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镜头性 |
释义 | 简介上镜头性Photogenie 1919年,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上镜头性》一文中提出的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由照相(photo)和神采(genie)两词组合而成。“上镜头性”的理论内涵是:电影艺术应当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适宜用光学透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无华,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点发虚等表现手段,营造电影艺术独有的诗意,而且认为惟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主要元素1、装置包括自然景和布景、镜头构图和各种景别的运用; 2、照明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根据不同用法赋予对象以特殊含义; 3、节奏首先指比例平衡,是在“装置”、“照明”和“假面”各元素之间起着平衡联系和逻辑统一作用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卓越技术现象”和创作者的激情和智慧的产物; 4、假面指演员。“上镜头性”通常亦指演员或“明星”的面孔摄入镜头后具有特殊吸引力的纯外在视觉印象。 相关辨析最早将这个术语用到电影中来的是卡努杜,而全面讨论上镜头问题并赋予这个概念以丰富内涵的是德吕克。德吕克被认为是卡努杜理论的继承者,“上镜头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延续了卡努杜关于视觉戏剧的特性的问题。 德吕克认为,电影不是照相术。照相可以创造美,人们常说,某某人很“上照”,那就是说此人很美,很上镜头的意思,但电影则不同,演员的上镜头,是指他所创造的角色很美。 路易吉·契亚里尼对这个术语的解释更接近原义:“我认为,上镜头一词应该按下述意思去理解它。即舞台演员因为舞台的视觉上的角色只有二维空间的意义。所以他演的人物就有更加宽广的角色,电影演员则不同,视觉比台词优越,所以角色就受到限制。” 德吕克说得简单,他说“所谓“上镜头性”却正是电影和照相术的和谐结合。他强调了电影艺术的工具性与多种多样的技巧所具有创造性:“在电影艺术中,神话,幻术和超自然的东西还只是它的素材,它的工具和它的多种多样的技巧,而不是它的目的。”其目的就是抓住生活中虚幻奇妙的东西,并充分地表现出种种真实微妙的变化,从而反映心理活动,形成风格。 德吕克认为,电影所能借助的是光(黑与白,明与暗,远与近,正与逆,模糊与清晰等等),导演的选择和朴素的风格。我们所需要的是“电影式的电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