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汕头 |
释义 |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全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是沿海开放城市和著名侨乡。 中文名称:汕头 外文名称:Shantou、Swatow、スワトウ 别名:鮀城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广东省 下辖地区:金平、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 政府驻地:汕头市金平区跃进路28号 电话区号:(+86)0754 邮政区码:515000 地理位置:广东省东南部、粤东中心 面积:2064平方公里 人口:2008年总人口506.57万人 方言:潮州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汕头外砂机场 火车站:汕头火车站 车牌代码:粤D 市花:金凤花 著名高校:汕头大学 城市地标:汕头海湾大桥、汕头礐石大桥等 市委书记:李锋 市长:郑人豪 经济(综合实力 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 固定资产投资 上市公司) 文化艺术(潮汕工艺 潮剧潮乐 潮汕物产 潮汕民间习俗 地方方言) 教育(汕头大学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建设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公益) 简介简介汕头拥有亚洲第二大的南澳风电站,国家级电动汽车试验基地,中国扬琴研发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国际海缆登陆站。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经济特区,较大的市 汕头大事记1981年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7月13日,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揭阳、饶平、澄海、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 1983年7月20日,汕头被列为开放城市。 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0年2月8日,汕头市授予李嘉诚、庄世平先生“荣誉市民”称号。汕头大学举行落成典礼。 1991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从52.6平方公里扩大到234平方公里。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决定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设置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 1997年7月20日,广梅汕铁路全线贯通。 1997年8月6日,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在汕头举行。400多位华人物理学家与会。 1998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莅汕考察。 1998年6月3日,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长度最长、途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海缆系统———亚欧国际海底光缆在汕头登陆。 2000年2月,国家环保总局授予汕头市“国家环保模范城”称号。 2000年9月,汕头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通过“国检”验收。 2001年2月26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市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快汕头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研究如何整治好汕头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 2001年5月16日,市委书记李统书在市委常委扩大会上提出“重建信用重塑形象是新世纪汕头的生命工程”。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协调会在汕头召开。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调整汕头市行政区划,设立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 2003年4月11日,经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批准,汕头成为国家跳水项目单列城市,将作为跳水项目参赛单位参加中国游泳协会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2003年7月7日,由教育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汕头大学联合承办的首届“长江学者论坛”在汕开幕。 2007年6月25日,南澳海域发现古沉船“南海Ⅱ号”,船上及四周约有古瓷器上万件。这是汕头市海域水下的重大发现,充分证明南澳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出海口之一。 2008年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莅汕考察,充分肯定汕头和粤东地区的新变化,对汕头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2008年5月10日,奥运圣火耀汕头。 2008年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在台北签署4项协议,其中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把汕头列为大陆对台开放的港口之一。 2009年,汕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 2009年1月18日,广东汕头———台湾海上直航班轮航线成功首航,汕头港实现了海峡两岸海上直航。 2009年10月25日,汕头机场对部分外籍飞机开放。 2010年2月2日,首家进入汕头机场的外籍航空公司——新加坡捷星亚洲航空公司开通新加坡——汕头的直飞往返航线。这是汕头机场首条由外籍航空公司执飞的国际航线。 2011年5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汕头正在快速的发展,计划在几年内完成新城市的发展。 2011年12月14日,外砂机场转场。 2011年12月15日,潮汕机场通航,外砂机场成为纯军用机场。 汕头市花1982年12月,由汕头市民直接投票推选,经市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金凤花为汕头市市花。