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伤科诊断 |
释义 | 中医伤科诊断基准之科学化指标研究 黄蕙棻1,冯逸卿2,江素锳3,陈方周4,徐新政5 陈泰佑6,陈朝宗7,罗明江8,黄建荣7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学系1 中国医学研究所3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4 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 骨科2 中医伤科5 台南奇美医院中医部6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院7 林口长庚医院 中医骨伤科8 摘要 近几年来在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的领导下,全台湾除了有中国,长庚两所大学设有中医系所(大学部,硕士班,博士班)外,各大医学中心(长庚,荣总,奇美,慈济,三总……等)以及全国各署立医院均设有中医部(科);加上在中药的管理方面,全面实施GMP中药厂及推动cGMP药厂,1开办中药临床试验中心,2订定中药质量管理规则……等多项宏观现代化施政下,使得中医药的发展有飞跃性的进步,也受到国人的重视与肯定. 但是由于“中医师”的来源与训练背景的差异,使得中医的医疗专业与诊疗水准有相当大的落差,尤其是“中医伤科”3诊断病名的不统一,或者笼统含混不精确,造成民众认知的误解与诟病,甚至因学理基础薄弱,造成误诊,误治,浪费宝贵的健保资源的情形时有所闻. 本计画系以中西结合骨伤科学资料搜集,中西骨伤科学者专家座谈,临床中医伤科医师问卷调查与实地访查的方式进行研究.以订定“中医伤科诊断基准之科学化指标”,以及拟定“中医伤科诊断指标”课程,作为中医师继续教育之教材,并提供全民健保中医伤科审查的依据参考,以确保中医伤科诊疗品质,杜绝不必要的医疗浪费. 关键词:中医伤科,诊断基准,科学化指标 研究主旨 本项计画首先达成的目标为“中医伤科诊断基准之科学化指标研究” 九十五年预定工作目标: 1.搜集中医伤科固有典籍,现行大陆中医伤科教科书,中西结合骨伤科学,西医骨科检查学,肌肉诊断学……相关书籍资料汇整. 2.承上工作以现行ICD-9,ICD-104为基准,拟定中医伤科诊断与西医病名5对照表,西医病名以病理,解剖为诊断基础,中医除了辨病6之外,并辨证分型7. 九十六年预定工作目标: 1.临床中医伤科医师诊疗状况问卷调查,以及实地到访,了解其操作理学检查之能力及应加强事项,预计寄发北,中,南,东共两百份问卷,访问至少二十家(包括各医学中心中医部(科),署立医院中医部(科),基层开业诊所). 2.根据中医文献资料,考量目前中医伤科诊疗现况,以提升中医伤科医疗水准为目标,草拟“中医伤科诊断科学化指标”. 3.召开三次学者专家会议,预计邀请中国,长庚两校之中医教师,荣总,奇美,慈济,各大医学中心,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院区,高雄市立中医医院之中医伤科主治医师……等,以及西医骨科,复健科,物理治疗学之专家学者与会讨论审定“中医伤科诊断科学化指标”. 4.举办三次“中医伤科科学化诊断指标研习会”(北,中,南各一次),日后作为全省巡回讲习之基础,并申请办理学分认证. 5.汇整研究讨论结果,撰写成果报告. 背景分析 台湾于民国84年3月1日开办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而自89年7月起,后续于牙医试办的中医门诊总额支付制度,以及后来从90年7月陆续开始的西医各类总额支付制度,都是卫生署为因应健保财务收支失衡压力所拟定的改善方案之一. 根本提升中医治疗绩效,减少浪费,“增加效率,改善品质”是目前“中医健保”的当务之急.在今年的国医节,主管健保局监委会的石曜堂主任委员,特别对中医界提出“实证管理”8这个政策.实证管理即是在所能找到最完整的研究资料中,得到最佳的经营与管理模式. 中医伤科科学化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落实中医“实证管理”的基础,除了可以提升中医健保之医疗品质,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浪费,更可以突显中医伤科临床技术之优越性,精确化中医伤科临床疗效评估的可信度,进而发扬“中医伤科学术”以嘉惠民众,造福人类. 本会(中华民国中医伤科医学会)自民国八十五年成立以来,有感于中医伤科医疗品质良莠不齐,尤其大部分特考中医师并未接受完整的医学院养成教育训练,临床上沿用“传统”甚至“民俗”的诊断术语,甚至以讹传讹,积非成是,造成医疗品质的低落,民众满意度偏低.故本会从“教,考,用”三方面下手,除了举办全省巡回“伤科学术研讨会”,“伤科手法讲习会”,“伤科诊断学研讨会”……等,并在卫生署补助之下,于民国九十二年完成“中医伤科专科医师制度之建立与展望”专案计画(CCMP92-RD-017)9. 