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海动物园 |
释义 | 上海动物园(Shanghai Zoo)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381号,紧邻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始建于原名西郊公园。上海动物园属于国家级大型动物园,占地面积74.3万平方米,饲养展出动物620余种,饲养展出动物的馆舍面积有47237平方米。是全国十佳动物园之一,中国第二大城市动物园。 中文名称:上海动物园 外文名称:Shanghai zoo 类别:动物园 地点: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2381号 开放时间:1954年5月25日 馆藏精品:大熊猫、华南虎、大猩猩等国内外珍稀动物 占地面积:74.3公顷 动物种类:600多种 规模:中国第二大动物园 动物园简史(1949年之前 1953——1970年 1971——1999年 2000年以后) 主要景区(科教馆 九曲长廊 松鼠猴生态园 节尾狐猴园 猛兽生态园 两栖爬行动物馆 黑猩猩生态展区 亚洲象展区 长颈鹿馆 热带食草动物生态园 食草动物区 虎山 熊猫岭 北极熊展区 巴西狼生态展区 涉禽生态园 天鹅湖 鹦鹉展区 火烈鸟展区 进入式鸟园 企鹅池 孔雀苑 鸸鹋展区 金鱼廊 蝴蝶馆) 动物园简史1949年之前1900年驻沪英国一侨民在现动物园的范围内,开设了“裕泰马房”,占地1.3公顷(20余亩)。 1914年太古洋行、汇丰银行等8家英商购下“裕泰马房”,于1916年改建成为“高尔夫球场俱乐部”。 1953——1970年1953年3月20日,我国外交部批准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关于收回高尔夫球场的报告。9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在原球场的基础上,规划辟建文化公园。 1954年5月25日,为纪念上海解放五周年,定名“西郊公园”,作为文化休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当时投资85.33万元,建成竹结构大门、溜冰场、儿童园等一系列园内设施。西郊公园的开园,轰动上海。开放仅十天,日游人量高达3~15万人次,园内花木损失较大、园外交通堵塞。经市政府同意,公园停止开放15天,进行整修。修整开园后,以日限4万张门票控制游客量。6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通告上海市政府,将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献给毛主席的一头大象交给上海饲养展出。8月,上海市政府决定将西郊公园扩建为动物园。12月,7名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西双版纳,于1955年6月把大象“南娇”运回上海。 1955年5月,象宫等一批最早的动物笼舍建成,面积为1857平方米。 7月9日,动物展区正式对外开放。展出大象、虎、熊、猴、鹿等动物31种46只,展出面积4公顷。公园总面积为43公顷(645亩),门票5分/人。 1956年--1958年简易笼舍被拆除。新建了狮虎房、犬科笼、熊山、猴山、鸣禽和猛禽笼等,动物展区扩展到全园。 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建园5周年,开挖了天鹅湖、建成了狮虎山、熊猫岭、鹿苑和百花厅。公园面积扩大到70公顷(1055亩),初步形成了大型综合动物园的面貌。东北虎首次繁殖。 1960—1963年国家遭受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极端匮乏。全园职工为了保证动物饲料的供应,积极贯彻“穷、勤、巧”的三字方针,利用社会和园内一切可利用资源,保证193种1807头(只)动物正常生长。 1964年5月,复兴公园、中山公园附设动物园并入西郊公园。正式成立动物医院。华南虎、金丝猴、黑叶猴繁殖成功。 1965年大熊猫首次繁殖。 1966—1970年组织科技、饲养人员去云南、四川等地进行野外考察和种类收集。 1971——1999年1971年10月,从云南省西双版纳获一头幼年(7岁)野生母象“版纳”。 1972--1976年公园大门完成改建,新建的长颈鹿馆、斑马房、袋鼠房、鸣禽馆和猩猩馆,建设了独立的动物繁殖场。 1974年7--8月,与日本横滨动物园互赠动物(灰鹤、藏酋猴各1对交换日本花鹿、企鹅各1对)。这是上海动物园首次进行的国际间动物交换活动。 1977年云豹、加洲海狮、白唇鹿等动物繁殖。 1978年亚洲象、袋鼠首次繁殖成功。 1980年1月1日,上海西郊公园正式改名为上海动物园。展出动物308种(含亚种),4005头(只)。11月,黑猩猩首次繁殖成功。 1982年1月和11月,两批饲养技术人员赴西藏进行野外考察。