1983年月,在汕头市图书馆举行市花命名大会。金凤花,苏木科苏木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丛植或成带状值于花篱。全年开花,娇艳夺目,市区多有栽植。 1996年决定再增选多一种市花。经市民投票,从兰花和角花两个候选花种中推选出兰花作为另一种市花1997年1月,市政府确认兰花(指兰科兰属中墨兰、春兰、四季兰、寒兰、蕙兰等地生兰)与金凤花并列为汕头市市花。汕头养兰历史悠久,兰花富有顽强生命力、高洁形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代表特区人的精神风貌,又是潮汕特产,荫生,品种多,与金凤花相映成趣。 友好城市日本岸和田市(友好城市) 加拿大圣约翰市(友好城市) 越南芹苴市(友好城市) 澳大利亚费菲市(友好交流城市) 韩国平泽市(友好交流城市) 马来西亚新山(友好城市) 历史沿革汕头市区古为潮汕滨海冲积地。宋朝已形成村落,属潮州府揭阳县。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十几万人从莆田移民现潮汕各地。在唐朝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移到此,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头。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就关注过汕头,说汕头是中国当时除已开放的五口通商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见《马恩选集》第二卷第38页第4行)。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汕头地区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汕头、揭阳分设地级市。 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从2011年5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汕头市,别名“鮀城“,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位于东经116°14′至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饶平,北邻潮州潮安,西邻揭阳、普宁,西南接揭阳惠来,东南濒临南海。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 地理人文特点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和越南芹苴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0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目前,汕头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6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54人,人均耕地面积0.14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汕头市地方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地方方言为潮州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而著称于世。 自然条件汕头属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县23个、潮阳区1个、汕头市区12个、澄海区2个、汕头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资源矿产截止2009年3月,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着特征是中生代侵人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 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 截止2009年3月,全市土地资源224438.7公顷。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交通公交2011年,汕头市投入全新的400多辆公交车,同时开通新的线路,使运营线路达到88条。 因汕头市公交系统内部问题,目前公交车支持公交公司IC卡、中国移动鮀城通,但暂不支持岭南通。 铁路广梅汕铁路全长480千米,1991年1月动工,1995年7月铺通,9月27日投入货运,12月28日投入客运。汕头站为广梅汕铁路的终点站。 厦深高铁预计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虽厦深高铁在潮阳区谷饶镇设立站点潮阳站,没有在汕头市区设立站点,但汕头市区与厦深高铁已确立建立双向对接的联络线。 公路干线高速公路有深汕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以及在建的汕昆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等。公路有广汕(324国道)、汕揭(206国道)、官汕、潮汕干线等,通广州、梅州、厦门市。 汕揭高速公路连接潮汕机场 航空区域性机场已经迁往揭阳,汕头市区主要以机场快线驳接,主要有以下几条线路: 机场快线 汕头东线、汕头西线、澄海线、汕头南线(潮阳、潮南) 机场高速:汕揭高速公路 原汕头外砂机场的民航航班将全部搬迁到约1小时车程之外的揭阳潮汕机场。自此,1000 多万潮汕地区老百姓和1000 多万海外潮汕侨胞有了新的民用机场,而汕头机场转场后将不再作民航用途。 港口汕头港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是中国沿海5个港口群中的主要港口之一,拥有5000吨级以上泊位3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与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的272个港口有货运往来,担负着粤东、闽西南、赣南地区对外贸易进出货物的运输。 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而且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仅187海里、台湾高雄仅160海里。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是大陆对台开放的港口之一。汕头已于2008年1月18日开通汕头至高雄货运直航。2008年5月6日开通汕头至台湾客运直航。 汽车客运市内设有不同汽车站,当中规模最大的是由政府注资八千万的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该站在2003年10月18日开幕后,不足一年于2004年4月1日结业,后在2008年再度启动。 而汕头市汽车总站是过去较长时期内,汕头市唯一一家国有的客运企业,规模仅次于现在的客运中心站。在2008年重新启用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之前,汕头市区内有多个过渡性临时客运站配客点,金砂东站人流量为当时几个临时站中最大。