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世博会与人类跨文化对话 |
释义 | 《上海世博会人类跨文化对话》,本书共五章,作者先从风靡世界的跨文化时代话题入手,以一部世博编年史为红线,介绍了世博会作为人类跨文化对话理想平台的作用及上海世博会文化对话的内容。在本书最后,作者专门强调了上海世博会作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 图书信息书 名: 上海世博会与人类跨文化对话 作 者:徐波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545205602 开本: 16开 定价: 19.00 元 内容简介本书为我们大家了解世博会为文化对话所带来的优势和机遇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工具和伦理意义上的路线图,如此我们将懂得如何以一种实际和务实的方法推动文化对话。 目录第一章 跨文化对话:一个风靡世界的时代话题 第一节 跨文化对话: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世界从圆变平以后 第三节 对话文化:为的也是挽救文化 第二章 世博会:人类的跨文化对话舞台 第一节 世博会与跨文化对话:一个150多年的故事 第二节 对话让它们走向世界 第三节 2010:历史留给机会 第三章 跨文化对话:我们对什么? 第一节 家园怎么了? 第二节 全是城市化惹的祸 第三节 什么是理想城市? 第四节 每个展馆都有一个文化对话的故事 第四章 中国与跨文化对话:过去与将来 第一节 中国与世界的三次跨文化对话 第二节 世界:你走向中国的道路为何如此漫长?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第四节 中国参与跨文化对话的将来式 第五章 跨文化对话:让世博会架起沟通的桥梁 第一节 让沟通从心灵开始 第二节 超越思维定式,我们别无选择 第三节 文化对话是增值服务 第四节 跨文化对话:让我们对出一个和谐世界 作者介绍徐波,职业外交官,法国语言文学学士、国际法学士和经济学博士。曾出使法国、比利时、黎巴嫩等国十余年。2004年4月起任上海世博局国际联络部部长、国际参展部部长、外事办公室主任。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政府总代表助理。长期致力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参与中法文化年、胡锦涛主席出席2003年法国埃维昂南北首脑非正式对话会议等重大外交活动的组织工作及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展等相关世博外事工作。著有《法兰西印象—一个中国外交官眼中的法国》、《中国与西欧直接投资关系研究》等著作。 获法国总统颁发的法兰西国家功绩骑士勋章。 文摘二、轰轰烈烈的中国造城运动 在全世界波澜壮阔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的城市化更加举世瞩目。 几年前,斯蒂格利茨,这位在中国经济学界如雷贯耳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放言: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的两件大事!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造城运动中,一座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神州大地拔地而起(在贝松的影片里,我们还看到了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高楼大厦和深圳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现代化城市)。由于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从1978年18%到1995年29%的城市化水平上升到目前的43.9%,估计2050年还将达到70%,届时将至少有3亿农民离开土地。 据统计,在中国,千万人口的城市有7个,百万人口城市有175个,而整个欧洲超过百万的城市才66个,超过千万的为零。 如果按照建筑面积计算,中国几乎占到了全球的40%,仅上海一个城市的建设量就等于整个欧盟。 有人甚至预言,随着中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向中小城市,中小城市人口涌向省会城市,省会城市再涌向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中国最终将形成若干个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的超大型城市。如此,若按3%的年增长率,2020年北京人口将达2465万;上海现有人口18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900万。 就这样,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美国80年、英国120年的城市化进程! 中国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设计师,一些中国的城市充满了国外建筑师的作品。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当年的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其中,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北京奥林匹克体育馆、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当代万国城就占了三席。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是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两倍数,更是一个创造了各种地王和迅速聚集财富的过程。每天不断刷新的楼层高度和创造的各类诸如CBD,SOHO地产新名词、新概念,更是让人总是处在某种亢奋之中。 同样,随着房价的不断攀升,房奴、啃老族等又成为网络流行语。 据腾讯等网站调查,近八成中国受访者认为,一个人的幸福已离不开对房子的拥有,仅两成的人认为,没有房子同样拥有幸福。 一部电视剧《蜗居》扣动了多少房奴的心弦。房子,这个城市化运动最有代表性的果实已成为时下国人最热门的话题。 在上海地铁甚至上演了一出怪诞的情景剧: 一青年突然在地铁车厢内支起帐篷,身上的T恤衫印着“征婚启事”、“帅气有才、帐篷一顶、房子没有”四行字,小伙子的这种行为艺术马上让寂静的车厢一阵骚动,人们投来的都是同情的目光。当天,网络上各路网友对此热议不断,房价再次成为街头巷尾的首要民生话题。 数据显示,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购房的收入比高达1:17,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1:6的国际警戒线水平。 中国最有成就感的房地产开发商、万科集团的总裁王石表示,按眼下速度,中国的城市化,如同世界范围的城市化一样早晚要结束的,但万科有决心,要为中国的城市建设贡献到最后一块砖头。 我想,如真要像王老板描述的那样,这最后一块砖头应该比金砖更宝贵。它既是万科这样传奇的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完美句号,也将是人类一个轰轰烈烈时代的终结。 