如今更集合北,中,南具有医学硕士学位以上的医学中心“中医伤科”主治医师,西医骨科教授级主治医师,以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生物力学,肌肉生理学……学者,整理“中医伤科典籍”,参酌“中西结合古伤科学文献”,“骨科检查学”,“物理治疗学”10,“肌肉检查学”,“X光骨骼肌肉系统判读学”…….拟定“中医伤科学科学化诊断基准”,通过举办“中西骨伤科学者专家会议”,“临床中医伤科医师问卷调查分析统计”,“实地查访中医师临床诊断技巧操作评估”,确立中医师继续教育之“中医伤科科学化诊断课程内容”,以及参考大陆现行“中西结合骨伤学”之中西结合骨伤科诊断学,并邀请大陆专家学者提供意见,进行此一“中医伤科诊断基准之科学化指标研究”. 实施方法及进行步骤 一,文献搜集与整理方法: 将中医伤科历代固有典籍,现行大陆中医伤科教科书,中西结合骨伤科学,西医骨科检查学,肌肉诊断学……相关资料汇整,进行汇集与分析,研究方法如下: 中医伤科固有典籍研究方法及步骤 1.依据本研究计画之关键词,将中华医典电子资料库,中央研究院电子资料库,依照本研究之关键词查询与中医伤科相关文献. 2.将查列的资料,每一笔有关键词的相关内容,分类汇整,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的目录为基准,将历代的中医伤科病名,诊断作一归纳整理分析. 二,西医骨科,复建科,中西结合骨伤科相关典籍研究方法及步骤: 1.以ICD-9及ICD-10为基准,搜集现行骨科,复建科及大陆中西结合骨伤科学教科书,由西医博士级主治医师审定其病名及定义,以及理学检查,实验诊断的量化标准,并附影样检查图形. 2.理学检查并详附各关节活动角度的量化表.实验诊断包括血清生化检查,尿液常规检查,血液气体分析,血清电解质检查,心电解检查,诊断造影,微生物学检查,如有必要,制成表个以便加以比较区别. 三,中西病名词汇及诊断科学化指标之汇整: 1.利用“问卷调查”与“学者专家会议”检验以上内容之正确性及可行性. 说明: (1)问卷对象为中医师200位,来源包括各教学中心中医部(中国,长庚,荣总,奇美,秀传,北市中医院区,高雄市立中医医院)之主治医师,以及北,中,南,东各县市之开业医师. (2)学者专家预计以西医骨科专家二位(台大骨科刘华昌教授,中医骨科许弘昌主任),中医伤科专家二位(中国医药大学张成国教授,长庚医院杨哲彦主任). 2.问卷调查本计画以自拟之结构式,半开放式问卷为资料收集的工具,属横断式问卷调查研究法(Surrey Rearch).有效度之信度检测,首先是采专家鉴别法,以平均同意度(CVI)80%为基准,建立问卷之专家效度. 3.中西病名词汇及诊断科学化指标之汇整 四,中医伤科科学化诊断指标教材之建立: 计画结果将循以下编排作为中医伤科医师临床诊断之教材: 1.目录 2.相关国际病名分类(ICD-9,ICD-10) 3.现代医学定义及诊断指标 4.中医相关病名及文献出处,包括各证型传统四诊. 成果预估 “中医伤科诊断基准之科学化指标研究”计画,预计达成之成果如下: 一,具体完成内容 本计画以现行ICD-9(ICD-10)(国际病名分类)为基础架构,确立中医伤科诊断与西医病名(注明现代医学定义,中英病名)对照,利用现代医学的成就和科技,以实验诊断,理学检查,影像检查,对中医伤科诊断病名(注明文献出处,中医学理分型)作一番现代化客观指标的对照表. 二,提升中医伤科治疗水准 针对目前部份中医师因未接受完整的医学养成教育导致对中医伤科诊断的混淆,笼统,甚至误诊,本计画成果提供明确的中西骨伤科由病名,病理,理学检查,实验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详实典范性的参考依据.再加上将来电子病历推动中西医资讯共享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伤科的健保医疗品质. 三,提升中医伤科的基础与临床学术研究水准 目前中医伤科因诊断基准模糊不清,亦无疗效评估的准则,造成“疗效评估”形同虚设,无法进一步作学术性的临床研究,本计画完成后将有助于提升中医伤科学术水准. 四,有助中医伤科健保审查,控管,提升品质,减少浪费 诊断基准确定以后,中医伤科的健保专业审查可以减少争议,提高效能.更可以运用本计画提出的各种量化标准作有效的资源控管. 参考文献 1.吕鸿碁,张永贤,林宜信: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话的启动与机制,卫生署中药委员会,民国94年,台北. 2.中医药委员会:张成国主任委员主要施政项目,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91年,台北. 3.张安桢,武春发:中医骨伤科学,知音出版社,民国94年,台北. 4.范碧玉:病历管理理论与实务,合记出版社,民国94年,台北. 5.杨荣森:骨骼肌肉与关节疾患治疗手册,合记出版社,民国94年,台北. 6.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古本. 7.