但依据2008年2月19日汕头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参5],在2008年4月20日,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重新启用汕头市汽车客运中心站的同时,其它位于客运中心站覆盖范围内,包括市金砂东汽车客运站和迎宾临时配客点在内的7个客运站及配客点,均被要求于2008年5月31日前撤销。 桥梁隧道 汕头海湾大桥,位于汕头市龙湖区东部出入口妈屿岛海域,南接深汕高速公路,北联汕汾高速公路,是全国第一座大跨度现代化悬索桥,全长2500米,历时4年建成。 汕头礐石大桥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部出入口,是继海湾大桥后又一座连接汕头市南北城区的大型桥梁。大桥为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全长3500米,比海湾大桥长1000米,桥宽30米,双向6车道,主桥两侧设观光人行道,主跨通航净高38米。 南澳跨海大桥,位于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围,全长11.08公里。将于2012年通车。 苏埃湾过海隧道,将于2012年3月15日开工,预计2015年4月开通。 人口区划人口2008年,汕头市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辖32镇37街道,辖541个村委会和512个居委会。民族以汉族居多,约占99.9%,还有畲族、壮族等10个少数民族,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1118人。 金平区 人口:744600人,面积:108.71平方公里,辖17街道、166个居委会:金砂、东墩、东方、大华、石炮台、金厦、广厦、歧山、月浦、新福、乌桥、光华、永祥、海安、同益、鮀莲、鮀江街道。 龙湖区 人口:380000人,面积:103.58平方公里,辖5街道2镇、32个村委会和78个居委会:珠池、金霞、新津、龙祥、鸥汀街道和外砂、新溪镇。 澄海区 人口:725600人,面积:345.23平方公里,辖3街道8镇、131个村委会和45个居委会:凤翔、澄华、广益街道和莲上、莲下、莲华、东里、溪南、盐鸿、上华、隆都镇。 濠江区 人口:277300人,面积:134.88平方公里,辖7街道、60个居委会:达濠、马窖、礐石、广澳、滨海、河浦、玉新街道。 潮阳区 人口:1619500人,面积:667.60平方公里,辖4街道和9镇、178个村委会和93个居委会:文光、棉北、城南、金浦街道和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金灶、谷饶、贵屿、铜盂镇。 潮南区 人口:1246000人,面积:596.42平方公里,辖1街道和10镇、167个村委会和65个居委会:峡山街道和井都、陇田、成田、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镇。 南澳县 人口:72700人 面积:108.00平方公里,辖3镇、33村委会和5居委会:后宅、深澳、云澳镇。 市政府驻汕头市金平区跃进路28号。 侨乡侨情汕头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是全国著名侨乡。远在唐代就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 在海外影响较大的潮汕华侨组织有“国际潮团联谊会”等。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改革开放之初,中央确定办4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66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汕头为什么定为特区,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有大批散居在海外的华侨。”(1994年江泽民在北京接见汕头市领导人的讲话)可以说,没有众多的华侨,就没有汕头经济特区。 社会2008年,全市获得科技成果62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60项,签订各类技术合同46项,技术交易额0.25亿元,获省级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92家,其中国家级增至62家;有高新技术产品430项,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7749件。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6家,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83家,比上年增加15家。 政治2011年9月起,市委书记:李锋,市长:郑人豪。 经济综合实力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425亿元,同比增长13%,五年间年均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26300元,年均增长10.3%;财政收入216.07亿元,比增26.7%,年均增长22.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58亿元,比增17.8%(按可比口径比增25.1%),年均增长19.6%,经济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1年汕头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61100元,年均增长19%左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得益率提高到7%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到90%左右。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达到49%,二、三次产业比重实现两相当,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的总体架构。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化水平实现大变化大提高。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0万吨、280万标箱,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50公里,形成便捷高效的半小时市域经济生活圈,成为集聚辐射服务保障功能强大的区域物流、客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中心。民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0%以上,建成约6000套保障性住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0%和45%以下。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以上。耕地保有量控制在50113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5%,森林覆盖率达35%左右。