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谋得利乐器商行
释义

1870 年(有的书中称是 1875 年),英商见钢琴销路较好,便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家钢琴制造工厂:谋得利上海钢琴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等乐器。工厂建在闸北的宝山路,毗连上海商务印书馆,工厂的注册地却在南京路 3 号。

产生背景

钢琴成为商品,与洋教堂、西洋学堂开办并设立了音乐课,西方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不无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英商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谋得利钢琴商行,经销从英国输入的整装钢琴。这时的钢琴结构已经定型,音质优美柔和、洪亮、又能独自一人可同时奏出主音旋律及丰富的和声。 可见谋得利琴行,在当时上海的身价与地位。一直到 1923 年左右,钢琴销售日益兴旺,生产逐步扩展,宝山路厂区已经不能满足扩大生产,于是在杨浦榆林地区建造了新的厂房。还有一种说法,宝山地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谋得利这才搬到当时还比较冷落的杨浦榆林地区。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是“租界辟路”,英国人为了扩大租界,把一些英国人开的工厂搬出英租界,以期扩大租界的地盘。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我们是从那些已经退休的、正值杖国之年的钢琴老前辈嘴里得知的。

发展初期

有关谋得利钢琴商行前期情况,我们在上海档案馆《字林西报》上看到谋得利琴行的片言只语。《字林西报》创刊与 1864 年,为英文报纸,主要刊载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商行等主要管理者的信息。如照片所示,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谋得利琴行已经搬迁到杨浦榆林地区(即上海钢琴有限公司现在的老厂区),但注册地仍在南京路 3 号。第二、当时的名称叫谋得利上海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风琴等乐器。第三、有比较完整的董事会成员,有董事会主席、董事兼总经理、有助理总经理等。董事会主席有皮尔斯、伊斯曼、苔丝黛尔三人组成;董事兼总经理:佩恩。也有工厂的负责人员的组合,机构规模非常完整和庞大。第四、谋得利琴行除少数董事局人员在南京路 3 号办公外,其余人员均住在杨浦榆林厂区。为了满足董事会和工厂负责人的生活与办公需要,特地在厂区建造了一幢英国式的“哥特”建筑风格的小洋房。这座小洋房仍保留至今,但已经有点破落了。建造在榆林地区惠民路上的谋得利琴行据说当时花了整整二十八万银元,这笔钱可是一笔想当巨大的资金。

艰难时刻

1923 年的谋得利琴行正处中兴时期,一统钢琴制造业而呈霸主地位。谋得利琴行霸主气焰一直延续到 1937 年日寇进占上海,英、美在上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限制。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与日开战,谋得利琴行也正式关闭。

谋得利琴行的历史虽然只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但谋得利的名字与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的钢琴制造业的发展史源于谋得利,起于上海。另外,谋得利的钢琴制造工艺与技术并没有中断,而由祥兴、鸣凤等几十家钢琴制造小厂所延续。

钢琴制作国产化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英国钢琴制造技术已经处在世界领衔地位。 1870 年英国在上海开厂,就在这时,美国的施坦威也刚刚在昆斯买地造厂,脱离作坊式的制造方式。 1870 年成了中国钢琴工业的重要年代。所以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要比一般的国家都早许多年,而且中国钢琴工业的起步,也立足在一个较高的技术工艺的位置上。但由于谋得利早年对钢琴制造技术的严密封锁,使我国的钢琴制造业的民族工业却整整晚了二、三十年的历史。

1870 年英商在上海开厂时,几乎清一色是“洋人”。连看门的都是从印度雇来的“红头阿三”。我们从钢琴业的年逾耄耋之年退休职工口中得知谋得利当年的一些情况。当时用一个英国的技工不仅仅工钱高,而且还有许多休假期,而上海的劳工便宜且又容易管理。于是开始招收中国工人,主要从事木工劳作。而当时在上海滩上,“宁波人”的木工活是一流的,因此,中国第一代的钢琴制造工人几乎清一色都是“宁波口音”。

还是这一批“宁波人”,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偷偷地学习钢琴装配调音技术。有一位“宁波”老前辈向我们诉说,那时的谋得利琴行核心零部件全部都是从英国进口的。击弦设备的组装与调音都关在英国技工生产的车间里,中国工人是不让进去的。到后来,英国人仍然很“鬼”,很“精”,每当钢琴装配涉及关键技术时,他们总把你支开,生怕你偷学。可中国工人也有一套偷学本领。时间一长,由于中国工人天资聪颖、刻苦好学,终于掌握了钢琴的核心技术爱克申的装配与调音技术。再加上谋得利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原有的英国技工也已经远远不够,于是不得不重用中国劳工中的佼佼者。这期间经历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历史贡献

