南方向,距县城约26公里,海拔295米,东西两侧山峦起伏。现有村民574户,人口1474人。上坦村依坦溪而建,东背青山,西对前山,形成两山相峙,一水中流的自然环境。山岭林木葱茏,古树参天,植被情况良好。 上坦村所在地形似航船,村落沿坦溪两岸建设。村南三畈状似葫芦,大院后、望古亭、夫人殿屏成三处水口,环山辐辏,一水中流。自古有“东岭松涛”、“西山爽气”、“南崖萝月”、“北巘翠叠”、“虹桥卧波”、“碧潭桂影”、“坛溪澄练”、“兴岭晚钟”八景。溪东岸为老村,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村落中部。在布局上,受村落形态和建筑布局影响,街巷以溪沿贯穿全村的岸路漠华路为主干道,其他街巷以此为纽带向村落纵深发展。东西走向的历史街巷主要有书堂园巷、下衕堂巷、上仓巷,南北走向的街巷主要有后坛巷和古井巷,各街巷相互连接,曲折多变,形成不规则的三横三竖街巷格局。 上坦村历史民居建筑现存最早修建年代是以明、清两代为主,形式主要为三合院或四合院,形制有三房两厢、五房两厢、五房两厢、五房四厢、一廊五房两厢、一廊五房四厢等,楼梯则多设于正房两侧的弄中。主体建筑均呈对称布置,附屋等则依地形设置。建筑朝向因受地形限制,以面西的为多。建筑体量一般中等,二层结构,上层外檐多在窗下的板壁设有避雨板。上坦村历史建筑外观多为硬山两坡顶,马头山墙,也有庑殿顶的。几乎所有历史建筑的院墙内外檐下均有墨绘壁画和题记。壁画内容为花草鱼虫、耕读渔樵、戏曲神话、祥禽瑞兽、亭榭楼台、山水风景、几何纹样等;题记则多为诗词短句等。建筑的正台门上方内外一般都有吉祥或励志的墨题字迹。考究的院墙还用砖雕垒脊,檐下采用垂柱、花板等砖雕进行装饰,一些垒脊的砖雕上还残留有彩绘的痕迹。台门两侧勒脚采用石雕。 上坦村村民自古以耕读为本,倡导儒学,恪守宗法,注重教化。据不完全统计,上坦村明、清两代共出进士、贡生、邑庠生、邑廪生等60多名。历代人才辈出,有明太常寺博士升两广总督的潘湘、清安徽主簿升建昌知县转升藩王侍讲的潘秉中等。特别是近现代,涌现出潘璜、潘漠华、潘絜兹、潘恺跃、潘昌候、潘兴旺等名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