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漈头村 |
释义 | 1 福建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漈头村位于屏南县,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至今千余年历史,是屏南历史上“四大书乡”的领衔者,曾有“屏南好漈头”之美誉。 ◎ 介绍这是个人才辈出之地,仅明清两朝,便有科举人士200多人,参与编撰明朝《永乐大典》的黄童,颇受林则徐关注的“叔侄两进士”,被推宠树榜的“父子三贡生”书香门第等等。而今,书乡崇尚读书之风更甚,“一门双博士”等令人津津乐道的家门幸事层出不穷,漈头依然是屏南的“好漈头”。 这是个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乡村。古时,曾是建宁府通往福宁府、福州府等地的交通要道,是海陆往来的中点,因此,辉煌的历史为漈头留下了许许多人文元素,并很好地保存下来。如今,走进村内,历史遗迹、遗物随处可见。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古祠堂、古寺庙,古墓群、古龙井、古楹联、古牌匾……无不古香古色,古意盎然,令人顿生时光倒流之感。看那数十方刻着“文魁”、“武魁”、“夫妻同百龄”等内容的形形色色的古牌匾,你想,作为漈头人怎不为此感到自豪?看那在清代不足百年的时间里就树起的十多座节孝坊,你想,作为今人怎不为此感慨良多? 其实,漈头村留给人们可值一赏的又何止这些!随便一座古厝,随便一段古墙,随便一条古巷,都充满着穿越历史的质感,若是经村中老者讲解,那这里的故事就会如穿村而过的那条鲤鱼溪里的水,源源不绝,令人情不自禁地发出幽古之喟叹。 ◎ 历史漈头是开放的。历史上的交通要冲地位,使它很自然地接纳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甚至是基督教文化。现今的漈头人也不封闭,只要你感兴趣,走进哪家看文物,主人定会面带从容笑意,搬出一样样被他们视为“传家宝”的东西,满足你的欲望,还会为你讲解,这与自古根深蒂固的农人意识有多大的差异呀!去年,该村举办的民俗文化节,漈头人就表演了传统武术、戏曲等看家技艺,展示了古牌匾、古梧桐树楹联等古物,他们那种毫不遮隐的开放意识,给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福建德化县葛坑镇漈头村位于葛坑镇东部,与桂阳乡涌溪、洪田、彭坑村,杨梅乡安村村毗邻。全村土地总面积18.5l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58亩,林地24674亩,毛竹林2644亩,果园170亩,油茶500多亩,共2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1999年末全村共有179户750人,均系汉族,其中男399人,女351人,劳动力383个。 漈头村地势高低不平,海拔658米,块状聚落,境内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650毫米左右。主要经过溪流为涌溪,牛坪仑山脚下是涌溪水库。史载,李乾龙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从永泰溪峙迁入繁衍族居之传33代,至今全系李姓。村内古迹有古仓,位于下尾洋拱桥内,石状似仓,高丈系,半凿小洞塞一石,摇之能动不能出,传为李公、李泗(讳<乾龙>)封存法器处,称李公仓。十字格是中共闽中特委地下革命斗争时期活动区之一,设有秘密交通站,1944年6月成立中共十字格支部,支部书记李吓鸾于1947年被国民党政府杀害,1951年被追认为烈士。 漈头村有丰富的林业、矿藏等资源,经济以农业、林业和矿产开采为主,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1999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252万元,企业产值10万元,村财收入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9元。食用菌、水果、油茶等农业综合开发得到较快的发展,主要林副产品有茶油、红菇等。漈头村是葛坑乡的三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加大矿藏资源开发力度,把黄金开采作为突破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1995年开通洋山格至漈头长8公里的公路,新村建设也初具规模,共新建住房20座,邮电通讯实现程控化,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现拥有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电视普及率100%,有1所完小,并设幼儿班,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1996年基本实现小康。 3 浙江景宁县澄照乡漈头村漈头村,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南,属澄照乡,距离景宁10公里。辖等漈头、底洋、上泥山3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26户, 407人,其中畲族9人。耕地面积353亩,林地面积4679亩。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1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