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伤科接骨片 |
释义 | 伤科接骨片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骨伤科临床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补肾壮骨等功能。 伤科接骨片-基本信息通用名称:伤科接骨片汉语拼音:Shangke Jiegu Pian 成份红花、土鳖虫、朱砂、马钱子粉、炙没药、三七、海星、炙鸡骨、冰片、煅自然铜、炙乳香、甜瓜子。 功用与性状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壮骨。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至棕褐色;味苦,腥。 主治与用量主治用于跌打损伤,闪腰岔气,伤筋动骨,瘀血肿痛,损伤红肿 等症;对骨折患者需经复位后配合使用。 用量口服。成人一次4片;十岁至十四岁儿童一次3片。一日3次,以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 药理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肝主筋,肾主骨髓”。说明骨折势必造成正气的耗损,而筋骨的修复又主要依靠肝肾气血的充养。伤科接骨片是采用现代仿生学原理与传统中医学理论相结合,以具有极强再生能力的天然海洋药物海星和素有“以形补形”著称的鸡骨为主药,配以三七、红花等伤科要药精制而成的新型骨伤科中成药。符合中医“祛瘀活血而不伤正”、“先逐去瘀血和营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接”、“去瘀生血气,瘀去新骨生”的基本法则,也符合西医补钙,促进骨细胞再生等理论,对骨折伤筋的初、中、后三期合而治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和营生新,续筋接骨,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的功能,适用于新旧骨折、软组织扭挫伤、骨质疏松症和多种关节疾病。列为骨伤科首选常用药品。 注意事项1.本品不可随意增加服量,增加时,需遵医嘱。 2.孕妇忌服。 3.十岁以下儿童禁服。 4.运动员慎用。 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3~66μm,外壁有齿状突起,具3个萌发孔。树脂道碎片含棕黄色分泌物。体壁碎片棕色或棕红色,有圆形毛窝,直径8~24μm,有的具长短不一的刚毛。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非腺毛单细胞,多碎断,壁极厚,木化,基部膨大似石细胞。不规则形碎块,无色,有光泽,完整者表面有圆形窝孔,多数碎块边缘呈半圆环状,有突起。 研究研究一目的 观察伤科接骨片对模型家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变化的影响。 方法 选用36只雄性新西兰家免,均复制成单侧桡骨中上1/3标准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伤科接骨片组,每组18只,每组再分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于术后第11、21和35天分别处死各亚组动物,取肾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测定肾组织TGF-β1表达含量。 结果 第11天和第21天时伤科接骨片组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或P〈0.01);第35天时伤科接骨片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伤科接骨片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肾组织TGF-β1表达水平有关。 研究二目的 探讨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 12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及30只SD系模型大鼠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服用伤科接骨片,分别观察患者肿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密度以及大鼠骨组织学、形态计量学和骨折愈合质量参数变化。 结果 伤科接骨片能加快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肿痛缓解,增强ALP活性,使骨密度增加1.28%;大鼠成骨细胞增多,骨小梁体积增加,骨折愈合点增加73.6%,愈合面积增加66.0%。 结论 伤科接骨片能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 研究三目的 研究伤科接骨片对家兔胫骨骨折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骨折对照组和实验组,取骨折对照组和实验组制成家兔骨折模型。实验组予基础饲料和伤科接骨片,其余两组仅予基础饲料。骨折后第10d测定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与正常组对比,骨折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升高,而实验组除血沉外,其余各项与正常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伤科接骨片能有效改善 标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 (标准编号:WS3-B-3044-98-2011) [鉴别] 应具备伤科接骨片的显微特征 [性状] 应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至棕褐色;味苦,腥。 [检查] 崩解时限 应在1小时内 [检查] 细菌数 应不得过10000cfu/g [检查] 霉菌和酵母菌数 应不得过100cfu/g [检查] 大肠埃希菌 应不得检出 [检查] 沙门菌应不得检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