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汕头东部城市经济带 |
释义 | 汕头东部城市经济带包括新津生活区、新城市中心区(CBD)、生态公园区和莱芜综合区等四大功能区。 现已启动新津片区建设,同时抓紧莱芜片区和新溪片区的海堤建设,形成两头推进的格局,把东部城市经济带建成汕头的中央商务区,建成世界有名、国内一流的生态型海滨新城。 定位与规模新津片区位于东部城市经济带与现状主城区的结合点,功能定位为:汕头海湾门户,东部城市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集商业、文化、旅游、体育于一体的城市游憩商业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高品质滨海住区。 据《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津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771亩,扣除原已出让等用地,新围填建设用地总面积约4500亩,其中可开发建设用地近3000亩(含住宅用地,商住用地,居住区级的幼儿园、停车场、广场、市政、绿地、道路、市场及其他公共设施,经营性市级公建包括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旅馆业用地、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结构功能结构为“1+5组团式布局结构”。 即一个市级公建组团和五个居住生活组团。 景观结构为“一心一带两轴”。 “一心”为公建中心区内的市级绿化公园,是片区的景观中心。 “一带”为位于规划区东部、贯穿南北的韵水景观游憩带。 “两轴”分别为位于公建中心区内的中心商业景观轴,和位于片区中部横穿片区东西向的居住生活景观轴。 规划采用点、线、面绿化系统布局原则,强化片区主入口景观效果。充分利用片区三面临水的区位优势,结合“水韵之城”的规划意念,将片区打造成未来汕头滨海高尚住区。 堤路结合方案规划滨海大道起点位于中泰立交桥,经韶山路下穿海湾大桥后连接蓝水星主题公园环路,在现状外导流防砂堤起点处,沿防潮大堤向东南延伸,至用地东南端转向东北方,一直向东北延伸至澄海莱芜。 规划滨海大道采用高路方案,即滨海大道位于防潮大堤上部。防潮大堤总宽90米,其中,道路宽度60米,设双向8车道,标高6.12米,防浪墙顶标高6.92米;防潮大堤内侧设30米斜坡景观带;堤外护坡设2条观光车道,标高2.15米。 项目内容项目内容: (1)新津河口左岸部分堤段及河道开挖; (2)新津片区内堤围(含西侧已建海堤加固改造)、涵闸、主干河涌、市政干道及电力、给水、排水、排污、通讯、燃气等相应配套; (3)新围填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吹填及平整工程; (4)汕头港和航道疏浚工程。 投资费用据初步估算,项目投资总费用(静态)约35亿元,包括: (1)工程基建费用约26亿元,其中市政配套约10.5亿元,水利工程约10.5亿元,土地吹填工程约5亿元; (2)项目其它费用约9亿元,包括海域使用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海域使用赔偿、征地补偿及有关税费等。 区划功能东部城市经济带是“三大经济带”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它以河口治理、海堤建设为切入点,近期规划从海湾大桥东侧汕头港导流防沙堤始,至澄海莱芜岛止,呈带状区域,东西长13公里,南北纵深约1.5~2.5公里,规划建设百年一遇海堤和堤路结合高标准滨海大道,堤围内开发利用滩涂近2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汕头市未来的城市中心区,以行政办公、高端商贸、总部经济为主,兼具居住、文化、金融、商业、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新城区。项目的建设开发将大大提高城市防洪、防潮、排涝能力,改善排涝面积131.2平方公里,同时又能有效缓解汕头人多地少、城市发展空间狭小的矛盾,实现由内海湾城市向海滨城市的转变,强化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彰显生态型海滨城市的特色魅力,是一项站在汕头历史发展新起点上谋划长远发展的宏大工程,是破解发展难题、破解制约汕头发展瓶颈的一项重要工程,是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的重大实践。 省委、省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多次要求从汕头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明确指出,东部城市经济带是汕头今后发展的根本出路,解决了汕头生存发展的问题;是汕头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实施。 新津生活区新津生活区——集居住、文化、休闲于一体,具有内湖岛屿群式景观特色的海滨生态新城区。 新城市中心区新城市中心区(CBD) ——以汕头市未来的商务中心(CBD)和行政中心为主体,兼有居住功能的城市中心区。 生态公园区生态公园区 ——集湿地公园、玩具主题乐园、动漫乐园和体育公园于一体的海滨生态休闲娱乐区。 规划提要新东区分区规划范围:南至南海,西至新津河,东至外砂河,北至新津河与外砂河的交汇处,现状总面积56.83平方公里,规划总面积65.10平方公里(包括填海部分)。规划期至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5年~2010年;中、远期为2011年~2020年。 