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商丘市应天书院 |
释义 | 简介应天书院景区位于商丘旧城之东,在北宋时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的历史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学子们“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开科取士,应天书院人才辈出,百余名学子在科举中及第的竟多达五六十人。 宋真宗时,因追念太祖自立为帝,应天顺时,将宋太祖赵匡胤发迹之处宋州(今商丘)于1006年改为应天府,1014年又升为南京,处陪都地位。1009年,宋真宗将该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后该书院在曹诚等人尤其是在应天知府、著名文学家晏殊的支持下得以扩展。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等一批名人名师在此任教,更是人才辈出,显盛一时,后人还立有《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以兹纪念。 应天书院为北宋时期四大书院之首,旧址位于商丘古城南门外的东城湖内。应天书院的前身是后晋时杨悫所办的私学,后经其学生戚同文的努力得以发展。公元1009年,宋真宗御赐匾额“应天府书院”。公元1043年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 应天书院在历经了辉煌后,在宋钦宗时毁于战乱。直至明朝嘉靖时,御史蔡瑷又在商丘城西北隅以社学改建,沿用旧名。但不久,宰相张居正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下令拆毁天下所有书院,应天书院没能逃过此劫。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知府陈锡格重修应天书院,但短暂的辉煌后又被废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