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98%以上。 《规划纲要》还就推进新型城市化、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高全方位开放合作水平、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上,《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打造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324国道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轴线,澄海、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为城市副中心组团,一批中心城镇为骨干,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一核两轴四组团”的海湾型大汕头城市新格局;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为主要着力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 工业经济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9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48.8%上升为50.4%,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完成工业总产值2051.86亿元,增长1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320.66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64.4%,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下降0.2%、集体企业增长25.6%、股份制企业增长2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1.3%;轻、重工业中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略有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69.64亿元,增长18.0%;完成出口交货值295.28亿元,增长11.3%;工业产品销售率96.14%,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40亿元,增长22.7%。新获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1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全市工业用电量67.54亿千瓦时,增长3.9%。 农业经济2008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业总产值99.81亿元,增长2.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34万千瓦时;化肥施用量(实物量)14.68万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64万亩;农村用电量20.96亿千瓦时,增长9.4%。全市乡镇企业(不含个体)1.59万个。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08.87亿元,增长40.0%;利润总额23.47亿元,增长11.1%;劳动者所获得的报酬70.42亿元,增长11.6%。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6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城镇投资274.74亿元、农村投资86.94亿元,分别增长21.6%和32.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80.12亿元,增长18.5%;民营经济投资200.11亿元,增长31.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87亿元,下降4.7%;第二产业投资178.7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投资181.09亿元,增长34.8%。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中,内资投资332.06亿元,增长2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29.62亿元,增长0.9%。全年制造业投资126.66亿元,增长24.8%;基础设施投资115.97亿元,增长11.5%。全年单位投资施工项目1524个,增长16.1%。其中新开工项目1306个,增长13.0%。新增固定资产255.89亿元,增长23.2%。 上市公司截止2012年2月,汕头市共有20家上市公司,在全国的地级市中位列第12位。 去年,汕头市共有6家企业通过证监会发审会,位居广东辖区第2位;共有9家企业发行上市,位居广东辖区第一位;截至今年6月30日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743.11亿元,在广东辖区居第4位(位列广州、佛山、珠海之后)。 在汕头已经上市的公司中,包括万泽股份、超声电子、宜华木业、宜华地产、东方锆业、南洋股份、奥飞动漫、星辉车模、潮宏基、万顺股份、黑牛食品、凯撒股份、皮宝制药、众业达、金刚玻璃、骅威股份、群兴玩具、西陇化工、金明精机 、东风印刷、在内,共有20家为民营企业,涵盖了木业、地产、动漫、玩具、超声仪器、珠宝、电缆制造、包装、制药、特种玻璃制造、化工、制衣、食品等十几个传统产业和新型优势产业。 其中还创造了不少行业第一股,如宜华木业是“实木地板第一股”,奥飞动漫是“中国动漫第一股”,以及“中国女装第一股”的“凯撒股份”。 2012年3月21日,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会,即将成为汕头第21家上市的民企。 文化艺术潮汕工艺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如花似锦,驰名中外。早在新石器时代,潮汕地区就已经有了石器和陶器的生产工艺,到了东周时期,潮州的陶瓷造型和施釉工艺,玉器、木器、青铜器工艺,已具有广东先进水平。东晋时期,青瓷、铜铁冶铸工艺,特别是金银饰品工艺,已形成较强的地方特色。宋元两代,玉石木雕刻、陶瓷生产规模很大,而且出了不少珍品,产品种类,技艺水平,受到中外人士的青睐,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明清是潮州工艺美术的鼎盛时期,大批工艺美术精品遗存于世,潮州开元寺大殿龛桌和圆雕《金千佛塔》以及玉雕产品鼻烟壶、玉印、头插、怀古、如意等,令人拍案叫绝。 潮汕地区民间的花灯、嵌瓷、香包、泥塑、剪纸、首饰等,都富有地方特色,驰名中处,成为官民人等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和时节应用品。