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杭县才溪小学
释义

上杭县才溪小学于民国17年(1928年),由雷史修等人创办于文昌阁(花厅下),其时久旱逢甘雨,故前身名时雨学校。民国18年,改为列宁高级小学,隶属区苏维埃政府,设3个班,招收12~14岁少年儿童入学,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教员伙食由群众募集。民国19年冬,国民党军窜犯才溪,文昌阁毁于战火,校址迁下坑村四合院。民国23年冬,红军北上抗日后,该校停办。民国24年,复办后复名时雨小学,开设1~6年级6个班,改高小为完小。校董会在文昌阁重建校舍,民国34年建成,从下坑村迁回原址。抗战期间,才溪乡与四坊乡合并改为平一乡,改名平一乡中心国民学校。后才溪乡与通贤乡合并为太平乡,又改名太平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定名上杭县才溪中心小学。1978年,省教育厅确定为农村重点小学之一,简称上杭县才溪小学。 民国18~29年(1929~1930年),办列宁高级小学期间,毛泽东3次到才溪进行社会调查,指示该校要提倡学文化,规模可扩大。根据毛泽东指示,区苏维埃政府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该校从招生制度、教材、课程设置、教育方针等方面,注意清除封建、法西斯教育思想,充实科学的、民族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教育内容。政治课每周召开革命形势讨论会,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激发爱国家、爱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体育课请赤卫队员和红军战士当教练,教学生列队、刺杀、打马刀。民国21年,选派40名少年儿童参加中央苏区儿童局在瑞金叶坪举行的总检阅,获得总冠军,受到中央首长接见;同年10月,参加上杭县运动会,获马刀舞、哑铃操比赛第一名,总分第二名。该校学生剧团,采用民歌、快板等形式,经常到圩镇市场演出,传播胜利消息,动员青年参军参战,鼓舞后方人员搞好生产支援前线。“儿童团星期六”义务劳动: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烈军属做好事;配合赤卫队站岗放哨,查路条,防止奸细破坏活动。该校学生达到军龄踊跃参军,据统计参加红军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现已评为烈士的有70人;久经战火考验、荣立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授予高级将领军衔的校友有刘忠(中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王直(少将,原福州军区副政委)、邱子明(少将,原华东军区空军政委)、王香雄(少将,济南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王集成(少将,原华东军区空军政委)、雷钦(少将,原总后勤部机械部副政委);还有胡子昆(中国人民空军第一代飞行员)、林金亮(白求恩大夫主要助手、野战外科医术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从初期6个班,200余学生,11名教师,发展到现在22个班,925名学生,49名教职员工。1985年,经检查验收,实现普及初等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学生巩固率99%,普及率98%,毕业率100%,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类标准。1986~1989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该校新建教学楼、宿舍楼设备完善,教具、仪器、图书资料齐全,开始使用电脑、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校园占地8000平方米,林木葱翠,繁花似锦,环境优美。开展“寻觅将军之乡的昨天,了解将军之乡的今天,创造将军之乡的明天”主题系列教育活动,1983年起,连续7年被省体委授予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称号。1986年,学生王志勇获得全国少年儿童读书读报优秀奖章;老校长余祖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副校长林康杨,教师赖惠基、王茂天被评为先进少儿工作者和先进教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