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释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上海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52年10月1日,时名“上海市中医门诊所”(后改名“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通称“五门诊”),是建国后上海市第一所由国家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2003年入选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2006年入选上海市数字化医院示范点单位,并被推荐为上海市两所申报卫生部数字化医院示范试点建设单位之一。

公司名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总部地点:上海市甘河路110号

成立时间:1952年10月1日

经营范围:医疗机构

公司性质:公立医院

医院等级:三级甲等

医院类型:综合医院

医院规模

附设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所和推拿研究所、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实习基地等教学科研机构,并由医院本部、青海路名医特诊部和针研所(附设针灸门诊部)组成“一院三地、一体两翼”格局,是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主要基地和上海东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之一。

医院概况

岳阳医院本部位于虹口区甘河路110号,占地面积约70亩,总床位800张,配备核磁共振、螺旋CT、大C臂DS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等现代化医疗设备。拥有全国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及专科项目16个(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重点中医专科3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1个),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和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6个,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189名(其中博士后合作导师5名、博硕士导师66名)。年门急诊量120万人次、出院病人1.2万人次,开设中西医结合专业4个、博硕士点27个,目前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项、“973”计划子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5项以及部市级课题60多项。

发展历程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是建国后国家成立的上海市第一所中医医疗机构。

1952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三个国庆节,在静安区青海路44号诞生了上海市第一所由国家成立的中医医疗机构,她,就是岳阳医院的前身——上海市中医门诊所,后改名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通称“五门诊”。当时, “五门诊”负责全市干部的中医公费治疗,一大批享誉大江南北的中医名家宗匠济济一堂,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陆渊雷、孟河丁派传人章次公、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和石幼山兄弟、朱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朱小南、喉科张赞臣、针灸陆瘦燕、一指禅推拿流派嫡传弟子和滚法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季峰、眼科唐亮臣、痔科闻茂康等沪上各科中医名家云集“五门诊”论道悬壶、教书育人。以后,“五门诊”在北京、上海各大中医医院成立时先后支援输送了29名中医名家,因此“五门诊”被誉为“名中医摇篮”。到了1976年1月,“五门诊”与成立于195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推拿摇篮”的上海市推拿门诊部合并,在岳阳路45号扩建设立了拥有200张床位的住院部,成为上海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实现了岳阳医院第一次跨越式发展。

1995年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的统一部署,岳阳医院搬迁至虹口大柏树地区,与复旦、同济、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著名高校以及五角场、四川北路等商圈毗邻,床位规模扩增至400张,并于1998年转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上海唯一一所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盛世兴伟业。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巨变和上海日新月异的蓬勃发展,为岳阳医院带来了再创辉煌的良机。

2002年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并入,2003年青海路名医特诊部成立,岳阳医院形成了“一院三地”的发展格局。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在工作思路上进行了规划步骤、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医疗需求、学科发展、管理机制、基本建设等七方面的调整,确立了2003~2010年“分三步走”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科教兴院为主线,实施学科特色、人才建设、医疗质量、基本形象、数字信息、服务满意六大工程,在推动医院改革发展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使医疗、教学、科研以及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工作逐步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以更加盎然的生机、更加完美的姿态昂首步入了第三次跨越式发展周期。

免费预约挂号

预约办法:

登录95169挂号平台→选择岳阳医院→选择科室、专家→(需注册)选择就诊日期、时间→ 填写患者信息→获取短信验证码→确认预约→系统下发预约成功短信。

预约规则:

1、可约提前2个工作日至14天内部分专家,具体以预约平台显示为准,不接受急诊预约;

2、前一次就诊未完成,不能再次预约;

3、复诊预约患者,需填写医联卡号或社保卡号(社保卡只限上海地区,白玉兰卡无法在网站预约使用。)外省患者须提供医联卡号。医联卡号:共15位,社保卡号为9位,首位以英文字母开头+8位数字(可能最后一位为X);

4、朱生梁专家只接受3周岁以上患者预约,薛晓虹专家只接受20岁-80岁的女性患者预约;特诊部张秋娟专家只接受15周岁以上患者预约。

5、取消需要提前二个工作日下午16:00前。

推拿科

所得荣誉

卫生部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1年)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9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推拿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及推拿协作组牵头单位(2007年)

上海市严隽陶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2004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推拿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02年)

上海市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单位(2002年)

上海市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科”建设单位(2005年)

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2001年)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推拿专科医疗中心(1998年)

“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采集处理”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1年)

