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汕头林百欣中学 |
释义 | 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创建于1988年秋,是香港知名实业家林百欣先生伉俪捐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95年4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学校简介学校环境学校占地36132平方米。拥有教学楼、科学楼、大礼堂、体育馆、教工宿舍楼等五大建筑,总建筑面积28518平方米。校舍建筑风格独特,校园布局合理,保持美化、绿化、净化,环境优雅。学校设备设施齐全,体育场地、实验室、功能室等配套齐备,各教室都配备多媒体平台,适应教学需要。2001年建成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系统,2004年又建设塑胶运动场,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硬件设施。学校现有36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300多人,教职工114人。 学校地址校徽学校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协作创新、精简高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形成了“爱校爱生,敬业奉献”的良好师风。教职工中中共员41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36人。教职工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校长、拔尖人才、优秀园丁等优秀分子多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严谨治校,和谐发展,力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环境育人”的教育特色和“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教学特色。学校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确立了“以学科课程为主体,以活动课程为两翼”的主体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涌现了多方面的人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以此增创德育新特色;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教科研工作,现已承接全国、省、市等各级课题十多项,均已取得一定成果。2004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实验学校。 办学宗旨2000年以来以曲丽敏校长、边华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秉承学校七十多年丰厚的积淀,确定了“为成功的人生奠基”的工作主旨,具体细化为“高举一面大旗、突出两个办学目标、实现三个创新、提供四个保障、达到五个落脚点”,并以阳光工程、绿色工程、基建工程、数字化校园工程、校园无边界工程、希望工程等六项工程为实施载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办学理念上逐步实现六个转变:即由追求办成国际知名学校转变为办成人才辈出的学校;由追求象牙塔式的高雅转变为向社区开放,贴近民众的朴实;由以约束为主的制约机制转变为以褒奖为主的激励机制;由催生和包装少数骨干教师成为名师转变为创设人才成长的环境,促进所有教师自我成长、自主成才;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德育转变为全体教职工全员育人;由注重艺术体育特长生培养转变为促进全体学生艺术体育素养的普遍提高。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严谨治校,和谐发展,力创特色”的办学理念,在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潜移默化、环境育人”的教育特色和“因材施教、全面育人”的教学特色。学校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确立了“以学科课程为主体,以活动课程为两翼”的主体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使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发展,涌现了多方面的人才,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等工作,以此增创德育新特色;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教科研工作,现已承接全国、省、市等各级课题十多项,均已取得一定成果。2004年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学校管理机制实证研究》的实验学校。 师资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协作创新、精简高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形成了“爱校爱生,敬业奉献”的良好师风。教职工中中共党员41人,高级教师32人,一级教师36人。教职工中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优秀教师、省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校长、拔尖人才、优秀园丁等优秀分子多名。 优秀教师胡平男,中学生物高级教师,1981年12月于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任教高三生物科教学十年,高考成绩突出。曾担任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副校长、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现为区教育局副局长、局党委委员、汕头林百欣中学校长、校党总支书记、汕头市陶研会副会长、区政协委员。先后各两次被评为汕头市优秀校长和龙湖区劳动模范,被授予市优秀共产党员、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有多篇论文在国、市、区发表。洪参加省高中数学竞赛获全市(含潮阳、南澳)一等奖的第一名、第二名;并获省二等奖;在同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这二位学生又创佳绩,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1989年9月由国家教委、人事部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6年获“市优秀教师”称号;1999年被授予“南粤杰出教师”称号(为全省中学系统五人之一),并由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发给奖金。2001年9月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并发给奖章。 陈宏智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大学毕业,现任汕头林百欣中学副校长、党总支委员、工会副主席;长期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和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效果良好,深受好评;主持、参与各级的课题研究,其中有《中学历史导学法探索》、《中学历史教学特点方法探索》、《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学校管理机制的创新》等;撰写的《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加大力度抓教科研》、《学会会教教会会学》、《构建德育框架形成育人合力》等多篇文章发表于区、市和省级刊物;先后被评为龙湖区优秀教师、汕头市优秀教师、龙湖区“三有一好”优秀共产党员、汕头市“四五”普法工作者先进工作者、龙湖区优秀校长。语文读写创教学改革实验》、《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等的实验研究。近十年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和市、省学术年会上交流的论文二十多篇,编写了全省通用的《升中语文试题分类精选精析》一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与主编《创新实践的魅力》一书(开明出版社出版)。《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报》和广播电台多次报道其事迹。其事迹被载入《中国当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览》(前国家教委编)、《闪亮的轨迹》(市委组织部编)。