收集到羚牛、红斑羚、红腹角雉等动物。7月15日,《扬子鳄繁殖研究》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8月23日,大熊猫“白梅”产仔1只。大熊猫首次繁殖成功。 1984年5月24日,举办大型座谈会、园史展览,纪念建园三十周年。5月,东方白鹳在国际上首次人工繁殖成功。 1985年南美貘、红斑羚、白鹮在国内首次繁殖成功。 1986年英国皇家鹿苑赠送两只麋鹿(四不像)给我园;“珍稀野生动物寄生虫的调查和防治研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6月4日,25种动物去中国福利会,为残疾儿童展出。 1988年10月,南美野牛首次繁殖成功。 1989年11月,动物档案电脑信息化鉴定会。 1990年4月,市政府、市建委和局领导来园研究“上海动物园三年发展规划”。 5月,松鼠猴首次繁殖成功。 1991年9月,通过“上海动物园近期改建计划任务书”。 1992年4月新建海兽馆,6月灵长动物二馆竣工开放。7月,上海动物园社会认养野生动物活动首发式,并开始了“动物园之友”系列活动。 1993年4月25日,首次“动物园之友”联谊会召开,40多家媒体及有关单位参加。 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首届保护野生动物联谊会暨虎啸中秋、国庆之夜游园会”。12月,鹿特丹动物园赠送我园的大猩猩首次在沪展出。 1994年3月,总经费3000万元的“上海动物园近期改建计划”基本完成,灵长馆、大猩猩馆、两栖爬行馆、科教馆等对外开放。4月12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的乔治·勃普赛特先生赠我园1000种蝴蝶标本。4月18日,为庆祝上海—大坂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的纪念钟在我园落成,上海原市长黄菊和大坂市长西尾正也为钟塔揭幕。5月25日,“上海动物园建园40周年”庆典大会。 1995年2月28日,上海和重庆动物园合作繁殖大熊猫所产的第一头属于上海的幼仔抵达上海。5月6日,小象“洱纳”产下一头仔母象,是中国动物园里第一只仔二代的亚洲象。上海动物园获得“全国十佳动物园”荣誉,饲养科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 9月22日,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上海动物园题写园名。10月,一对金丝猴去日本横滨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借展和合作研究。上海动物园成为“欧洲濒危物种保护计划”(EEP)成员。 1996年12月,一周内11只老虎发病。诊断为犬瘟热(属国内首次),经各方努力抢救,两周后病虎痊愈。1997年4月1日,5月,“吉象迎宾”新大门建成。上海动物园首届动物艺术节开幕。6月,斑嘴环企鹅首次繁殖成功。 1998年4--6月,日本横滨市金沢动物园的树袋熊(考拉)首次在沪展出。 1999年4月蝴蝶园建成,开始正式饲养展出活体昆虫。6月,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动物园95%的面积被水淹,闭园三天,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全园职工防汛排涝、抢救动物,未造成大的损失。10月,巴西CBMM公司送给徐匡迪市长的一对巴西狼在上海动物园落户。这是中国首次饲养展出巴西狼。12月,上海动物园被国家科学教育委员会批准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普及基地”,为国内第一座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动物园。 2000年以后2000年5月,美洲豹首次繁殖成功(一胎三仔)。 10月,改建园内雨污水的“3100”万元工程启动。 11月,珍·古德(Dr.Jane Goodall)来园访问。动物医院被评为上海市模范集体。 2001年3月,日本三和化学研究所赠送20只黑猩猩抵园。4月,自然生态园、动物视线无障碍展示的改建计划全面启动。12月,公园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国家二级验收。 2002年5月,“2002年上海科普教育大联展”在园举行。10月,创建为国家4A级景点。 2003年4月7日,大熊猫“乐乐”(雄)和北京动物园的“丫丫”(雌)赴美国孟菲斯动物园进行为期十年的合作研究。4—6月,全国遭遇“非典”,游客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园上下积极做好动物防疫和经济调整工作。7—12月,实施“管养分开”和转制改革。 2004年2月,国内多处爆发“禽流感”,园内认真应对,确保鸟类安全。