四库全书医部全录,新文丰出版社,民国75年. 8.石曜堂:医疗伦理与医疗品质探讨,第七十六届国医节中医药学术研讨会,2006:1:40-77. 9.杨哲彦:中医伤科专科医师制度之建立与展望,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93年,台北. 10.Rene Cailliet,MD:Soft Tissue Pain and Distribution,合记出版社,民国73年,台北. 11.中医药委员会:87年中医药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中英文摘要汇编,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88年,台北. 12.中医药委员会:骨质疏松的中医治疗,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90年,台北. 13.中医药委员会:台湾中医药的整合与前瞻,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92年,台北. 14.中医药委员会:92年度中医药研究发展计画成果报告中英文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民国93年,台北. Study On The Scientific Diagnosis Standard For Chinese Traumatology Huang Hui-fen1 Yi-Chin Fong1 Su-Yin Chiang1 Fun-jou Chen1 Hsin-Cheng Hsu2 Tai-Yu Chen2 Chao-Tsung Chen1 Ming-Jiang Lo2 Huang Chien-Jung2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1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2 Key words: Chinese Traumatology,Scientific diagnosis,Disease,Syndrom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mote the safety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Chinese Traumatology. Also to increase the availability and affordability of Chinese Traumatology.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rapeutically sound use of appropriate of Chinese Traumatology. We organize and integrate literature and documents belonging to Orthopedics in West Medicine and Traumat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According to ICD-9 and ICD-10, Disease with definition and scientific diagnosis markers will compare with Syndromes also with traditional definition in Chinese Traumatology in our study. The study will help CMDs(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 clear-cut guideline to understand modern clinical thinking process. The scientific diagnosis standard for Chinese Traumatology will deliver useful information to the Bureau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control and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Traumatology. After all, the study will promote the clinical trial and clinical evaluation of Chinese Traumatology with evidence-based.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