潮州工艺美术经过千百年的精炼,融汇中外,推陈出新,自成流派,形成鲜明、浓郁的地方艺术风格。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有精辟的论述。潮汕工艺既有中原文化的承传性、原发性,又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潮汕工艺品是潮州人为了满足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就地取材制作出来,常常表现出它的独创性,令人拍案叫绝。 潮剧潮乐潮剧,俗称潮州戏,由南戏演变而来,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命名为潮剧。潮剧是潮汕地区地方戏,也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已有500多年历史。潮剧也被称之中国艺苑奇葩,获得海内外广泛的好评。其突出特点是:优美抒情,潮味浓,有大批优秀剧目,独特表演艺术和著名演员,雅俗共赏,深受群众喜爱,有多部潮剧拍成电影传遍国内海外,潮剧团也多次赴国内各地和海外演出,尤其是丑戏的表演艺术更是脍炙人口。 潮剧的唱腔,包括曲牌、对偶曲和小调。 潮剧唱腔有一个特点:就是帮唱。 潮剧音乐的特色乐器有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扬琴等。 潮剧的角色行当古时分为生、旦、净、未、丑、外、贴等7角,现发展成为10种丑 、7种旦、5种生和3种净。其中,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知名,有“南国鲜花”之称。 潮剧,潮汕民间文化的奇葩,也是潮汕民间艺术的精髓。 流传于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统称为潮州音乐,包括锣鼓乐、弦诗乐、笛套乐、细乐、庙堂音乐等品种,是一种既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又有深厚群众基础和高度艺术价值的古老乐种,广泛流传于粤东、闽南、台湾、港澳及东南亚各地,在中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潮汕物产农产品品种繁多,水稻、花生、甘蔗、黄麻是传统大宗产品。盛产各种岭南佳果,潮州柑被誉为“柑橘皇后”,林檎、龙眼、荔枝、橄榄、杨梅、油甘、澳榴等是名优杂果。享有盛誉的“蔬菜王国”,四季有优质时令蔬菜应市,包心芥菜、早皇白菜、芥蓝花、椰菜花是当地的特优品种,良种菜籽蜚声海内外。较有名的禽畜有狮头鹅、鸥汀鸡、当地黑猪等,尤其以狮头鹅最负盛名,被誉为“百禽之王”。海、淡水产品十分丰富,最名贵的鳗鱼、石斑鱼、鲳鱼、马鲛、对虾、膏蟹、梭子蟹、鱿鱼、牡蛎、紫菜等。选用丰富海鲜为主要原料的潮州菜,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巧、美味独特而风靡海内外。以潮州牛肉丸、猪肉丸、鱼丸“三丸”和蚝烙等为代表的风味食品,脍炙人口。各式凉果和腌制蔬菜都是传统名菜。潮州抽纱、潮州金漆木雕、澄海玩具礼品等手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彩瓷、珠绣、金银饰品等也很著名。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味道香,喝起来口感极佳,因此名扬海内外。泡功夫茶时要选择上好的茶叶,如潮州凤凰单从、铁观音、普洱茶等等。另外,泡茶的水最好是甘甜、干净的泉水,这样泡出来的茶才会更加甘美可口。泡茶的步骤:1、选择茶叶放在泡茶的壶里。2、往壶里倒入刚开的热水。3、倒入茶杯。4、把茶杯里的茶水倒掉(这是民间的习俗,第一次倒的要倒掉)。5、往壶里倒入热水。6、倒入茶杯即可品尝。泡茶时最好选用专用的茶具,比如茶盘和几个小茶杯。倒茶时循环向每个杯里倒入茶水,这叫“关公巡城”;到茶水快倒完的时候,再循环向杯里滴入茶水,到完为止,这叫“韩信点兵”。喝茶时还有专用的姿势和礼仪。 潮汕民间习俗潮汕民间习俗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遗植,是汉文化与百越民俗文化及外来文化相融合的结晶,别具特色、自成体系。有农历正月初七吃“七样羹”,冬至吃“冬节丸”等饮食习俗;有请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习俗;有“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有时年八节祭拜等岁时民俗;有“搬涂戏”、“赛花灯”等游艺民俗;有好事送礼成双、歉事送礼奇数等交际礼俗。 地方方言潮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保留较多古语音,古语法和古语汇,可谓唐音古韵千年不变。 潮州话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州话本是古代中原汉人语言在莆田形成的,再由莆田传播到粤东的产物。据有关史料载,潮州话初始于汉时期,成长于唐、宋,到了明末清初,才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潮州话的主体是中原的古汉语,混杂地方方言,音韵与现在的闽南话(莆田话)大体相同,现在的潮汕地区的人与闽南人仍可用一些简单的生活方言交流。历经千百年后,中原汉族语言早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潮州话却仍然保留着古汉语的八个声调。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州话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潮州话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粥叫糜,等等。古汉语也保留较完整;潮州话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潮州话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州话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由于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所以潮州话也成为联结海内外潮人的最强大的纽带。 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认为:“潮州语言是现今中国方言最古远、最特殊的。” 教育汕头大学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建设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海滨城市汕头的西北区,学校占地面积2106.11亩,建筑面积44.84万平方米。2003年,该校已通过国家“211工程”的审查,汕头大学商学院是亚洲第一所获得EPAS国际认证的大学。现有教职工和医护人员5160人,全日制在校生9397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5万多人。汕大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至诚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 学校已建设亚洲最美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医学院有五所附属医院,有2504张病床,其中第一附属医院荣膺“全国百佳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实践机会。