2—10月,举行庆祝建园50周年系列活动。展示动物达620种7000余头(只) 2008年2月17日,大猩猩“丹丹”(大名“海贝”)出生。 2009年11月2日,“塞舌尔政府向上海世博会捐赠亚达伯拉象龟仪式”在上海动物园两栖爬行馆举行。 2010年1月8日,四川雅安来沪的十只可爱的世博大熊猫宝宝抵达上海动物园。 动物展出上海动物园饲养展出的珍稀野生动物共计620多个种类,数量超过6000只,其中不光有中国特产的大熊猫、金丝猴、花孔雀、华南虎、白头叶猴等动物,还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动物,如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北极的北极熊,南极的企鹅。种类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上海动物园共拥有5只大猩猩:“博罗曼”(雄性,1973年12月12日)、“丹哥”(雄性,1992年4月1日)、“昆塔”(雌性,1990年7月9日)、“阿斯特拉”(雌性,1995年8月7日)、“海贝”(雄性,2008年2月17日)是国内拥有大猩猩最多的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共饲养25只华南虎,是饲养华南虎数量最多的动物园。 研究成果长期以来上海动物园一直把开展科学研究以不断地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水平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之一。从动物的饲养、繁殖、营养、疾病 防治、风土驯化等多个方面,上海动物园开展的研究课题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并有7个课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十余项获上海市绿化局科技进步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园内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动物园饲养繁殖及保护国内外各种珍稀野生动物的水平,同时促进了国内动物园的野生动物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上海动物园逐年改造和新建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动物展区,使游客仿佛置身与大自然之中,尽情欣赏野趣之美。 园内植物上海动物园除了展出大量名贵动物以外,为了营造与动物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还种植了大片植物。上海动物园共有绿化面积49.82万平方米,拥有10万平方米的开阔大草坪,园内种植600多种10万余株树木。园内还有大面积的天鹅湖,碧波粼粼美化了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上海动物园建园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指导思想。追求动物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世界动物园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动物园发展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为使公园景观更符合自然和谐的生态动物园,有质有量地进行公园绿化建设,做到绿化设计理念先进,追求“现代、开放、自然、亲切”的设计理念,布局科学合理,功能特色鲜明。坚持不断为游客创造新的视觉感受,满足人们求新、猎奇的欲望,最大程度做到绿化景观与动物展区内外环境的相互协调,形成“精、特、野”的自然生态动物园特色景观。 动物园有着良好的绿化大环境,园艺基础好,景观特色是大草坪和大乔木。近年来,陆续改建的绿化景观主要有:公园大门景观、立体花坛、两栖爬虫馆室外活动场、溜冰场裸露地、绿野馆正面景观、熊猫岭西南面绿地改造等。 为突出动物园的园艺个性化创造,融动物生态于公园的大绿化中:动物展出区域结合动物生态;主要道路两旁根据不同的景观需要,引进新优适生植物,体现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使植物群落有层次、有季相、有景观。 动物园结合公园改建,新建了一些花境景观区,另外在公园河道两岸种植一些姿态优美、色彩丰富的岸边植物,如黄馨、紫藤、红花继木、黄菖蒲等,以丰富整个景观层次增添景观效果。 多年来,因地制宜地在树坛、林缘选用多年生花卉,陆续开辟了各种类型的花境,使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分明,即精细又野而不乱,生态自然,极大的丰富了公园的景观面貌。 