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些有远见的工人,掌握了钢琴制造工艺与技术后,想自己开厂造钢琴。其间的原因有:第一、脱离英国人欺压与剥削,开创属于正真中国人的钢琴制造民族工业。第二、他们看到外国人本轻利重,钢琴生产的赢利非常可观,利润的诱惑也是重要的。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后诞生了几十家生产钢琴与风琴的小企业。但这些企业极大多数是作坊型的,属装配性质的。但正是这些小厂解放后并成了现在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当时诞生的这些钢琴小厂却诞生了许多著名钢琴品牌的名称,如 1895 年诞生的施特劳斯钢琴,就是由程定国开设的永兴琴行生产的。所以,施特劳斯是中国比较早生产的牌子。

追溯历史,中国的钢琴制造工业不仅在亚洲是最早拥有的,在世界也是很早拥有的。上海是钢琴制造业的发源地。上海钢琴有限公司也是唯一是可以续写百年历史的老厂。

后记

谋得利琴行的最后几年

中国钢琴的发祥地是在上海,中国钢琴制造业的源头是谋得利琴行。谋得利钢琴制造技术与工艺,不仅曾主宰过当时的钢琴制造业,而且也将影响着今日中国钢琴制造工艺。可以这样说,现今中国生产的极大多数品牌的钢琴,都继承了当年谋得利英式(也可以称是欧式的)钢琴制造工艺的衣钵。所以,以后中国如果有一部钢琴制造工业的发展史,无论有谁来执笔,谋得利史诗般的历史地位,应该毋庸置疑。正是因为重视历史的遗产,我们才认真地去搜集当年谋得利琴行的历史资料,特别是谋得利琴行的最后几年生存情况。我们不希望谋得利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

寻觅谋得利的过去,有三条轨迹可寻。第一条、当年谋得利生产的数以万计的钢琴,至今仍有许多钢琴存世。这些钢琴是一睹当年谋得利风采的最好的佐证。虽然这些钢琴有的已经快要散架,有的也已经斑驳朽迈,尚有少数的谋得利钢琴保存得非常完好。我们从这些存世的 MOUTRIE 钢琴中,可以看到当年中国第一品牌的贵族身影,可以看到谋得利的精湛钢琴制造工艺。

寻觅的第二条轨迹就是当年的谋得利的厂房。早期谋得利在闸北宝山路的厂房,今日早已没了踪影。

1923 年以后,谋得利的新建厂房至今仍然屹立在上海钢琴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当年的大楼、当年的小洋房、当年的电梯、当年的消防栓、当年谋得利厂房的标志性的落水斗上的大写“ M ”,都记录了过去的谋得利的辉煌与衰落。当时新建的谋得利琴行,据说花了整整二十八万银元。这些谋得利的遗迹早没了当时的精气。随着岁月的磨损,时间的流失,当年有关谋得利的故事都成了断断续续的死的记忆。

寻觅谋得利的第三条轨迹就是要找到活的记忆――在谋得利生活与存身的当年的工人。经过我们千方百计打听寻找,终于找到三位至今仍健在的当年的工人,一位是广州的 林国海 先生,还有二位是一对夫妻,他们就是北京的顾伯良先生的父母亲。去年我专程到北京拜访了这二位谋得利琴行的老工人,了解了谋得利最后几年生存情况,在谋得利所有的历史资料中这二位老工人的回忆才是最最鲜活的记忆,似乎谋得利的形象又回到了人间。

顾老先生的情况我是从广州的林国海林老那里获得的。我们在北京找到了 顾伯良 先生,然后才找到了 顾老 先生。 顾老 先生今年整整九十高龄,身体非常健朗。老先生居住在北京的王府大院。据说这幢房子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出生的地方。我对老先生说,这里可是天字第一号的风水宝地, 顾老 先生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顾伯良的父亲叫顾子明,也曾叫过顾九畴。 顾老 先生 15 岁从宁波至上海学做钢琴,开始在上海琴行,老板叫贺庆堂(按读音记录)。二十岁时经人介绍到谋得利谋生。 顾 先生说他在谋得利一共做了 6 、 7 年的功夫,一直到谋得利倒闭。按老先生的记忆,他从 1935 年到 1941 年都在谋得利。因此顾子 明老 先生应该目睹了谋得利的最后几年的生存情况。 1935 至 1937 年初,谋得利的生产经营还算不错。一个月能生产钢琴 100 多台。老先生告诉我们,几乎每天都有卡车装琴送到南京路 3 号。我知道南京路 3 号是谋得利琴行的注册地。老先生说:“谋得利董事局的英国洋人都住在南京路 3 号,而 3 号的底层是琴行的商场,专门销售谋得利的钢琴及风琴等西洋乐器。负责生产的谋得利总经理一家就住在惠民路(当时叫倍开尔路)的小洋楼里。”