上海市推拿中心(1984年)基本简介

前身为原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暨上海市推拿门诊部,创建于195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推拿的摇篮”。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目前设3个门诊部,1个36张床位的病区和1个45张床位的合作病区,并建有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附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年门诊量在8万人次左右。组建了以我科为牵头单位、20余家单位参加的推拿协作组,制定了20种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创新性地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并以此为主题每年举办1期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每年在研课题10余项,2006年起,以房敏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一项973项目。

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严隽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副会长。

学术带头人房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第一个推拿专业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市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西医结合学报》编委。

学术带头人沈国权: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我国第一位推拿专业硕士。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主任委员。

推拿学科现有医师29名,平均年龄39.7岁,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比例96.5%,博硕士比例34.5%,高级职称比例37.9%。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设要求,以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腰痛病(腰椎滑脱症)、眩晕病(颈性眩晕)、小儿泄泻病(婴幼儿腹泻)、斜颈等疾病为主攻方向,建立完善以临床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的现代推拿临床医学模式,大力推进特色诊疗技术的自主创新,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传统推拿技术,使专科主攻疾病的推拿治疗有效率在90%以上。在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开设了脊柱推拿专科、颈椎间盘突出症专病、腰椎滑脱症专病、颈性眩晕等专病专科,并逐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团队,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稳步发展,牢固树立了在国内的龙头地位。

中医妇科

所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2年)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005年)

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4年)

上海市朱南孙首席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2004年)

基本简介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成立于1952年,是上海市第一个独立建制的中医妇科。当时沪上中医妇科三大流派传人朱小南(朱氏妇科)、陈大年(陈氏妇科)、沈建候(蔡氏妇科)济济一堂、各怀绝技,为妇科学科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任妇科主任朱小南是朱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时任上海市中医学会妇科组组长,以奇经八脉理论诊治妇科病独树一帜,为中医妇科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90年代,在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上海市名中医沈仲理以及乐秀珍等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主持下,子宫肌瘤、痛经、不孕症、功血、复发性流产等特色专科相继成立,中医妇科特色诊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1994年列为上海市中医专科专病医疗协作中心首批建设单位,成为上海市中医妇科学术发展的领头羊,199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推拿医疗中心。世纪之交,妇科的专科专病建设工作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先后被确定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优势学科、全国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2年妇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4年底入选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

学科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朱南孙教授为朱氏妇科第三代传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顾问、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传承朱氏妇科祖业六十余载,在前辈学术经验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从、合、守、变” 中医妇科临证四法,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部市级课题多项,培养带教中医、中西医结合妇科专业博士和硕士,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沈仲理教授,著名中医妇科专家、上海市名中医。历经数十年努力、倾毕生心血,研究开发治疗子宫肌瘤的国家级三类新药“宫瘤宁”,获得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术带头人、科主任张婷婷,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首席名中医工作室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所带领的课题组获多项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

中医妇科现有医师13名,平均年龄43.0岁,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比例为100%,博硕士比例30.8%,高级职称比例69.2%。

妇科目前设有2个名中医工作室,4个门诊,1个病区(24张床位),年门诊量6万余人次。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确定了痛经、子宫肌瘤、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重点病种,中医治疗率在90%以上(多囊卵巢为71.2%)。形成子宫肌瘤、痛经、不孕症、功血、复发性流产等特色专科。制定了8种常见单病种的诊疗规范,研制了治疗妇科病包括特色优势病种在内的常见病种的8个特色制剂。承担了多项各级科研课题,其中国家“863”课题2项,上海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建设课题2项。自2001年以来每年承办国家级妇科继续教育项目。同时以我科为龙头,先后与上海地区及全国部分单位建立网络协作关系,2002年以来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课题合作、技术推广、经验交流等协作网络活动10次。

在以朱南孙教授为代表的名中医群体的带领下,岳阳医院中医妇科有了快速发展,在上海市和全国中医妇科界建立了稳固的学术地位。

血液病科

所得荣誉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2002年)

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4年)

上海市黄振翘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单位(2004年)

基本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于1984年组建,1996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首批A级专科,1998年被上海中医药大学评为优势学科,1999年通过上海市中医血液病医疗协作中心验收,2002年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2004年又以A级成绩通过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验收。

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黄振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委。

学术带头人周永明: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中西医结合学报》编委。

血液病科现有医师10名,平均年龄39.0岁,其中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比例100%,博硕士比例70.0%,高级职称比例40.0%。

