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
释义

上海市华侨历史学会(简称侨史学会)于1983年12月23日成立。首任会长吴泽,第二、三任会长姚楠, 1996年4月22日姚楠会长不幸病逝,经第三届二次理事会选举陈昌福为会长。董寅初、吴泽、蔡北华为顾问。2000年1月13日召开侨史学会第四次会员大会,选举陈昌福为第四届会长,李景来、封福海、林其锬、郭南麟为副会长,秘书长李景来(兼)。同时,学会成立中共党的工作小组。侨史学会现有会员60余人,均来自上海各高校、社科院及侨务部门。

简介

侨史学会的宗旨,就是组织和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侨务工作者,用科学的历史观研究华侨华人的发展过程,华侨华人的现状,发扬华侨华人热爱祖(籍)国的优良传统,为祖(籍)国的建设和统一大业,为促进我国和华侨华人居住国的友好关系贡献力量。侨史学会的业务范围:学术研讨、交流、编印出版、调研侨情、培训侨联干部、咨询等。

侨史学会定期召开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迄今已先后举行过中小型学术专题研讨会20余次,侨史学术报告会、座谈会50余次。侨史学会曾分别邀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侨史专家和香港学者作题为《澳大利亚华侨华人简史》、《陈嘉庚先生历史研究》、《孙中山与华侨》等学术报告;美国侨史专家麦礼谦作《关于华侨、华人、华商和华文等问题》的学术报告;日本神户孙中山纪念馆副馆长陈德仁作《日本华侨现状》的报告;新加坡中山会馆学术部主任柯木林介绍孙中山在新加坡的革命活动的新信息;泰国研究会会长周镇荣作《泰国华侨的历史和现状》;美国东华盛顿大学朱立平作《华侨在开发美国西部中的历史和新评述》;台湾地区华侨协会总会长张希哲等一行9人来会介绍、交流台湾侨史研究的现状和新问题等。截止2003年,我会会员已发表的论文、译作和专著300多篇(部)500余万字,其中5篇论文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优秀学术成果奖。姚楠译注的《海岛逸志》被列为侨史著作珍本文献。林其锬的专著《五缘文化论》(即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内涵的“五缘文化”)对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共同促进的关系作了论证,对侨史研究与侨务工作相结合有现实意义。林其锬写的《“五缘文化”与未来的挑战》一文,获国务院侨办第一届全国侨务工作研究论文评选二等奖。侨史学会还将会员的研究成果汇编成《上海侨史论丛》,于1987年、1990年、1993年、1998年、2001年、2003年出版了6辑。

侨史学会成员多次应邀前往泰国、新加坡、以色列、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访问、讲学和学术交流。学会还组织和参加国内有关侨史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1989年11月侨史学会举办了《华侨华人问题学术讨论暨姚楠教授从事东南亚研究60周年纪念会》,应邀参加纪念会的有来自新加坡、泰国、香港、台湾及苏联的学者、友人13人和内地六省三市的专家学者70余人。

侨史学会注重华侨历史的推广普及工作,相继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华侨史课程和海外华侨华人讲座,并为各级侨联进行侨史教育和培训侨联干部。侨史学会成立以来,逐渐形成如下特点:

一是探索以“五缘文化论”来诠释华侨华人历史的内涵;二是重视对侨情的新变化的追踪和研究,特别是关注留学人员这一特殊人才群体的崛起和工作对策研究;三是在侨史研究与社区侨务相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四是吸纳富有实践经验的侨务工作者充实侨史研究队伍。

侨史学会是经社团管理局注册登记,由市社联进行业务指导的法人团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