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上海姑娘
释义

电影:上海姑娘

基本资料

电影名:上海姑娘

导 演:成荫编 剧:张弦

主 演:安然 刘钊 黎铿 赵联 秦文

上 映:1958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黑白

类 型:剧情片

制作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中国]

故事梗概

青年技术员陆野不喜欢上海姑娘,认为她们爱吃零食爱打扮爱玩,不爱劳动。陆野工地上的检查员白玫是个工作积极,不怕艰苦的好姑娘,她的行动渐渐改变了陆野对上海姑娘的看法,他们相爱了。后来,陆野在工作上产生了骄傲情绪,自高自大,听不得别人的劝阻、盲目采用一种新的施工方法。白玫为了工程质量,写信向陆野领导反映情况。但这位官僚主义的领导却把信转到了白玫单位。白玫受到批评并调离原来的工作。临别白玫再次劝告陆野,陆野不接受忠告。工程竣工陆野发现了质量问题,但已给国家造成损失。他感到对不起国家,也对不起白玫,十分痛苦。他积极返工拼命工作,以寻求解脱,终于病倒了。白玫将调往西北支援建设,临行前她去医院探望陆野,陆野则从医院赶回工地为她送行,俩人未能碰面。当陆野匆匆赶到车站的时候,载着白玫的列车已经开动了。

上海姑娘白玫积极工作献身祖国建设,她是在新中国银幕上较早出现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白玫有理想,有作为,坚持原则,在爱情与工作的矛盾中作出了痛苦的抉择,因而令人感到可亲可爱。影片所表现的工地建设的景象,画面构图颇具美感。创作者对该片结构的把握很有特色,尤其是利用陆野的旁白串联剧情,既起到上下贯通的作用,又使作品显得简洁利落,显示了编导者的艺术追求。

歌曲:上海姑娘

歌词

歌手:张信哲专辑:做你的男人上海姑娘

词曲:林白

编曲:张翰群

演唱:张信哲

我的小姑娘在遥远地方

微笑的模样谁都要喜欢

我遇见了她在陌生地方

幸好有她跟我陪伴

想永远简单给承诺不难

但是我们俩心里有答案

她有她的家我有我的家

我就这样失去了她

我心爱的上海小姑娘

遇见另一个他永远陪着他

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好啊

我心爱的上海小姑娘

她就要出嫁啦我该送什么花

她低头不说话泪汪汪

我也一样

张信哲介绍

张信哲,台湾男歌手,有“情歌王子”之称。在学校歌唱比赛被发掘,签给滚石唱片的子公司巨石音乐,成功凭第一张专辑《说谎》一炮而红,一年内连续推出三张唱片,服役退伍后演唱《难以抗拒你容颜》依旧畅销。后来沉寂一年推出《心事》专辑,主打歌为李宗盛写的《爱如潮水》,成功将张信哲推上颠峰。

做你的男人专辑

2006年9月8日发行『做你的男人』专辑

主打歌:《做你的男人》、《说谎》

发行公司:海蝶 (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华纳(台湾)英皇(香港)

01 做你的男人 ……词:陈台征 何启弘 曲:陈台征

02 说谎 ……词:徐哲纬 曲:徐伟铭

03 后悔的藉口 ……词:庄景云 何启弘 曲:庄景云

04 忘了我……词曲:奥斯卡

05 曾经……词:姚若龙 曲:陈小霞

06 不由自主……词:邬裕康 曲:阿沁(F.I.R.)

07 远方……词:何启弘 曲:KIM TAE WON SENJAE HYUCK

08 上海姑娘……词曲:林白

09 你应该飞的 ……词:姚若龙 曲:陈小霞

10 晴天……词:陈道明 何启弘 曲:闻震

时髦女子:流行服饰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满族封建统治者,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上海女人:性格特点

作家王安忆曾经在一篇小说的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从来不会追究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历史。”所以,作为一名上海人,她也无法描述自己。

说到上海人,首先要说说上海的女性。上海的女性心里都是有股子硬劲的,她们的硬不一定是在“攻”字上,而是在“守,你没见过比她们更会受委屈的,不过不是逆来顺受的那种,而是付代价,权衡过得失的。你决不能将她们的眼泪视作软弱,就是这道理。

上海女性中,中年的女性更有代表性,她们的幻想已经消灭,缅怀的日子还未来临,更加富于行动,而上海是一个行动的巨人。她们坚决,果断,严思密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可是,她们却满足不了你浪漫主义的内心追求,她们太务实了。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上海人拥有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崇尚自由竞争,实力至上,并且对一切事物都以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加以考量。另外,上海人对于生活的要求普遍比一般中国人高出不少,这多半是因为上海是中西文化交汇之处,海纳百川地自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明,迥然不同于中原文化,却带有江南文化的细腻古典。这一系列的价值观统称为海派文化,而在文学领域也有海派文学之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7: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