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性研究 |
释义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性研究》一书,蒋义宏等著。该书以会计信息及时性为中心,应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及时性问题作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作者:蒋义宏等著 ISBN:10位[7564200766]13位[9787564200763]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35.00元 内容提要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会计信息披露及时与否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鉴于及时披露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本书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保障证券市场健康运行角度出发 。 作者简介万毅,1975年生,重庆市北碚区人。1999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免试进入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诉讼法学专业攻读刑事诉讼法方向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刑事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已出版的学术专著:《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度正义的基石》,《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刑事侦查制度原理》。参编《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另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律科学》、《学术研究》等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其中多篇为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所转载。 目录导言 第一章会计信息及时性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信息及时性 第二节信息经济学与会计信息及时性 第三节代理理论与会计信息及时性 第四节交易成本理论与会计信息及时陛 第五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及时性 第二章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第一节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框架与体系 第二节会计规范体系 第三节证券规范体系 第四节审计规范体系 第三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盈余及时性的定义与计量 第二节及时性与盈余信息含量 第三节及时性与“好消息早、坏消息晚”披露规律 第四节稳健性原则与盈余非对称及时陛 第五节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的影响因素 第六节盈余及时陛的国际差异 第七节中期财务报告披露及时性 第八节盈余及时性与审计意见类型 第九节盈余非对称及时性与审计师类型 第十节业绩预警公告和业绩快报的及时性与有用性 第十一节关于及时性方面的其他证据 第四章年报披露及时性与投资决策相关性——基于股票投资者视角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研究意义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四节问卷设计 第五节调查方式 第六节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七节研究结论 附录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第五章未预期盈余、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及时性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数据描述 第五节研究结果及解释 第六节研究结论 第六章业绩预警:会计信息及时性与有用性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研究设计 第四节计算结果 第五节预增预减公告的市场效应 第六节预盈预亏公告的市场效应 第七节业绩预警公告日的市场效应 第八节公告类型与超额报酬的相关性 第九节稳健性检验 第十节研究结论 第七章股价敏感会计信息的及时披露与内幕交易——基于年报首季报披露时差与异常超额交易量的 实证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内幕交易与“异常超额交易量” 第三节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第四节假说推理 第五节研究设计 第六节假说检验 第七节研究结论 附录年亏季盈(亏)公司列表 第八章年报预约披露情况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四节上市公司年报预约披露执行情况解析 第五节不同类型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天数的描述性统计及差异显著性检验 第六节未预期盈余成因、审计意见与年报披露及时性 第七节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八节研究结论 附录A不同行业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天数分布情况 附录B不同地区样本公司年报披露天数分布情况 附录C不同月份披露样本的公司特征比较 第九章中期财务报告能否预测全年业绩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研究背景与相关研究 第三节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节研究结论与局限性 附录A主成分分析 附录B可能出现的异方差和自相关问题 第十章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信息含量研究——基于2002~2005年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回顾 第三节会计信息披露及时f生的理论分析 第四节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第五节研究设计 第六节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七节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结论 第二节建议 参考文献 文章节选第六章业绩预警:会计信息及时性与有用性 在理想状态下,会计信息有用性是指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达到 最高。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可靠性和相关性同时达到最高效用是 不可能实现的,要么可靠性高些,相关性差些;反之,要么相关性高 些,可靠性差些。会计信息有用性是可靠性和相关性共同作用的结 果。 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属于相关性范畴,及时披露 会计信息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当可靠性不变(或提高) 时,及时披露会计信息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当可 靠性降低时,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能否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会计信息 的有用性则取决于及时f生提高程度与可靠性降低程度对会计信息整 体有用性影响程度的大小。若及时性提高程度大于可靠性降低程 度,则表明会计信息整体有用性还是提高了;反之,若及时性提高程 度小于可靠性降低程度,则表明会计信息整体有用性降低了。王建 玲、张天西(2005)在研究财务报告及时性时提出了以财务报告质量 系数来衡量年报质量高低的观点。他们认为,财务报告质量系数 (QE)包括及时性质量系数(QE,0≤QE≤50)与可靠性质量系数 (QE,0≤QE≤50)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 从图6一l中可以看到,若在期末的最后一刻披露年报时,及时 性质量系数QE为最大(规定值为50),随着年报时滞的延长,质量 系数逐渐递减,直到会计年度结束时,QEf递减至零;另一方面,从 图6—1中可以看到,在期末最后一刻(或期初)披露年报时,可靠性 质量系数Q&最低,随着年报披露时间的推移,可靠性质量系数 QL递增(直到最大质量值50)。但是uz递增的速度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而是表现为经过一段较短时间后,快速达到“大致可靠”质量点 U,然后经过较长的时间,达到“精确可靠”质量点U,即随着时滞的 延长,质量系数在增加的速度上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征。 U曲线是一条递减的曲线,而U则是一条递增的曲线。这说 明,当财务报告披露时,为提高及时性质量而尽早披露,可能会丧失 可靠性质量,同样,为了提高可靠性质量而进行详细、精确的数据整 理及验证,可能又会丧失信息的及时I生。因此,及时性质量系数曲线 与可靠性质量系数曲线的交点(U)恰恰可以达到双方的均衡,而它 所对应的L点则是在满足年报基本可靠的前提下及时性质量系数 达到最大化的披露时点。 业绩预警公告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I生,使得会计信息价 值相关性大大增加。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的是,由于业绩预警公告t 仅是对会计收益的大幅增减或者亏损与否进行警示,没有具体确切 的数额,包含较大的主观估计成分在内,使其可靠性大大降低。虽是 如此,我们还是认为业绩预警公告信息使得信息相关性的提高幅度 大于其可靠性的降低幅度,因而业绩预警公告总体上还是具有一定 有用性的。本章研究了A股上市公司2001会计年度业绩预警公告 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公告类型与公告前后平均累 计超额报酬之符号及高低,有逻辑上合理及统计上显著的相关性。 公告前股票市场投资者能够对上市公司会计收益的大幅增减或者亏 损作出理性预期,公告后能够显著改善股票市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 经理人及大股东①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公告前后的市场反应说明, 虽然公告未披露会计收益较上年增减以及亏损的估计金额,但业绩 预警公告仍然是具有信息含量的,会计收益较上年大幅增减或者亏 损的信息是有用的。 第一节引言 近年来,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年度会 计收益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来研究会计收益信息含量的文献已有数 篇(赵宇龙,1998;陈晓等,1999)。但是这些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收 益均在年报中公布,而年报中除了会计收益以外还包括其他财务数 据,除了财务数据以外,年报中还包括许多非财务数据。年报中的利 润分配方案、股东持股数量、公司治理结构、经营情况分析、资产重组 预案、股东大会议案、年度审计报告、对外担保事项等,也会对股价产 生影响。自2001年起,上市公司还要公布季报。而年报公布法定期 限的最后一个月(4月份),与第一季度季报公布的法定期限(4月1 日到30日)正好重叠,有不少上市公司将年报与第一季度季报在数 天内先后公布甚至在同一天公布。如此错综复杂的影响股价波动的 诸多因素中,要将年度会计收益披露前后的市场反应单独分离出来,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确实难以完全做到,也是上述文献共有的无法 克服的局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