花境形式缤纷多彩,有结合水体布置造景的——绿野馆亲水平台花境;有以草本花卉为主突出花卉艳丽色彩的——门口大道花境;有以木本花卉为主突出花卉群体效果和季相变化的——灵长馆一线景观道,两爬馆前绿地,航天飞机木本花境等;有以荫生植物为主配置的——主干道棕榈林下、水杉林下,长颈鹿馆花坛等花境;有采用乔灌草等多层次配置的混合花境——滑道花境等。 在这些花境中大量引用了新优花卉植物,木本花卉:锦带花、伞房决明、双荚决明、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粉花绣线菊、矮紫薇、红果金丝桃、醉鱼草等。地被类:花叶吴风草、花叶活血丹、花叶美人蕉、富贵草、火星花、玉簪、大花萱草、斑叶芒、玉带草、多花筋骨草等。湿生类:黄菖蒲、千屈菜、水烛、水葱、慈姑、芋艿等。还有首次来沪的奇花异草:宛如成百上千只飞鸟在花丛中嬉戏的奇特花型的大花飞燕草,花序别致的蛇鞭菊、火炬花,有红粉美人之称的美丽月见草,花色缤纷叶型奇特的蓍草及冰清玉洁的喇叭水仙等。这些野趣的多年生花卉和色彩明快、形态各异的一、二年生草花混合配置,营造出绚丽多彩,温馨而雅致的氛围。多年生花卉给人们带来季节变化的信息,把景致装点得明快活泼,使人流连往返。 采取多个品种混种的自然化配置手法,并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蜜源型花卉,以招引昆虫、蝴蝶采蜜,构成自然的野生景观。而花朵淡雅的芳香、各异的形态都会给人带来嗅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和乐趣。各种花卉高低错落就如跳动的音符,竞相开放的各式花朵不仅吸引了辛勤的蜜蜂和翩翩起舞的蝴蝶,更引来了爱好摄影的游客。 由多年生花卉所组成的花境绿地景观丰富多彩,生态自然,体现“返朴归真”的意境,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满足各种不同的观赏需要,满足人们多角度观赏的需要,创造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形成趋向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 主要景区科教馆位于大门西侧。原为砖木结构的百花厅,1992年9月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环形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该馆由上海市民用设计院设计,上海市园林工程公司施工。马赛克墙面为白绿两色相间,南面墙上有一幅绿色大树图案,以示保护生态的主题。正面墙上嵌有谈家祯题写的“科学教育馆”五个金色大字。 进馆迎面有一幅世界区系动物图,高1米、宽2米、以504块瓷砖拼就,图上标出7个系61种代表动物所在的位置。馆中间圆形天井内,耸立一座动物进化示意模型,显示从原始形态的厌氧异养生物,逐渐进化到人的全过程。该馆有三个各具特色的展览室。蝴蝶馆有1000多只标本,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的5种蝴蝶及其他400种珍贵蝴蝶。 自然保护展览一室以模型展示地面植被被破坏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农田、草地沙漠化,洪水、干旱、风沙肆虐的情景。自然保护展览二室以图片及文字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动物灭绝的原因和灭绝速度等内容。馆外沿墙基设带状花坛,上植红枫、垂丝海棠、黄杨等。馆南为大片草坪,周边种植高大的悬铃木、广玉兰、乌桕、枸骨,树荫下设石桌石凳。右侧草坪上有一座置于不锈钢架上的太阳能大钟。 九曲长廊位于科教馆以西,原为1954年建的竹结构五曲长廊,1972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九曲长廊。廊平顶,北面廊墙置漏窗,南面为廊柱,总长70余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廊前保留原高尔夫球场一块略有起伏的草坪,1966年于草坪上建混凝土“草原英雄小姐妹”雕塑一座,底座高1.1米,像高3.5米,占地20余平方米。草坪间栽有高大成荫的雪松、龙柏、悬铃木、香樟、枸骨等大树和花灌木,大树下设石桌、石凳或木椅。廊后错落有致地散点山石,小溪蜿蜒其间,旁植腊梅、桂花、石榴、南天竹、紫薇、郁李、黄金条等花灌木。 松鼠猴生态园松鼠猴生态园是一座观赏视觉无障碍的生态化展区,于2000年国庆节落成。该园总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室外活动场700平方米。园内用落叶乔木合欢为骨架树种,符合松鼠猴生活在热带原始森林的习性。在背景树种上选择了珊瑚和女贞这两种常绿树种,以及刺梨、火棘等植物为松鼠猴提供可食用的果实。