新东区的规划建设以“一片三区,总体协调”为主要指导思想,以“绿岛水岸,滨海水城”为整体设计理念,以“建设城市新区和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城市东部经济带”为规划建设目标,通过用地布局的规划,形成“环河面海、一岛多片”的空间布局形态。 汕头市新东区位于中心城区东部,即外砂镇和新溪镇的行政范围,三面河海环绕,是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带的重要发展区域。新东区将充分发挥用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建成汕头市北岸新城、新城市综合功能片区、城市中心区所在地,并赋予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住区、教育园区、特色工业、效益农业、交通门户的城市职能。 规划片区根据规划,新东区分成外砂、新溪、滨海三个片。 外砂片以汕汾路(324国道)为主要轴线进行用地整合,调整用地功能,形成明显的功能组团,国道南侧用地形成外砂片中心区以及居住区,国道北侧至高速公路出口区域形成集中工业区,体现规模化效益。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北地区,注重生态建设,利用两河交汇的地形形成沿河外环线的绿化走廊,建设以大衙村为代表的一批环境优美的村庄。该片区定位为现代化城镇(区),汕头市毛织服装、食品加工、轻工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心城区东北部对外交通门户和枢纽。 新溪片在规划凤东路以北地区形成一个有部分村镇和镇办工业组成的村镇综合组团;凤东路以南、金鸿公路以北、东兴路以西地区是新溪镇中心,建设量密集,通过整合、完善配套,形成两个居住组团;东兴路以东地区作为区级工业区,这部分地区用地条件良好,有规模化发展的基础。该片区定位为现代化城镇(区),汕头市龙湖区新兴工业基地,效益型农业基地。未来的发展应优化和集约控制兼顾。 滨海片在金鸿公路以南、填海区以北重点发展居住功能,补充汕头东区房地产用地的紧缺,以主干道划分形成三个居住组团;东部结合汕头教育需求,形成教育园区;填海区部分重点建设生态型中央商务区,配套部分高档次居住用地和度假用地,形成一个城市中心组团和两个居住组团。该片区定位为城市中心区所在地,生态型城市中央商务区,现代化滨海住宅新城,汕头市教育园区所在地之一。未来的发展应采用高标准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模式。结合河口治理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大堤和海滨路(市政大道),形成填海用地,建设生态型中央商务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教育园区、现代化大型居住区,成为代表汕头市城市亮丽形象的地区。 建设目标新东区近期将加速片区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启动东部城市经济带规划建设,初步发展新城市综合片区,为实现片区远期发展目标打下基础。远期将配合汕头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化进程推进等目标,高标准建设,使片区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主体构成部分,城市的重点地区和新城市中心综合功能片区。如何实现分期建设目标,该规划提出要加强新东区和汕头北岸东区的沟通联系,最大限度接受东区辐射,加速一体化进程,使新东区尽早真正融入中心城区,同时配套推进体制调整,加大城市化进程力度包括降低连通门槛、提升人口素质、推进行政调整等。对于片区中北部的外砂片和新溪片,应控制村居建设无序扩张、有效引导城市化建设,整合用地、提升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规模化的工业园区和城市型的居住区,土地利用以优化、整合为重点。对于片区南部的滨海片,未来发展以跨越式的模式为主,配合东部城市经济带的建设,着力建设城市新区、新城市中心区等。 基础建设新东区在近期的5年期间,将在用地建设、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安排一系列的建设项目。其中,用地建设包括原镇中心区用地进整合、改造及配套完善;原有零散工业用地拆迁并合;教育园区启动建设;东部工业园区启动建设;金叶岛东房地产项目规划建设;金鸿公路中段南侧新津路西的商贸金融(优先安排酒店商务)用地规划建设;部分市级医疗项目规划建设等。道路交通包括金鸿公路道路配套设施完善及与金砂路连接;新津路改造拓宽;凤东路规划建设;其他联系性道路和支路的配套建设等。基础设施包括建设金鸿公路、凤东路给水干管;建设新津路排水箱涵;扩建外砂110KV变电站;新建新溪110KV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加固上蓬围江、海堤等。 建设进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工程——东部城市经济带项目,80个亿的贷款额度已顺利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审批。到2010年3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将力争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新溪和塔岗围两片区海堤抛石合拢和防护;年底前,初步形成约8平方公里以上陆域面积,同时逐步加高海堤,全面推进海堤建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