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爓 |
释义 | 基本字义爓 yàn <名> 同“焰”。火苗 [flame] 高爓飞煽于天垂。——左思《蜀都赋》 其它字义爓 xún ㄒㄩㄣˊ 古同“燖”,古代在热汤里煮至半熟用于祭祀的肉:“三献~,一献孰。” 方言集汇 粤语:jim6 客家话:[海陆丰腔] ram2 [梅县腔] jam5 [台湾四县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5 English flame; brilliant, blazing 康熙字典【巳集中】【火字部】爓 ·康熙笔画:20 ·部外笔画:16 《唐韵》《集韵》𠀤余廉切,音盐。《说文》火门也。从火,阎声。《玉篇》火焰也。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廉切,𠀤音㰊。《广韵》本作燅。详燅字注。《礼·礼器》三献。爓《注》爓,沈肉于汤也。《释文》似廉切。又《郊特牲》三献爓。《释文》爓,本作𦢨。夕廉反。 又《集韵》慈盐切,音潜。本作燖。详燖字注。 又《正韵》徐心切,音寻。《礼·祭义》爓祭。《注》汤肉曰爓。《释文》音寻。 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以赡切,音豔。《广韵》光也。同焰。《集韵》火光同。炎,燄,𤒦。《班固·西都赋》光爓朗以景彰。又《东都赋》吐爓生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