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优秀园丁”、“优秀知识分子”、“先进劳动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获省“陶行知奖”、省“实施好女儿童规划先进个人”称号、省“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和奖章。现被列为市管优秀专家、拔尖人才。 蔡浩忠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学物理高级教师。1943年出生于汕头市区。1967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从事多年中学教育工作后,于1988年调入汕头林百欣中学担任高中物理教师,现任教导处副主任。他从教30多年以来,爱岗敬业,善于学习,教学深受学生欢迎。1989年被评为“汕头经济特区优秀教师”,2000年被授予“汕头市优秀教师”称号。 黄秋明,男,汉族,中学地理高级教师。1947年8月出生于普宁市,1972年汕头地区师范毕业,1982年韩山师范中文专科毕业,1984年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培训结业。1988年调进汕头林百欣中学任地理教师,现任学校党总支组织委员、行政党支部书记、总务处主任。任教37年来,积极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以熟练的板书技能、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准确的语言表述,深爱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撰写论文《气象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获市优秀奖,并发表于《广东教育》1999年第一期;《注重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表于《汕头教育》1998年第二期。1995—2002年连续8年被龙湖区教育局党委评为优秀党委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汕头市先进园丁。 田小明男,中学地理高级教师。1959年出生于四川邻水县,1983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现任汕头林百欣中学地理教研组长。他从教以来,爱岗敬业,善于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多次承担市、县(区)级教学公开课。省级以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来汕后,论文《导学法在“水资源的利用”一节中的运用》发表于《地理教育》99年5期;《地理知识信息处理的原则和方法》发表于《地理教学》2000年3期,并获广东省优秀论文二等奖;《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发表于《地理教学》2003年1期;《高中地理教学中“纲要信号”幻灯片运用研究》获广东省优秀论文一等奖;《高中地理创造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模式探索》获汕头市优秀论文二等奖。 学校特色自2004年实施新课程以来,林百欣中学在学校美术教师黄福生老师的带领下,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篆刻艺术教育,将篆刻艺术引入美术课程。在学习中,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篆刻技巧,还及时加入了情感教育的内容。从篆刻中,学生们一方面有动手的能力,一方面了解了我们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并可以通过篆刻来提高艺术欣赏的能力。 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对篆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一个介绍,然后确定一个主题,比如说他确定的主题叫“感恩之印”,学生把自己对父母、对朋友的感激的、祝福的、激励的话写出来,化为篆书,然后印石、刀刻出来,印好这个印,赠送他的父母或者朋友,父母和朋友再写上他们的感言,然后学生再拿着带有父母感言的这方印再交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话语、刻出的这方印以及父母感受的评语对这个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教学的几个环节就落实到一方印上,而在整个的各个环节,是贯穿着18个学时来把它完成,这就是它和义务教育不同之处 2005年11月,林百欣中学高中部的171名学生进行《三字经》的现场篆刻演示,让学生们用传统艺术手法再现我国古典著作,林百欣中学无疑找到了一个将知识性、教育性融为一体的好办法。在同学们挥动着手里的篆刻刀中,一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油然而生。 2007年9月,林百欣中学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活动“感恩我师”现场篆刻,以此表达对老师不尽的感激之情。在悠悠流淌的古筝声中,110多位学子齐齐挥动刻刀,为自己亲爱的老师刻一枚印章。同学们拿着印石,挥动刻刀,一笔一划、聚精会神地雕刻着,他们要篆刻自己最崇敬的老师的名字,并把它作为特别的礼物送给老师。同学们刻好了,用红艳艳的印泥一印,老师的名字就印在早已准备好的纸张上,接着同学们又写下了感谢师恩的一句话。老师们拿到这个凝聚着真情的礼物时,也特别回赠了同学们一张“收藏证”。 教学质量面对学校处于新区,生源较差的实际,近年来,学校着力实施“两个提高”工程——“提高教师塑造加工能力,提高学校塑造加工水平”,教学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均在90%以上,尖子生不断增多,在2005年高考中,上一批线达14.1%,上本科线达50.8%,上省线(3A线以上)达68.5%,上线率为92.5%。 学校学子成绩面对学校处于新区,生源较差的实际,近年来,学校着力实施“两个提高”工程——“提高教师塑造加工能力,提高学校塑造加工水平”,教学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均在90%以上,尖子生不断增多,在2005年高考中,上一批线达14.1%,上本科线达50.8%,上省线(3A线以上)达68.5%,上线率为92.5%。学校先后获得了省侨资学校办学优秀成果奖、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绿色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市文明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集体荣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汕头教育》、《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和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的管理经验和办学成绩。 目前,学校正深入开展内部管理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倡导科研兴教,朝着高质量、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11年高考情况(一)夺取了大面积丰收,多项数据取得历史性突破。 1.上线总人数649人,比去年增加73人,上线率居全区之首; 2.上本科率61.1%、上省线率达80.3%,均创我校历史新高。 (二)各批次上线人数居全区首位,上省线人数大步跃进,第一批上线人数增幅较大,进一步提高我校高考成绩的含金量。 1.上第一批录取分数线人数54人(比去年增加16人),其中普通生上一批50人,占全区同类一批人数96.2%; 2.上本科线学生434人(比去年增加97人),占实际参加高考学生数61.1%,比去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3.上省线人数570人(比去年增加94人),占实际参加高考人数80.3%。 (三)涌现了一批尖子,显现了学校较强大的加工塑造能力。 总分600分以上学生共8人(文科2人,理科6人),其中,纪雄发同学理科总分627分,刘丹琪文科总分608分,分列全区第一名。 (四)体艺特色再创效益,特长生成绩喜人。 本届特长生有4人上一批,15人上本科线。这是我校体艺教育的又一硕果。 学校荣誉1995年9月授予‘省三防知识教育先进单位’称号1995年12月授予‘省电化教育工作优秀等级学校’称号 2000年4月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 2001年五月授予‘省绿色学校’称号 2004年汕头市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 2011年12月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第四批推广示范学校”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