血液科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建设要求,主攻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科室组建了以本科为龙头、8家单位参加的学术网络,制定了5种常见病的诊疗规范。遵循中医理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运用中医药为主治疗主攻病种的临床疗效,其中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再障有效率86.9%、健脾补肾泻火法治疗ITP有效率91.94%,均居国内同类中药疗效之领先水平,研制的生血合剂、生血灵、造血再生片等中药制剂10余种,疗效良好,服用方便,使用的病人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和海外国家。血液科目前每天设有专科门诊,配有31张床位的独立病区、层流无菌病房和血液实验室,年门诊量在3万人次左右。先后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课题1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6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主编出版《实用中医血液病学》等专著2本。已培养研究生20余人,近5年培养18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12人,进站博士后1人,同时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为专科网络单位及全国各地血液专科培养专业人才。

胃食管反流病专科

胃食管反流病专科所在消化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专科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病。上世纪50-80年代,本院前身上海市第五门诊中医内科曾经名医荟萃,星光灿烂,一代肝胆脾胃病大师云集,如陆渊雷、章次公、庞钰、严二陵、章庆云、姚玉兰等,他们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如陆渊雷以四逆散加减治胃病,章次公疏肝和胃治消化性溃疡病,严二陵轻、灵、流动治肝病等已成为学科的宝贵财富。70年代本学科胃窦炎专科门诊运用系列健胃茶治疗胃窦炎,一度名闻沪上。1989年本学科在上海率先开展中医药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荣获上海市科委科技成果奖。1996年起致力于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目前中医疗效与学术水平已达上海市领先水平,临床有效率达到92%,已有900例临床科研病例积累,每半天专科门诊人次40人以上,外省市病人达到10%,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已培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方向博士2人、硕士10人,逐渐在本市形成了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特色和优势。2000年入选为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2004年通过上海市卫生局验收,2006年入选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2007年入选国家中管局第二批重点专病,2007年11月被推选为全国中医胃食管反流病协作组组长单位。近年来学科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等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6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项,申请专利1项。消化内科现有床位40张,专科门诊5个,自制制剂6种,每年门诊量6万多人次,专科、门诊、内镜室、胃动力检查室和消化科病房实行一元化管理。消化科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开展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在上海市与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

消化科的主攻方向为:1)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中医治疗胃肠病,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

形成了岳阳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特色诊疗方案:1.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2.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分型,3.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论治,4.在国内首先开展通降和胃治疗酸碱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疏肝和胃治疗胆汁反流性胃食管反流病;“从胃治咳”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发夜间呛咳等特色疗法。

专科所在科室为医院重点学科,中医药大学“A”级专科,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病,不断加强国内外学术协作与辐射网络。专科人员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学术交流并开展科研协作,专科与国内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学术协作网络关系,开展学术科研协作、特色中医药诊疗的推广和双向转诊工作。胃食管反流病专科门诊已在上海市形成较大社会影响力,目前每半天专科胃食管反流病人达40人以上,其中外省市病人占10%左右。上海市电视台、电台、新闻晨报、上海中医药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专科工作。

学科带头人

和学术带头人群体

一批全国和上海市名老中医、担任全国和市级学术团体副主委以上学术职务、博士后导师、博硕士导师组成了我院强大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精英群体,在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工作中发挥带头作用,并在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全院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共 60 名,平均年龄 49 岁,博硕士比例 33.3%。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专病专科项目中,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领衔负责的项目分别占 51.9% 和 63%。

博硕士群体

该院现有博、硕士 135 人,78.7% 为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覆盖临床、医技、护理、药剂、科研及行政各部门,其中临床占 69.6%、医技占 6%、药剂占 1%、科研占 11%、行政占 12%,平均年龄 35 岁。博硕士群体是我院业务发展的骨干力量。目前在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专病专科项目中,由博硕士群体承担的项目分别占 73.9% 和 80% 以上。

中医师承队伍

通过建立三级名中医工作室,请名中医教学查房,和师承专项人才培养项目等方式,培养一批以继承学术流派、保持中医传统技能为特长的师承队伍。我院已有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 4 个,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 6 个,岳阳医院名中医工作室8个,共带师承学员 24 名,请上海市名中医每周进行中医教学查房,实行 1+X 传帮带,师承学员中各级各类人员均有,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也有硕博士人员,大部分是有过多年临床经验的年轻医师。

中西医结合创新队伍

对 40 岁以下本科学历的临床医师,实行西医专业人员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中医专业人员攻读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西医医师通过西学中班培养掌握中医知识技能,中医医师送到国外学习或到国内医院领先学科进修西医临床等培养模式,建立一支掌握中西医两套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中西医结合队伍,通过这支队伍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中西医临床优势,寻找中西医结合切入点、创新点。

西医综合实力保障队伍

继续保留一批西医临床特色浓厚的临床科室,继续保留一支西医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不断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西医和外出进修等方式修炼西医综合实力保障队伍。