在整个松鼠猴生态园的设计中,始终遵循“生态”二字,把人、动物、自然三者有机地结合,创造一种人和动物在自然中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节尾狐猴园位于猴山北面,通过仿真塑山与猴山相连。园内种植草皮和各种灌木,供节尾狐猴嬉戏。游客既可以站在节尾狐猴园一条空中廊道俯视观赏动物打闹,也可在动物园主干道边通过约一米高的钢化玻璃无障碍地平视参观狐猴的活动。 猛兽生态园2001年元旦前建成开放的无视线障碍的狮虎豹生态展区。猛兽生态园面积700㎡,由拆除部分旧豹舍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条件,从人·动物·自然的生态关系出发,依据展出动物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将整个园子依次分隔成三个不同的小生态园,分别饲养展出非洲狮、虎和豹。 设计者在生态园内堆土造地形,选择一些胸径0.4~0.5米的香樟、悬铃木等大树支托环境。针对不同动物的习性,配置小乔木和花灌木,并自然组群种植,在草地上布置枯树段,以满足猛兽的捕食、磨爪的要求,也可避免猛兽对大树的损坏。另外还大量运用藤本植物如爬山虎、西番莲、南蛇藤、鸡血藤、紫藤等绿化。 生态园外围的参观面安装了大面积的钢化玻璃,游客参观时基本没有视觉障碍,提高观赏效果,有了一种可与动物亲近的感觉。 两栖爬行动物馆室内面积3180平方米,部分为二层建筑,室外面积200平方米,于1994年建成开放。本馆主要由序言厅、水族厅、两栖动物厅、蜥蜴厅、无毒蛇厅、毒蛇厅和生态厅七部分组成。水族厅展出海洋珊瑚鱼类、热带观赏鱼类和淡水经济鱼类,包括我国特产的保护鱼类中华鲟、胭脂鱼,以及蠵龟、玳瑁、海龟等大型海产爬行动物。 两栖厅有我国特产的大鲵(娃娃鱼)、树蛙,以及古时用于检测妇女怀孕与否的滑爪蟾等。蜥蜴厅内的6米巨蟒、“五爪金龙”——巨蜥、陆龟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蛇类厅也有网纹蟒、各种有毒和无毒蛇。 生态厅模拟亚热带动物生态环境,种植了几十种热带植物。游客可以俯视饲养在其中的我国特产扬子鳄、长3米多的湾鳄、超过10公斤的马来西亚巨龟和中国目前最大的、体重达140公斤的鼋。 黑猩猩生态展区猩猩馆建于1977年,总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共有6个室内展厅组合成二幢相连的建筑,主要饲养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等类人猿。 类人猿展览厅宽敞,每个室内展厅有43平方米,南向与东向都有长窗采光,通风良好,室内展厅局部为三层。室内展厅有4间,合用二个敞开式室外活动场。室外活动场成园形半岛式,三面环水,游人在抬高后地坪上观察动物的日常活动。每到天气晴朗的时候,黑猩猩便跑到室外活动场戏耍、打闹。黑猩猩是地球上除人类外智慧最高的动物,动物园为黑猩猩提供了一些玩具,在丰富它们的日常活动之余,也增添了游客的乐趣。 1991年又建筑了大猩猩馆,建筑面积共515平方米,有二间室内展厅和2个室外活动场。 亚洲象展区上海动物园目前饲养有国内动物园少有的三代同堂的亚洲象家族。象展区包括象宫和象室外活动场两部分。象宫建成于1955年,是上海动物园第一幢永久性的动物馆舍,总建筑面积1550平方米,主要包括50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620平方米参观厅和100余平方米的4个门厅。室内活动场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宽9米的参观厅,参观厅进出口的门厅东、西各有一个,南面分左右二个,南面二门厅间外有紫藤棚架相连。整个建筑的门窗都用杉木拼雕成具有民族风格的图形装饰。 象室外活动场设在象房建筑的东北面,占地4000平方米,内设240平方米的浴池和大遮阴棚架,四周用干沟与游人隔离。活动场地坪主要为略有起伏的泥地,并栽有树木,更适宜象泥浴、运动等活动。上海动物园的亚洲象一直是小朋友们的最喜爱的动物之一。 长颈鹿馆上海动物园长颈鹿馆始建于1965年,目前总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笼舍。每个笼舍都有单独的小间,以备有小崽出生时用。由于长颈鹿身高腿长,为了满足它们基本活动的需要,室外活动场面积达2180平方米,场内种植草地和大树。由于围栏网高度1.20米,游人参观时视线不受阻挡,可直接观察长颈鹿的一举一动。 热带食草动物生态园又称生态羊苑,位于长颈鹿馆的东面,占地6000多平方米,于2003年3月建成。该生态园模拟热带食草动物原生环境,以视觉无障碍的方式展示动物。游客在参观完高大硕壮的长颈鹿后,沿蜿蜒的仿石小道信步而上架空的木栈道。凭栏眺望,羚羊在起伏的草地上欢奔,驼羊在枯池边散步,斑马掩映在灌木丛中。游客仿佛置身于非洲动物世界中,与动物亲密接触。 食草动物区建成于1959年,在海兽池前主干道两侧,其中主干道西侧的鹿苑于1993年改扩建为鹿科展区和牛科展区。 