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市延安中学 |
释义 | 上海市延安中学坐落于长宁区,毗邻虹桥开发区。1998年8月,根据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延安中学高中和初中部分脱钩办学,高中部迁入茅台路1111号新校舍办寄宿制高中,初中部留在原址更名为上海市东延安中学,2003年3月再次更名为上海市延安初级中学。 2006年延安中学国际部成立,开始招收国际学生。 上海市延安中学是一所教育部重点中学。教育乃强国之本,一流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学校面临新一轮的办学水平竞争,同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文名:上海市延安中学 外文名:ShangHai Yan'an School 简称:延中 校训:自信、自强 创办时间:1946年 类别:公办中学 现任校长:严洁 知名校友:熊光楷,李乐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主要奖项: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绿色学校 办学目标: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 校 训自信 自强 办学目标办学传统 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 办学目标 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 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 指导思想 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优良学风 文明礼貌,勤奋好学,独立思考,求实创新 优良教风 敬业爱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优良校风 团结奋斗,艰苦朴素,求实进取,严肃活泼 校史沿革上海市延安中学前身是市立真如中学,1946年夏创办于上海市嘉定县真如镇,首任校长钱颂平。1949年上海解放,同年8月迁入延安西路601号(延安初级中学现址),人民政府派王亚文任校长。1954年7月改名为上海市延安中学。1956年6月私立华明初级中学并入。1960年春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 建校初期,进步师生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积极参加民主爱国斗争,组织护校,迎接上海解放。解放初期,进步学生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干,1947年7月有30名学生加入西南服务团,支援解放全中国,1950年至1951年又有66名学生分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和上海的市政建设。 1979年10月19日邓小平同志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从1984年开始,学校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陈昌富校长领导下,学校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为目标,坚持德育工作为首位,教学改革为中心,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十年磨一剑”跻身于申城名校的行列。 1997年为了培养21世纪四化建设人才,市和长宁区决定投资2亿多元,兴建一座现代化一流水平的延安中学新校舍。 1997年8月18日龚学平副市长等市区领导参加了新校舍的奠基典礼。经过整整一年的紧张施工,第一期工程胜利完成。 延安初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14,466平方米,建筑面积15,320平方米,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图书楼、体育楼、行政楼等。并配有室内篮球场、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形体房,多功能电化教室、旋转式天文观测圆顶,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等教学设施。学校现有六到九年级共34个教学班,学生近1350名,教职工138名,高级教师28名,特级教师1名,拔尖人才2名,区优秀学科带头人2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硕士研究生3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7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奠定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在教师师德规范考核与文明班组创建活动中,学校涌现出一批区、市和全国的先进班组,其中数学教研组荣获了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和上海市职工素质工程500强智能型班组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办学模式改革,管理重心向年级组下移,体现出教育分层次,反馈能及时,活动有成效的特点。在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办学目标指导下,构建“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有层次、均衡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发掘部分学有余力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捷报频传,不仅保持和发展了数学、环保、民乐、女篮、田径等传统特色,还逐渐形成了物理、化学、信息科技等新的学科教育特色,体现了“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办学目标。 在“整体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新三年办学规划的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展以“二期课改”精神为原则的课程改革,开放办学,不断发展与国内外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强校本培训,开展科技教育,强化科研意识,勇于开拓创新。针对升学制度改革与生源变化情况,开展了学生个性差异的适应性教育研究,其中《初中课程教学适应性的研究与实践》等四个科研课题被列入市级课题,且已完成的两个课题获得了区级教科研成果二、三等奖。 “老老实实办学,呕心沥血育人”是“延安人”传承几代的办学传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牢记“自信、自强”的校训,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铜牌)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绿色学校、全国EP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实验基地、上海市课程教改实验基地、中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和荣誉,为我校创建具有“数学特色,理科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特色的上海品牌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历任领导职务 姓名 任职期限 校长 钱颂平 1946年7月——1949年9月 校长 王亚文 1949年9月——1953年1月 校长 吕书文 1953年1月——1953年3月 校长 王伯川 1953年3月——1959年2月 副校长 毛焕庆 1959年2月——文革开始(主持工作)
校长 毛焕庆 1979年7月——1984年9月 校长 陈昌富 1984年9月——1998年7月
校长 薛一震 1998年7月——2000年4月 校长 竺建伟 2000年4月——2001年7月 校长 高 鹏 2001年7月——2003年3月 校长 郭 雄 2003年4月——2008年6月 校长 严 洁 2008年7月—— 延安中学高中部校园占地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近40%。是上海市花园单位。学校具有一流的教学设施,是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之一。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70多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20多名,现有学生近2000名,有40个班级。 学校努力构建并优化以“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并连续九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学校还获得“联合国EPD项目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2049计划实验校”、“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等殊荣。 2009年,学校与上海其它24所重点高中一起组成了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上海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联盟,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学生提供了途径。 学校在建校至今的60多年中,在几代“延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和卓有成效的办学模式及特色,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延安中学国际部创建于2006年,近几届毕业生纷纷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培养了一批国际化人才,积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交通:天山路:74、141、158、202、311、316、808、825、855、地铁二号线(威宁路站) 仙霞路:88、836 北虹路:739、807、827 茅台路:71、54、72、251、829 历任领导:校长 任职期限 钱颂平 1946.7--1949.9 王亚文 1949.9--1953.1 吕书文 1953.1--1953.3 王伯川 1953.3--1959.2 毛焕庆 1959年2月——文革开始(主持工作副校长) 陈昌富 1984.9--1998.6 李汉云 1998.7--2008.6 郭雄 2008.7-- 延安中学校歌《延安人之歌》 浦江畔,白玉兰,含苞欲放 真理的种子在校园里播撒 自信自强,求实进取 啊,哺育祖国栋梁的摇篮 啊,延安,延安,我们的校园 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啊,延安,啊延安 扬起风帆,驶向远方! 浦江畔,白玉兰,四处飘香 延安人在校园里学习成长 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啊,美好的理想展翅翱翔 啊,延安,延安,我们的家园 扬起风帆再创辉煌 啊,延安,啊延安 扬起风帆,再创辉煌! 延安中学校长 郭雄简介郭雄,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延安中学党委书记。他个子不高,架一副眼镜,那张总是波澜不惊的脸,始终保持着一个老师、党委书记特有的威严;他的口头禅总是周期性的变化,而那些精辟之语也总是很快化作学生和老师们嘴边呼之欲出的字句。在他严肃的外表下,却有着令大家喜爱的亲切,随和,幽默,丰富,热心等人格魅力。 都说“延安”是一片培育人才的沃土,却很少有人说起在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的勇者。今天,借教师节2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郭雄,领略他的风采。 1.郭雄的教学天地 郭雄,话不多,是一位性格内向的人;他利欲淡泊,是一位对于学术勤于思索的人。他说,出身于教师的人是不能离开课堂的。他坚持上一个班级的数学课,而且利用每个周末,在上海市数学业余学校奥林匹克竞赛班任教。 郭雄认为,教学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问题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的是培养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增长点,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90年代末,他以探究教学法为指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教改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并在1999年5月21日成功举行了面向全市的素质教育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共开设50余节公开课,而他本人也亲自承担了一节计算机公开课。 