国家级人才培养计划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

王采文 妇科 大普 副高

是有康 推拿 中专 副高

王 怡 肾内 博士 副高

张 明 中医外科 本科 正高

周韶虹 血液 本科 副高

孙武权 推拿 本科 副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

周永明 血液 硕士 正高

孟 炜 妇科 博士 正高

上海市人才培养计划

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

推拿 房 敏 博士 正高

上海市较为曙光计划

推拿 房 敏 博士 正高

上海市医苑新星

推拿 房 敏 博士 正高

中医外科 李 斌 博士 副高

上海市中医紧缺专科人才

眼科 郑 军 本科 中级

上海市中医希望之星

耳鼻喉科 黄 平 硕士 副高

消化内科 王晓素 硕士 副高

神经内科 赵 虹 本科 副高

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

血液 周永明 硕士 正高

上海市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人才

特需 杨宏杰 本科 副高

耳鼻喉科 曹奕 本科 中级

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对外交流人才

急诊 钱义明 硕士 副高

眼科 吴丹巍 本科 副高

血液 黄韬 硕士 副高

心内科 符德玉 博士 副高

针研所 肖 达 博士 副高

风湿 薛 鸾 博士 副高

推拿 陈伟斌 本科 副高

肾内 周筱静 硕士 副高

干保 史 晓 本科 副高

肾内 王 怡 博士 副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后备业务专家及优秀护理人才培养

超声 黄 蔚 本科 副高

护理 张梅芳 大专 中级

护理 沈菊慧 大专 初级

中医外科 李 斌 博士 副高

神经内科 张云云 博士 副高

妇科 董 莉 硕士 中级

消化内科 方盛泉 硕士 中级

风湿 薛 鸾 博士 副高

针研所 马晓芃 博士 副高

普外科 顾群浩 博士 副高

消化内科 马淑颖 硕士 中级

肛肠科 王振宜 硕士 中级

肾内科 舒 静 硕士 中级

ICU护理 沈永红 大专 中级

ICU护理 金 蕾 大专 初级

神经内科护理 黄 芳 大专 中级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带头人

中医外科 李 斌 博士 副高

消化内科 王宪波 博士 正高

推拿 房 敏 博士 正高

针灸 胡 军

针灸 吴焕淦 博士 正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科带头人

推拿 沈国权 硕士 正高

上海市高级西学中进修班

心内科 邓中龙 硕士 中级

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妇科 董莉 硕士 副高

血液科 陆嘉惠 硕士 中级

针研所 刘慧荣 博士 中级

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朱南孙)继承人

孟 炜 博士 正高

董 莉 硕士 中级

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黄振翘)继承人

周韶虹 本科 副高

许 毅 本科 中级

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严隽陶)继承人

孙武权 本科 副高

张 宏 博士 副高

陈志伟 硕士 副高

龚 利 本科 中级

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陈汉平)继承人

陈跃来 博士 副高

王 宇 硕士 初级

肖 达 博士 正高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何立人)继承人

符德玉 博士 副高

张 焱 博士 中级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中医工作室(凌耀星)继承人

吴士延 本科 副高

李 欣 本科 初级

施晓芬 硕士 中级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沈仲理)继承人

须 冰 本科 中级

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徐敏华)继承人

张云云 博士 副高

王 欣 硕士 中级

张彦瑾 本科 中级

担任全国专业学会学术职务

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顾问 朱南孙 中医妇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 主任委员 严隽陶 推拿学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 主任委员 黄振翘 血液病科

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 主任委员 陈汉平 针灸学科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 副理事长 吴涣淦 针灸学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周永明 血液病科

中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 副主任委员 沈国权 推拿学科

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灸法学组 主任委员 吴涣淦 针灸学科

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疮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李斌 中医外科

担任上海专业学会学术职务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 主任委员 周永明 血液病科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 主任委员 周永明 血液病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朱生梁 消化内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 陈汉平 针灸学科

上海市针灸学会 副主任委员 葛林宝 针灸学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 主任委员 严隽陶 推拿学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常务理事 严隽陶 推拿学科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 副会长 严隽陶 推拿学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 副主任委员 沈国权 推拿学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顾问 朱南孙 中医妇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孟玮 中医妇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 主任委员 何立人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副会长 张秋娟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瘀证研究会 主任委员 张秋娟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管理分会 主任委员 张秋娟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张秋娟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神经内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汪涛 心脑血管病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呼吸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杨佩兰 呼吸内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副主任委员 陶明龙 肾病科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李斌 中医外科

上海市微量元素学会医卫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李斌 中医外科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丁永生 放射科

