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马场乡 |
释义 | 上马场乡地处黑龙江中游右岸,位于黑河市区西北黑呼公路27公处,为小兴安岭低丘陵地区,距省级旅游区卧牛湖水库11公里,是黑河市旅游西线的延伸点。全乡辖区总面积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为6.6万亩,山林92万亩,草原20万亩(其中天然草场面积9万亩),水面5万亩。一共有10个行政村,总人口6000人。 历史沿革上马场乡一带,原为鄂伦春族放马场,人们习惯称“马场”。后在南80公里处又形成一个马场。中华民国初年,将马场改称“上马场”,后形成的马场称“下马场”。上马场一带,明末清初,属于我国少数民族索伦部活动地区,很早即归附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索伦部是清初对黑龙江上、中游的索伦(鄂温克)、达斡尔和鄂伦春族的总称,清初被编为八旗。17世纪中叶,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迫使黑龙江南北两岸的达斡尔、鄂温克族南迁于嫩江流域,鄂伦春族则游猎于深山老林中,上马场一带基本无屯落。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设置黑龙江将军后,此地属于黑龙江副都统辖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沙俄武装入侵我国东北,驱杀我国“江东六十四屯”居民,渡江得以逃生的到江西黑河上游一些地方重新建立村屯。今上马场乡主要村屯多是在清末和民初建立的。1914年属瑷珲县北乡第四区,1925年隶属第二区。东北沦陷后,始隶张地营子保,后隶张地营子村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张地营子区管辖,1951年改隶第五区。1956年4月,撤区划乡,分设张地营子、上马场、达音炉3个乡。1957年将达音炉乡并人上马场乡。1958年9月,与张地营子乡合并成立上马场人民公社。1961年将北部地区划出,另设张地营子公社。1984年5月,将上马场公社改为上马场乡。 自然资源该乡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黑呼公路、黑新公路贯穿全乡,是连接大兴安岭、呼玛、漠河县林区木材、木耳等山产品外运的必经之地,也是爱辉区张地营子乡、西峰山、新生等西北山区乡镇运往黑河等地的重要通道。该乡有着充足的电力资源。境内有三座水电站,其中卧牛湖水电站、象山电站已经运营发电,三道湾子水电站正在筹建中,具有良好的设备和服务功能完善的变电站和高低压线路。程控电话遍及全乡九个村屯,可拨通全国各地。 旅游资源有临江的两个天湖泊遥相呼应,相距1000米,水质清澈,植被、树木覆盖密集,似两颗亮丽的明珠。距乡政府十几米远的黑龙江流经该乡,各种运输、旅游船只来往穿梭,江对岸是山峦起伏的异国风光,夏、秋季早晨云雾缭绕,仿佛到了南国一般。乡政府东侧江面上有一个3公顷左右的奇林怪树丛生,秀丽风光相映。绿水青山环绕的江心小岛,似一颗绿宝石一样漂浮在滚滚东流的黑龙江面上,是该乡开发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优势。 绿色食品该乡是爱辉区天然绿色食品资源开发、生产、采集的基地乡,全乡林区长着天然的蕨菜、老山芹、木耳、猴头等山产品一百余种,每年采集量在500-800吨,畅销全国,蕨菜大量出口日本、韩国。该乡空气、土地、河流没有受到任何化学性污染,是开发生产谷物、豆类、蔬菜、药材、山野菜等绿色食品的理想场所。另外该乡的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有13种可用矿。综合各种条件,该乡是发展旅游、开发矿产品、生产绿色食品和牧业的理想场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