从1992年起,郭雄放弃了休息时间和所有的寒暑假,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全身心扑在数学教学工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郭雄说:“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是我生命中最为充实的时刻。”课堂是郭雄生命的根。 2.郭雄的学生世界 瞿振华:“我很幸运能成为郭雄老师的学生,也很幸运能遇上这么一位像慈父关心我的成长、照顾我生活的老师。如果没有他,我很难说有机会踏进大学的校门,更别说非常顺利地成为中国著名学府——复旦大学学生中的一员。” 瞿振华,1998年获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等奖;1999年初和蒋兆毅、徐昱琛一起参加中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同获二等奖,瞿振华在国家集训队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队获国际金牌。 在郭雄心目中,瞿振华只是他倾注心血培养的几百个学生中的一个;可在瞿振华的眼里,郭雄是他学习上的老师、为人上的楷模、生活中的“父亲”。当郭雄发觉瞿振华的数学天赋和对数学的兴趣时,瞿振华的父母正双双下岗,家庭能继续支撑瞿振华在延安中学就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要让瞿振华像其他孩子一样,为了在某一方面发挥特长而另请老师培养或辅导,是根本不可能的。郭雄没有说什么,他把瞿振华等五位同学带到自己的家中,瞿振华就这样开始了自己在数学这个神秘的数字世界中的遨游。于是,郭雄那只有一室半空间的三口之家中又添上了几位孩子。正是因为多了这么几位孩子,那时他经常把自己还在幼儿时期孩子的童趣给忽略了,他没有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出去玩,甚至没有时间与自己的孩子说话、交流。有人说郭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太爱自己的数学殿堂;也有人说郭雄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太爱孩子了。可他爱数学,又为何不在众多的机遇中谋求自我的发展呢?他爱孩子,可又为何有时将他的学生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重要呢? 记得1997年,上海某区教育部门的一位权威人士,因十分赏识郭雄在数学教学方面的造诣,以立刻分配两室一厅的住房给他为代价,想招募这位贤才。两室一厅,在当时也许是一位教师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郭雄没有考虑,他的理由很简单:“不好意思,我得对得起延安的教师和同学们”。是的,郭雄几年来就是这样的做人的原则上一直遵循着三个字:“对不起”。这三个字源自于内心,发自于肺腑,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什么效果。正是由于他遵循着这三个字。他才爱自己的数学殿堂,他才爱自己身边所有的孩子。也许就是因为他怕对不起什么,所以天天有着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如果有人问他,这么些年内心有没有什么愧疚,他总是笑而不答。但了解他的人,走进他生活空间的人都知道,他觉得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是他深爱着的自己的儿子,他给予儿子的关心和照顾太少了,而且以后也不可能多,因为郭雄依旧将凭着责任心继续忙碌下去。 3.郭雄的管理领域 郭雄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与其说他深爱他的学生、深爱他的课堂,不如说他深爱自己的事业,倾心于自己做的每一件事。 郭雄曾担任过班主任。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充分地展示出他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从90年代起,就在班级管理中试行行为示范化,使学生学有榜样,行为方向,做有目标。这对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是非常有效的。他所带的班曾被评为上海市先进集体。 1998年,郭雄走上学校领导岗位。他作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和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原有课程,大幅度增加选修课达60门以上,同时为适应寄宿制高中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社团活动等。也使延安理科见长的校园内,呈现出一派新的人文氛围。学校取得了上海市首批“科技教育示范校”和“全国绿色学校”的殊荣。他牢记“必须要把手中的权,用在全心全意为每一个教工和学生服务上,时时做到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他一贯以“教师是一项崇高和无私的职业,奉献是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来履行他的入党誓言。并勤政廉政,做好服务全校师生的工作。 2003年担任上海市延安中学党委书记和延安初级中学校长以来,他工作更忙了。可他不怨不悔。工作忙而不乱,善于用数学老师特有的思维方式——细致、缜密、周到,安排工作,工作井井有条,富有成效。 4.郭雄的荣誉点滴 郭雄在教学上他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独特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在科研方面他有一批获市、区一、二、三等奖的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在管理中,他将民主管理的程序贯穿于学校的整个管理过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郭雄先后被授予长宁区先进工作者(1994)、“全国优秀教师”(1995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2001)、荣获“全国苏步青数学教学奖”二等奖(2001年)、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2002年)、长宁区师德“十佳”教师(2003年)、长宁区第三、第四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7~2003)、上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4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04)、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4)。 郭雄勇于身担重任,他将自己的爱、精力、智慧全部给了“延安”,给了上海教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