鹿科展区又分大鹿科和小鹿科两个小区。大鹿科区笼舍采用前台结合后台形式,前台展出区分7个展区,每一展区面积400-700平方米,区内布置树木、山石、流水、遮阴棚、食槽,两展区间有300-500平方米的绿化隔离带,每一展区后有两间兽舍作为后院。前台控制展出头数和种数,多数饲养于后院,轮流在前台展出,避免因展出头数太多而破坏环境。展区与游人用干沟和矮墙隔离。小鹿科区4间笼舍有保温设施,饲养南方的种类。 牛科展区有7间笼舍室内,每处室外活动场有700平方米左右,内植树木、草地,也用矮墙、干沟与游人隔离,没有过多栅栏对观赏效果的影响。 在食草动物区有二座用真石叠起、高2--5米的假山,适合栖息于石山环境的羚牛。 虎山分为东山、中山和西山三个各自独立的部分,分别展出东北虎、孟加拉虎和华南虎。虎山的室外活动场是敞顶的,每座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与游人用水沟隔离。游人通过垂直的混凝土墙从远处观察动物。其中一处用瓷砖烧制壁画做背景,壁画长达60米,高约6米,上绘草原、疏林、流水、野生动物等,使游客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游客可在虎山欣赏猛虎矫健的身影,聆听虎啸之声。 熊猫岭展出大熊猫和小熊猫两种可爱动物,两种动物的展区中间由木香花架相连,北毛竹园,水杉林,东南西三面有慈孝竹丛点缀,使熊猫岭掩映在翠竹树丛间,既反映出熊猫岭栖息地的生景,又提高了展出环境。 大熊猫馆为一扇形建筑,即参观廓,中间为室内展厅,南面为室外活动场。参观廓宽4米,室内展厅面积120平方米,用玻璃分隔两部分。室内活动场采用仿木框架与双层防弹玻璃相接,玻璃上部外倾5°,减少了反光,拉近了人与动物间距离。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细心观察大熊猫的一举一动。大熊猫半圆形的室外活动场面积600平方米,用围墙隔离,场内有树木、草地、山石、水池,游人可侧坐围墙顶端观看熊猫活动。大熊猫户外运动场做了栖架,满足了大熊猫爬树的爱好。 小熊猫展区也包括内外两个部分。小熊猫馆为园形建筑总面积82平方米,其中参观厅50平方米,室内展厅82平方米,内设卧床,便于小熊猫进行“隐秘”活动。南面室外活动场为270平方米,内种植树木、草地,小熊猫可终日呆在几棵高树上晒太阳或休息,或者笑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北极熊展区在模仿北极冰山的环境中,利用循环水给北极熊提供了一个大游泳池。在参观地坪做成一个下沉式广场。游客透过厚达8厘米、重达2.6吨的有机玻璃可对北极熊的活动一览无遗;玻璃幕墙形成了一个宽10米的大展面,参观大视角,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北极境地。目前饲养的北极熊是捷克一家动物园赠送给上海动物园的。每天早晨,北极熊便在水池中尽情玩耍,有时会将粗大的前肢放在玻璃上,让游客与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面对面。 巴西狼生态展区因巴西铌公司与我国钢铁界有长期业务联系,故赠送1对巴西狼给原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院士。 上海动物园巴西狼展区是一座模拟自然生态配置的动物展示场。整个笼舍占地3150平方米,建筑面积95平方米。游人可站在一米多高的仿造大石块护栏前,俯瞰动物在地势起伏、长满灌木草丛的室外运动场中活动,一种贴近自然可与动物互相交流的感觉油然而生。在室内展示厅,巴西狼的行为通过大玻璃窗近收眼底。 这一展区也是一座南美巴西随哈图地区乔灌木、草丛地带的居民小屋在上海的再现。奶黄色的外壁镶嵌着乳白色的框边,上面点缀着垂直条状的水晶玻璃石;窗前火红的鸡冠花与门厅前色彩艳丽、波浪造型的花坛相呼应,充满着休闲别墅的情调。30-45度大斜面的屋檐上铺置着带树皮的圆木,映托着种满常绿灌木和攀缘植物的屋顶,从一股洋味中透出了原始古朴的气息。 涉禽生态园涉禽生态展示区毗邻天鹅湖,2000年春节开放。占地3400平方米,打破了鸟类一贯笼养的格局,全部敞开式,以微缩景观的方式体现动物的生态环境,环境配置反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追求动物与环境的和谐,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 涉禽生态园主要展出各种鹤以及黑鹳等涉禽。几只戴冕鹤平时总是形影不离;丹顶鹤一向清高自傲,昂首漫步于山坡、草地之间,体态优美;夜鹭、小白鹭,个小体单,高居枝头。此外还常有喜鹊、灰喜鹊等野生鸟类驻足。 涉禽生态园外围有一个宽约3米,水深近1米,内低外高的自然隔离带;人工堆砌成高差4米的山坡,沿坡建成了一条长20多米、使用循环水的溪流。