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 |
释义 | 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上海民间收藏门类达200种,素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之称。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则是将这些收藏中的精华,汇集、陈列起来,具有“新”、“奇”、“精”、“博”的特点。建于三山会馆的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集中了上海地区10多万收藏爱好者藏品之精华,陈列馆不仅是上海地区民间收藏、欣赏与交流的中心,也是上海进行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1992年10月25日,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正式创立,与此同时,一个云集了5000余件藏品的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上海民间收藏品大展也拉开了帷幕。有位来自杭州的参观者在留言簿上写道:“申城艺术精品多,民间收藏第一馆”。14个年头匆匆而过,近百个展览,数以万计的参观人次,使“民间收藏第一馆”的名声越传越响,越传越远。 该馆设在古色古香的三山会馆里。沿中山南路漫步到南浦大桥西边引桥口,就会看见一幢红墙青瓦、古朴端庄的古典建筑,它就是三山会馆。这是上海地区唯一修复的晚清会馆建筑,系福州籍旅沪商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集资建造,具有同乡与同业会的性质。“三山”系指福建境内的九仙山、闽山、越王山,以指福州。秀丽清雅的三山会馆由大厅、东南厢房与戏台组成,外围高耸的风火墙具有典型的福建民居风格。会馆内最精彩的当属古戏台,其藻井由下而上雕刻着“五福捧寿”“暗八仙”的吉祥图案,再上面是上海老城的八座城门,虽历经近百年风雨,但依然金彩熠熠,古韵诱人,使三山会馆本身成为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收藏品。 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与文化风格,造就了上海这个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早在清朝,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大商埠,各地的官宦望族、文人雅士从四面八方汇集到黄浦江畔,作为他们的重要财富之一的收藏品,也随之携来,从而使申城的收藏活动空前活跃。清末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引袁翔甫《望江南》词云:“申江好,古玩尽搜探。商鼎周彝酬万镒,唐碑晋帖重千镰,真伪几曾谙”。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迅猛大潮下,上海的民间收藏更是日新月异,收藏大军已达10万之众。繁多的收藏品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传统类,如字画、青铜器、玉器、陶瓷器、竹木牙雕等,另一类是当代收藏品,例如算盘、钟表、照相机、雨花石、钥匙、烟标、火花、扑克、船模、筷子、杂志、报纸、粮票、玻璃器皿、戏服、徽章、面具、货币等。从文物及经济价值来讲,后一类虽不及第一类,但它是一个五花八门的世界,涉及面广,爱好者众,无奇不有。这就是海派收藏的风采。 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自开馆以来,一共举办了近百场民间收藏展,其中许多精彩的展事已载入上海乃至中国民间收藏史册上。如:1993年迎东亚运珍石展、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收藏品展;1994年吴昌硕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古董艺术家具展;1996年中国南京紫檀轩明清家具收藏展;1997年历代佛像艺术展、民间艺术绝技精品展;1998年中外电话磁卡集锦展、百年恩来收藏展;2000年千年古灯展;2002年上海民间收藏大展;2003年中外扑克牌收藏展;2004年迎新年民间文化艺术展、中国京剧文化收藏展;2005年勿忘历史,祈福和平——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史料展。最新举办的大型展览是“2006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民间收藏”,上海民间收藏陈列馆余名藏家的千余件展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上海地区流传的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嘉定竹刻、京剧、沪剧、昆曲、越剧、南汇锣鼓书、乌泥泾手工棉纺技艺等,其中有沪上传统岁时节庆文化溯源及相关的器物,以及民间世代相承的民俗用品,更多的是精彩的传统手工艺品。这些琳琅满目的展品有不少是首次亮相,例如顾绣制作工艺流程,海派京剧戏服绘样稿,微型江南丝竹乐器,京、昆剧早期老唱片,沪、越老戏单,以及海派玉雕、石刻、微雕、灯彩、葫芦雕、中国结、九链环、蛋壳雕、橄榄核雕、上海剪纸等,从中折射出我国文化遗产所蕴涵的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些精美的展品,也将民间收藏第一馆装点得格外妖娆。 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举办的展览,有不少在上海乃至中国是开先河的,2004年6月8日开幕的新岸艺术作品展即为一例。该展是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在服刑人员中开展“习美”活动20周年时向社会公开亮相的展览,展出的近百幅油画、国画、装饰画、磨漆画全部来自服刑人员。那一件件震撼人心的作品使人认识到美能呼唤人们的灵魂,让参观者懂得了正义战胜邪恶的真正内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