三、城市化给人类的遗产 在当年申博最紧张的时刻,面对强劲的对手,在巴黎的一些国展局朋友们非常急切地告诫我们,如果中国提出一个以城市化为主题的世博会,将大大提高中国的胜算,因为,如此主题史无前例,对参展国家会有极大的吸引力。 朋友们还说,这个城市的主题非中国莫属,非上海莫为。 与中国上海申博城市化主题不同的是,韩国丽水提出“大海与土地相遇造就一个新的社会”; 俄罗斯莫斯科的口号是“资源、技术、思想:奔向统一世界的道路”; 墨西哥克雷塔罗的主题是“以人为本”; 波兰弗罗茨瓦夫认为“文化、科学及传媒”是21世纪摆在人类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显然,朋友的建议非常英明,在上述主题中,唯有城市化的主题最具世界性、时代性。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它本身是社会学的一个名词,指的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的过程和现象。因此,不管各个国家的国情、文化、发展阶段,甚至意识形态、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如何不同,城市问题是每个地球人的现实。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2%,100年后为14%,而21世纪的头十年就超过52%,昔日的乡下人都已成为或即将成为城里人。因此,对于如此选题,它不仅十分具体,是地球成员的共同历史,同时涉及60多亿人的一个民生问题,谁都希望能讲两句。 国展局的朋友表示,在人类城市化这样飞速发展的一个过程中,如果能在2010年,大家驻足休息片刻,就人类城市化发展前景各抒己见,对世界范围波澜壮阔的城市化运动将裨益无穷。 城市学的专家还告诉我们,人类到达城市的8000多年来,各种居住方式带给人类美好的生活,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有趣的是,不管各国文化背景如何,城市化的历史轨迹如何,各国在今天遇到的问题却是惊人的一致。从生态平衡到交通出行,从城市扶贫到和谐社区的建设,从文化的融合到文化的多元,人们渴望着聚首2010,就人类城市生活进行一次认真的交流和思考,从而寻找出一种未来人类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模式。 因此,当192个主权国家、50个国际组织领导人确认参展时。他们不仅表达的是对世博会和中国人民由衷的热爱,还有他们对本届世博会主题的广泛认可。 上海世博会文化对话对什么? 这在确认参展的国家领导人写给温总理的确认信中已说得清清楚楚,跃然纸上了: 印尼总统苏西洛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旨在加强环境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当前需求都紧密相关。”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作为一个城市小国,新加坡充分理解保持环境和发展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平衡的重要性。” 喀麦隆总理埃弗兰表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以发展中国家为关注对象,同时寻求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立旨高远。” 法国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表示,“法国将积极参与这一盛会的筹备工作和展览活动,并将通过展示在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方面的技术和经验,为此次盛会做出自己的全面贡献。” 匈牙利政府总理久尔查尼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目的,城市恰恰反映了人类历史中文明的成就。”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认为,“本届世博会与意大利的历史恰巧吻合。” 英国首相布莱尔表示,“英国将展示英国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在动态的知识型经济价值上建立起来的创造性、多元性和革新性。” 有关国际组织领导人在给时任外长李肇星的回复信中同样表达了这种激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表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当今时代一个重要的具有全球性挑战意义的课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事务助理总干事皮埃尔·萨内认为,“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宏伟而充满雄心,聚焦于本世纪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城市具有的使迅速般增长的城市居民和谐融合的能力。”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吉阿里表示,“当今世界许多城市过度扩张,造成这些城市的生活质量日趋恶化,有损可持续原则,因而上海世博会主题非常切合实际。” 独联体执委会主席表示,“世博会主题具有现实重大意义,使全球共同来关注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联合国公共信息部主任苏珊一马克汉在致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的回函中说到,“2010年世博会主题与联合国系统多项事务的推进十分契合。” 法国驻国展局代表戴思迪,这位参加了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以来历届世博会的泰斗级人物似乎以总结性的语言告诉我,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及上海的魅力使本届世博会在世博史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而世界各国领导人对世博会主题高度的认同,又使上海世博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盛会,是国际展览运动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漫漫的人类城市化道路,它牢牢地将人类的文明成果以建筑的语言和形态使其流芳世界,又将人类的各种情感和梦想具象化、物质化。它在将讴歌生活的各种美丽诗篇变成美丽的立体式画卷的同时,将节日的气氛、欢乐的笑脸和流动的音乐凝固起来。 一位欧洲城市专家告诉我,人类的城市化本该不是遗憾的艺术,不应该是对资源的侵占,而是一种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一种高尚的遗产。因为,城市首先是一个景观、一个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一种气氛、一种特征和灵魂。 是的,欧洲学者讲得在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有谁不期望祖辈留给我们和我们将留给后代的城市遗产就是这样的一种城市?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