通过各种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搭配,使整个展区与周围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呈现湖岸沼泽的景观效果,溪流蜿蜒、溪水叮咚,一年四季唱着和谐悦耳的歌曲,温柔而欢快的流着,使动物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溪潺潺流淌的声音,使静静的生态园产生了一丝动感,更增添一缕生机。 天鹅湖建于1954年的上海动物园天鹅湖面积近3.3公顷(近50亩),是由几个天然水塘开挖连成的,因首先饲养天鹅而得名,一座三孔桥南北横跨。湖东一座琉璃绿瓦的四角亭,与西面鸳鸯榭遥遥相对,临水倚栏,观赏水禽、飞鸟,尤其每天鹈鹕在上空盘旋,令人迷离神往。 湖中五个小岛均栽植黑松、柳树、桑树、水杉、池杉等供游禽栖息、产卵,湖的四周密布荻草、花芦、倭竹、紫穗槐、麻叶绣球、紫微等植物繁密昌盛。站在三孔桥上眺望远处,水杉、香樟、雪松、柳树形成了优美树线,幽邃深远、野味无穷。冬夏春秋景色多变,耐人寻味。天鹅湖开阔、水清、千鸟栖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声、色、影、光溶为一体,不仅使人流连忘返,而且把野鸟留住。如作为迁徙鸟类的夜鹭在经过上海动物园天鹅湖时,感觉这里环境特佳就决定留下来,如今已在此定居多年并繁殖后代。 天鹅湖东南面为一鸳鸯生态展区,数十对鸳鸯在此形影不离,双宿双飞。 鹦鹉展区于 2000年建成的,位于大转盘下,是用木制的围栏圈起来的,面积大约有100平方米。设计建造时,利用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特别是高大、挺拔的大树,可以为鸟类遮荫,充分体现了人、动物、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由于坐落在主干道旁,游客从旁边经过时,就会被这些鸟类吸引过来。 整个展区置于自然环境之中,配以南美特色的遮荫架和树枝搭建的栖架,各种颜色各异的鹦鹉伫立树枝上,如绯胸鹦鹉、凤头鹦鹉、红绿金刚鹦鹉等。通过低矮的木栏杆将展区内外象征性地分隔,形成人-动物-自然和谐的微缩景观。 火烈鸟展区于2002年建成的,坐落于天鹅湖的东边,面积有200多平方米。这个展区完全采用了流行的视觉无障碍设计理念,游客可以近距离地参观可爱的火烈鸟。火烈鸟生态展区内种植了高大树木和草本植被,茂密的枝叶为它们遮挡夏日酷热的阳光。展区中有一大水池,平如镜面的水面倒映着火烈鸟美丽的身影,十分美丽。火烈鸟可在其间觅食、漫步,最有趣味的是它们采用“金鸡独立”式休息时的群体景观。 进入式鸟园建成于1998年,位于企鹅池的北面,总建筑面积有500平方米。整个展区分为东西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别饲养不同类别鸟类。展区的设计完全采用生态化方法和理念,体现了动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进入式鸟园高达10米的网笼中,数十种鸟类自由生活在其中,如各种噪鹛、八哥、灰椋鸟等鸣鸟,以及白鹭、牛背鹭、美洲红鹮、原鸡等。鸟园种植丰富的植物,造就移步换景的景观。脚边溪流中潺潺的流水,身边鹭鹳或岸然伫立,或引吭高歌,树丛中小鸟欢呼雀跃。 企鹅池建于1996年6月。以通过玻璃与游客隔离的室外活动场为主,展面长12米,宽7米,总面积180平方米;16平方米的室内展览场地用于抵御恶劣天气对适应地温的企鹅的不利影响。模仿企鹅自然生态环境,室外活动场由水池、活动地坪、岩山组成。水面高处参观地坪1米,展面为玻璃,游人能观察到企鹅水下活动时英姿。现在展出活泼可爱的小型斑嘴环企鹅。 孔雀苑建成于2001年,位于天鹅湖的东侧,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展区。面积有900平方米,苑内种植了高大的树木,并且铺上了草坪,为整个环境创造出了和谐、自然的生态氛围。 在具有亚热带风光、完全开放式的孔雀苑内,蓝孔雀和白孔雀每天早晨步出小木屋,沐浴在阳光下,漫步于竹林中,与游客共度美好时光。游客可以进入其内,近距离观赏鸟类,也可亲手饲喂这些鸟类。每到春季,雄孔雀不时展开它们美丽的尾屏,让小朋友们大饱眼福。 鸸鹋展区2002年建成,位于爱心亭的对面,面积大约400平方米,是进入鸟类展区参观的第一站。 整个展区采用视觉无障碍设计的新理念和技术,建成后为完全开放式动物生态展区,没有冰冷的铁栏杆,代之以绿篱分隔。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的欣赏鸸鹋的活动,而且可进入鸸鹋活动区,拉近了人与动物的距离。游客还可以亲手饲喂鸸鹋,陪同鸸鸸在面积达10万平方米草坪上自由地散步。 金鱼廊金鱼廊始建于1972年,前半部为回形廊,廊东面紧靠水池并接一水榭,中间天井有一大型水石盆景,西面是弧形廊,向北凸出有三个展馆,馆间有假山、修竹,山石瀑布相隔,具一馆一景的情趣,弧形廊的南面为一喷水池,末端接一园形廊,廊中间为一园形展箱。该廊的形式、色彩、层高的变化使之活泼而和谐,建成之后曾获得特色建筑奖励。 