上海市医学会阻抗血流图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顾慎为 功能科

上海市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超声委员会 主任委员 顾慎为 功能科

医师介绍

李申医生简介

李申,男,主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具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对腕踝针,互刺,腹针具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擅长运用腕踝针,互刺,腹针治疗脑血管疾病以及腰腿痛等骨伤科疾病,疗效卓著。

2006年10月代表国家医疗援助队赴非洲摩洛哥援外,为期两年。

宗蕾医生简介

宗蕾,1965年10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1983.9-1988.7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系。

1988.7-至今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

2001.11-至今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1997.9-1998.7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举办的《上海市卫生人才英语培训班》2006.1-2008.1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举办的《上海市高层次针推伤临床人才培训班》

18年针灸临床工作中,历任针灸科病房负责人,门诊大组长,科主任助理。

张中一医生简介

张中一,男,主任医师,针灸科副主任,针灸教研室副主任,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学科组评审专家。具有20多年的教学经验,擅长于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瘫、颈椎病、腰突症等。

葛林宝医生简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是「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单位。担任岳阳医院副院长的葛林宝教授,一直在为弘扬传统医学的奇葩一中医针灸学而努力着。葛林宝教授197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针灸推拿伤科专业。他长期致力于针灸的医疗、科研和教育,成绩斐然。葛教授现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 上海自三十年代起即为针灸大家的荟萃之地,杨永璇更是其中的声名卓著者。杨老先生一生收徒严谨,因之门生不众,但在葛林宝工作第二年,杨老先生即收其为弟子。葛林宝为杨老先生的关门弟子。老先生除了耳提面授外,还亲赠爱徒十枚自己视为珍宝的早年行医的金质毫针,并嘱托道:“你要一辈子努力,为针灸医学发扬光大”。自此,老师的厚爱和嘱托,一直闪烁在葛林宝的脑海里。

葛教授是硕士导师,培养了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还带教了近百名各国留学生,并曾9次出国进行针灸讲学。

疗效是弘扬针灸的基石。葛教授有着扎实的古文、历史等知识,能广阅博览和采集各家之长,但其「师古而不泥古」。葛教授撰文总结认为:穴位、药味,功效相同,两者定有相通之处,如百会穴和柴胡、足三里穴和甘草,此论有着独特的见解;又,中风病为针灸疗法的优势病种,葛教授经过大量的临床总结,撰文提出针灸对其治疗应当「尽早介入、分阶段论治、多方法的辩证结合」的治疗原则,明显提高了中风的疗效。对于神经损伤、头痛等疑难杂症,葛教授也很有心得。

在日本讲学期间,葛教授受我驻日使馆和原卫生部钱信忠部长的委托,妙手治愈日本前首相福田纠夫的病患。原本对针灸有成见的福田纠夫,转而在外交场合对针灸赞不绝口。此次非典横行,葛教授又2次参加了对非典患者的会诊。

古今学术的融会贯通,医疗、科研、教育的同步发展正是葛林宝教授的所长

殷之放医生简介

殷之放,男,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擅长治疗高血压、中风、精神障碍,颈腰椎病和肥胖病等

从医经历:

1978-1983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学生

1986-1988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学生

1983-2004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

2003年至今上海岳阳医院名医特诊部副主任、主任医师

陈跃来医生简介

陈跃来,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排尿障碍优势专科主任、上海市针灸推拿临床医学中心及上海市针灸推拿重点学科排尿障碍专科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刺络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理事、上海针灸学会实验针灸分会理事、中国郑氏针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瘀证研究会常务理事,《针灸推拿医学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医教研成果显著,做为第一负责人承担的“针刺治疗不稳定膀胱的临床疗效评价及机理研究”、“针刺治疗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和机理研究”分别获得2005年度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0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其创立的“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技术规范”、“针刺治疗急迫性尿失禁适宜技术”等两项特色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及上海市诊疗技术推广项目,至今已经在国内进行了广泛推广应用。目前做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部市级科研项目等6项。

张桂波医生简介

张桂波,女,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擅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如脑血管病、脊髓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脱髓鞘疾病等。对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抢救经验丰富;对神经内科的慢性病擅长用针灸、中药治疗,并对针灸减肥具有独特的经验。

吴焕淦,男,研究员,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擅长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肠胃道疾病。

从医经历:

1981.8-1987.8仙居人民医院针灸科

1987.9-1990.8浙江中医学院门诊部

1990.9-至今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医疗门诊部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联系方式

医院地址:上海市甘河路110号 邮编:200437

交通路线: 乘51、52、53、100、101、139、201、217、933、503、723、829路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