顾子明老先生告诉我们,谋得利琴行的最后二任总经经理叫海宾和克宁,海宾走了,就由克宁负责生产。但总经理有时也不常在厂里。老先生问我,那幢小洋楼现在还在不在?我告诉你,小洋楼还在,就是有点破落了,模样尚存,精气不足。老先生说,海宾或者后来的克宁一家 4 口就住在小洋楼里。英国人喜欢躺在阳台上晒太阳,把自己晒得黑黑的。平时,车子进,车子出。无论海宾或克宁他们对钢琴生产的质量都抓得很严,常常到车间里面去逐个地巡视。所以,工人们一看见,英国人来了,做活就不敢马虎了。我问,听说英国人从不对中国人搜身。顾老说,英国人不搜身,只有到后来日本人接管了厂房,才逐个搜工人的身体。东洋鬼子最坏。但英国人管理很严,上午 8 点上班, 12 点下班,下午又要 1 点下班。当时用敲锣,提醒工人下班了。生产时间,大门关得死死的,门口有印度“黑炭”看着。

顾子明老先生的夫人贺友菊老人告诉我,她在这个时段里也在谋得利做生活。 贺老 夫人做的是装配爱克申,他的师傅叫林华云。 贺老 夫人的父亲叫贺顺才,他是做键盘的,也是谋得利琴行的工人。广州的 林国海 先生是谋得利琴行的最后一批职工。前年林老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本人系 1941 年最后一批谋得利弦槌间学徒。”这里要插一句,当 时林国海 先生的父亲也曾在谋得利做生活,叫林日清(按读音记录)。

1937 年 7 月 7 日 卢沟桥事变,日华开战。 8 月 30 日 ,日华在淞沪进行大兵团交战,上海沦陷,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谋得利琴行是英国的产业,英国人是属同盟国,与日本人相对抗的,所以上海一落到日寇的手里,英国人就抛掉了产业逃回国内。而谋得利作为敌产被日本鬼子接受。谋得利也进入了最后 4 年的苟延残喘的阶段。谋得利的工人也散去了大半,有的惧怕日本人的杀戮逃难去了,有的不愿在日本人手下干活,只有没生计的工人无奈留了下来。顾老先生告诉我,谋得利的工人已经不多了,当时调音只有 4 个人,除去二个拨音的学徒,真正调音只有二个人,顾老与调音组的组长。日本人来了没有新造过琴,就是 100 余只剩下的零部件拼拼凑凑的,工人们谁都不会买力地生产。有时也有从外头运进钢琴,说是要维修的。谋得利的厂房一共有三层,沦陷后,二楼、三楼仍然做钢琴,一楼被日本人占领,荷枪实弹地派兵守在门口,不让中国人进去。有些胆大的中国人想伸头朝里张望,看个究竟。小鬼子一看到,就用枪托打过去,嘴里面用东洋话骂骂咧咧的,一付凶神恶煞的样子。后来谋得利的工人再也不敢张望,最多用眼斜视瞄一下。

底楼厂房里究竟在做什么,小鬼子为什么守得那么严,议论的很多,说什么的都有。时间长了真相也就明白了,原来日本鬼子在底层车间里生产一种小车床。是否是军工物品就不得而知了。

1941 年,谋得利的钢琴零部件也用完了,工人也都走光了。日本鬼子的战线拉得很开,战事也吃紧,就管不了谋得利的死活了。就这样谋得利在日本侵略的铁蹄之下倒闭了。

倒闭后,日本鬼子是否把生产的机器偷运回国,是否把生产的图纸偷走,这一切谁也不知道。侵略与奴役总会留下许多无人知晓的迷。

谋得利倒闭了,但谋得利制造钢琴的工艺的真谛,被散落在上海许多钢琴的小作坊所继承。比较有名的钢琴琴行也他们的当家品牌有:永兴琴行的施特劳斯、精艺琴行的精艺牌钢琴、上海琴行的莫扎特牌钢琴、鸣凤琴行的华格纳钢琴、美惠琴行的霍夫曼牌钢琴、罗办臣琴行的鲁滨逊牌钢琴。谋得利的极大多数的工人,在倒闭后都到上述的钢琴小作坊或琴行里去谋生了。也正是这些钢琴的小作坊与琴行在 1958 年公私合营后,合并成一家大厂,这就是现在的上海钢琴有限公司。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