为了配合园容整改,上海动物园于2003年3月对金鱼廊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游客在参观新金鱼廊展区时,首先由4只新颖别致的卡通鱼缸迎客,随后一幅大型砂岩浮雕展现眼前。踏上建筑台阶时,游客会不经意间发现脚下有波光流转,原来这是一组地埋鱼缸,朵朵鲜活的动物之花在脚下游动。廊内有长达4米的巨幕墙缸、形态各异的转角缸、凹凸缸和柱形缸,而假山瀑布与扇形鱼池通过由鱼眼石饰面的小溪相连。小溪流水潺潺、锦鳞悠悠,游客可却步俯身与小鱼同乐。游客步出室内鱼缸,可欣赏由一个直接3米的特大鱼缸和9个小圆柱缸组成的一组大型室外鱼缸群。 蝴蝶馆1999年4月建成,为大陆动物园中首座开放式活体蝴蝶馆。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以通道与两栖爬行动物馆生态厅连接。本馆包括放飞厅和饲养室,其中放飞厅近300平方米,屋面与南北墙上半部采用真空玻璃结构,厅内为立体绿化,种植热带植物,并与假山、瀑布、溪流、小桥巧妙组合,地面主要种植蜜源植物,满足放飞蝴蝶的取食需要。除了放飞蝴蝶,该馆还展出智利毒蛛、巨型蟑螂、竹节虫、巨型锹甲等活体昆虫。 游艺设施园内主要游艺设施和表演有:人象同娱、海狮表演、观览车、电动小飞机、儿童乐园、滑行龙、咖啡杯电动转盘、猴子抬轿、空中飞椅、碰碰车、漂流船、骑驯化马、趣味钓鱼、高架脚踏车、电瓶车、彩虹飞车等。 游览信息公交线路57 路、 91 路、 519 路、 709 路、721路、 739 路、 748 路、 806 路、 807 路、 809 路、 911 路、911区间(原945路)、 925 路、 936 路、 938 路、 941 路、 1207路、莘北线、 沪青专线、沪青盈专线、徐梅线、轨道交通十号线、虹桥枢纽1路(上海南站北广场)、新泾1路、新泾1路区间 自驾车 A.沿外环线(到虹桥路匝道下,该匝道位于延外立交处,过了吴中路的跨界桥之后就要逐渐往旁边车道挪了)B.沿延安路高架(娄山关路匝道下,走延安西路——虹桥路) C.沿虹桥路(虹桥路笔直开) 开放时间 上海动物园的开放时间随季节变化而略有所不同,3~10月气温较高,开放时间延长半个小时。 具体为: 3月~ 10月:6:30~17:30 11月~ 2月:6:30~17:00 售票时间 上海动物园的售票时间随开放时间不同而调整,一般于闭园前半小时结束。具体为: 3月~ 10月:6:30~17:00 11月~ 2月:6:30~16:30 票价标准 根据上海市物价局批准,自2012年4月1日起,上海动物园执行以下票价标准: 普通门票: 40元/人 学生票: 20元/人【6周岁~18周岁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有效证件购买】 老年票:36元/人【60周岁~70周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购买】 免票规定 离休干部、70周岁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享受免票。 一名成人凭当日门票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或身高1.3米以下儿童。 团体优惠 一、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即组团人数满50人及以上的成人游客团体,可享受八折门票优惠。 即:32元/人 【备注:成人团体中,每位成人可免费携带一名6周岁以下或1.3米以下儿童】 二、旅行社团体 旅行社团体,即由旅行社组织的组团人数满50人及以上的游客团体,包括成人游客团体与学生游客团体,可享受额外折扣优惠,但必须提前一周时间以传真方式进行预约。 其中,学生游客团体的优惠票价为学生票八折,即:16元/人。 联系部门:上海动物园科普宣传科。 预约时间:周一~周五13:00~16:00 联系电话、传真:62697005 特别提示 上海动物园仅在本园正大门两侧的一号、二号售票处销售当日票。游客从其他任何渠道得到的票均非上海动物园有效门票,上海动物园保留追究权利。 服务项目价格表租借: 童车每辆 10 元,押金 100 元 手推轮椅车每辆 10 元, 押金 100 元 ,有效证件 雨伞每把 2 元 , 押金 10 元 出售: 导游图每份 1.00 元 上海市交通图每份 5.00 元 寄存行李: 每件 2.00 元 停车指南: 上海动物园门口停车场较小,约可停放50辆车,另外,动物园大面对面的公交站旁也有一个停车场。但虹桥路中间有隔离栏。根据自驾车的方向,可按下述说明停车: 由东往西,先看看动物园大门口是否有空的停车位?有空位就直接停在大门口。没空位的话,往前到红绿灯处调头转到隔离栏的另一边,往东面开一点,可以看到公交车站旁一个停车场。 注意别停到太里厢。有些TX瞎停,会把通道堵住。 由西往东,到红绿灯处就要提前瞄一下,动物园大门口有空位,就大转,转到大门口的小岔道上再停车。 没空位,就只能往前开,停公交车站旁的停车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