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汕尾镇 |
释义 | 汕尾镇,原为海丰县所辖乡镇,位于汕尾市区东北部,依山面海,资源丰富,是汕尾老区闹区,人口密集,商贸活跃,交通方便。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现为汕尾市凤山街道办事处。 历史沿革汕尾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汕尾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至汉初,汕尾全境均属南海郡博罗县地域。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置海丰县。为汕尾地区有县级建置的开始,距今已有2110年。元代,汕尾地区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属广东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县治在东海(今陆丰东海镇),海丰、陆丰两县同属惠州府。民国初年,隶属广东省潮循道,民国19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区。 解放以来,海丰县行政区域经过划大区、乡,撤区并大乡、高级农业社、人民公社和政社分设,建立乡政权等阶段的沿革、变化和调整。调整和设置的情况如下: 1950年,海丰县设立7个区和汕尾镇,辖5个乡级镇(海城镇、公平镇、联平镇、可塘镇、捷胜镇),44个乡。 1961年,海丰县改设为3个区:海城区、汕尾区、高潭区。辖2个镇(海城镇、汕尾镇)、30个公社。 1963年,全县合并公社,改设为1个镇,18个公社:汕尾镇、海城、三新、公平、黄羌、梅陇、鮜门、鹅埠、赤石、红草、马宫、赤坑、田墘、遮浪、捷胜、可塘、联安、陶河、东涌公社。 1964年春,汕尾镇划出香洲公社,全县为一个镇,19个公社。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并入汕尾镇,全县有2个镇;22个公社。 1988年1月,汕尾市及汕尾市城区成立;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市城区,现为凤山街道办事处。 现状凤山街道(即原汕尾镇)自1989年3月建办事处以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总面积13.79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七万人。1997年全街道社会总产值26805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4374万元,人均收入2924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4.7倍、5.4倍、4.3倍。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今日凤山,政通人和,百业俱兴,一派生机。 凤山街道现有叠石山工业用地2万平方米,可发展‘三高’农业用地466.7公顷,屿仔岛周围四面环海,自然风光绮丽宜人,开拓度假村十分有利,凤山已经成为一块宜农、宜工、宜商和发展旅游事业的黄金宝地。 气候特点全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历年平均气温21.10C,年最高气温38.50C,最低气温1.60C;最高日降雨量475.7mm,年平均降雨量1029.6mm,年平均相对温度80%,年平均气压为1019.6毫巴;年平均日照量2179小时,日照率49%;每年5月10月为台风影响期,年均风速3.4m/s,一年四季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语言文化汕尾毗邻珠江三角洲,又毗邻香港,加之香港电视节目的影响和省内人口流动,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一辈,大多具备粤语交际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响又保持着海陆丰传统习俗。 戏剧: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 民间文化:滚地金龙、陆丰皮影戏; 5项目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歌舞:汕尾渔歌、海丰麒麟舞、钱鼓舞、陆丰皮影戏、河田高景。 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汕尾9项目全入选。 物产资源水产、矿产、水力和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汕尾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是广东省著名的渔场之一。龙虾、膏蟹、鲍鱼、鱿鱼等名贵水产种类繁多,渔业产值居全省之首。境内鱼、虾、蟹、贝、藻类齐全,渔业生产已有数百年历史。 一般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达200多种。大量生产的有蓝园参(池鱼)、海鲶(赤鱼)、竹夹鱼、鲇鱼、大眼鲷 (目鲢)、大甲参、石斑等。甲壳类有墨吉对虾、近缘新对虾等。贝壳有近江牡蛎(蚝)、翡翠贻贝、蓝蚣等。藻类有广东紫菜、鹅掌茶等。 主要有花岗岩石料、石英玻璃砂、高岭土以及硫铁矿、铁、钨、锡、铋、铜、铝、锌、硅石、水晶石等。高岭土储量达8000万吨,其三氧化二铝含量大于 40%的约4000万吨以上。优质石英砂资源更为丰富,储量达 2000万吨以上,含硅量达98%,均具有开发利用的良好条件。 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莲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龙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种。香炉桔是汕尾市特有的优良无病苗木材料。 造船、轻工业和手工业发达,鱼钩畅销国外。市区三面临海,依港而立,海运四通八达,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口岸之一。具有亚热带海滨独特风光,有“广东沿海旅游黄金海岸”之誉。 土特产品 [汕尾市区] 海鱼、海盐、龙虾、膏蟹、鲍鱼、鱼钩 [陆丰市] 海鱼 [海丰县] 海鱼、海盐 [陆河县] 柿饼、青梅、黄榄。 经济建设汕尾建市以前,汕尾鱼钓厂,在当时是世界闻名的,全世界有60%的鱼勾出自这里。湛江海洋大学的前身“广东海洋学校”也是在汕尾镇。汕尾四大工厂在海陆丰地区也是挺有名气的。 汕尾市汕尾建市以后,把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业的发展。以“三资”、“三来一补”企业、乡镇企业为突破口的工业建设全面拉开。从此,汕尾的工业进入了一个高速、稳定发展的时期。目前,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项目已在汕尾扎根、开花、结果,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服装、食品、饮料、制鞋、化工、工艺等多种行业的工业体系。1998年,全市工业产值103亿元,比1987年增长16.8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