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由院本部、金园校区、新津校区和东墩校区四个校区组成,占地1251.5亩。其中院本部位于风光秀丽的汕头市濠江区东湖山麓,占地1055.5亩;金园校区位于汕头市区金园路原汕头教育学院和汕头幼儿师范学校校址,占地56.1亩;新津校区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外充公,占地115亩;东墩校区位于汕头市党校路8号,占地24.9亩。学院设有计算机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自然科学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艺术体育系、学前教育系、中专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成人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技能实训中心等十五个教学、教辅部门。共开设52个大专专业(含方向)和10多个中职类专业。 汕头城市职业学院(汕头业余大学、汕头广播电视大学、汕头职工业余大学)(筹办中)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407亩,建筑面积52782平方米。现有教工350多人,其中中、高级职称教师89名,技师、高级技师86名,“十一五”期末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 文化建设至2008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9个,县级以上文化馆和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100.4万册,博物馆5座,档案馆10座,开放各类档案17898卷(件),全年出版地方报纸5510万份,邮局杂志期发数25.35万份。 医疗卫生2008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个体)290个,其中医院35个,卫生院42个;实有病床位9212张,比上年增加458张。其中医院7070张,卫生院1531张。医院门诊诊疗总人数739.20万人次,增长5.2%;患者治愈出院27.40万人次,增长11.1%;病床使用率78.9%,下降1.4个百分点;病床周转次数32.6次,加快0.6次。卫生工作人员16792人,增加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114人,增加219人;注册护士4371人,增加90人。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9万人,增加37万人,参合率95.9%,提高8.3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2008年,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汕头体育健儿共获得奖牌125枚,其中获国际和全国比赛金牌35枚、银牌13枚。等级运动员607人,其中健将级运动员13人。 社会公益汕头潮星志愿者 汕头蓝天义工 汕头青年志愿协会 汕头红十字会 汕头慈善总会 汕头澄海阳光志愿社 大愿义工 汕头心连心志愿者协会 ....... (排名不分先后) 旅游风景名胜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澄海塔山风景区、科隆千树园、澄海莲花山温泉度假村、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汕头农业科学园、老妈宫(天后宫)和关帝庙、莲花峰风景名胜区、南澳生态旅游区、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沟南许地民俗生态旅游区、白花尖大庙、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潮阳大峰风景区、青澳湾(省AA海滨浴场)、妈屿岛风景区、汕头礐石大桥、老城怀旧、北山湾旅游度假区、汕头海湾大桥、桑浦山风景区、青云岩风景名胜区、北标窥日:北回归线标志塔、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及时代广场、人民广场、中山公园、金砂公园、华侨公园、石炮台公园、迎宾路和迎宾广场、金凤坛、学府涵青:汕头大学、海滨长廊等等。 礐石风景名胜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汕头八景之首。位于汕头市南、北市区之间,背靠南市区、与北市区隔海相望。礐,音确(què)。可于《辞海》或《康熙字典》查到此字的二个析义:一是风或水击石成声,为象声词;一是山多大石。以此解释,“礐”字不仅有巍峨巨石之形,且有海浪击石之声。礐石因濒临大海,山多巨石而得名。礐石风景名胜区是风景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古朴的民居与殖民地洋楼并存,海湾环抱的亚热带植物为特色的滨海自然风景名胜区。以“海”、“山”、“石”、“洞”为景观构成要素,具有“雄”、“奇”、“秀”、“幽”特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青澳湾 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青澳湾,海湾似新月,海面如平湖。金黄柔软的沙湾绵延2400多米,坡度平缓,沙质洁净,一直延伸至水下百米以外,无礁石无淤泥;海水无陵质无污染,潮涨潮落不改澄碧颜色;背倚险峻高山,山上奇石嶙峋;环抱海湾的是纵深百米的防风林带,四季郁郁葱,同晶莹金黄的沙湾、湛蓝透亮的海水,形成了分明的立体层次,是广省两个A级沐浴海滩之一。 青澳湾又名白马翻肚。位于北纬23度26分,东经117度08分。在南澳岛东面。北倚青松岭,呈弓形,口朝东南,口宽l公里,腹宽1.4公里,纵深0.95公里,弧长2.9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湾水深5-10米,沙泥底。东北沿岸为岩石滩,其余为沙质岸滩。湾底平坦宽阔,有一小河注入。湾顶海滩上种有0.35平方公里的成片木麻黄防风林带,它既防风、防沙土流失,又可供游客遮阳休息,是中国沿海少见的饯海湾、开阔、僻静、优美,为国际性的度假疗养胜地,是天然的海水浴场。狮仔屿处湾口南端,海拔28.5米。湾内可泊4000吨级船只。除东南风外,都可作为避风的港湾。 省政府已将青澳湾上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澳县正努力创造条件朝着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朝办成国际性旅游度假区目标发展 著名地标“升腾”雕塑 汕头经济特区从这里起步。 在龙湖区政府前广场上,矗立着汕头的标志性雕塑之一———“升腾”,三根顶部镶有星星标志的金属杆错落有致,高耸挺拔,体现了汕头特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主题。这里,是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作为中国五大经济特区之一正式起步的地方。雕塑建于1990年冬,由两个丰实的铜质半球和三个参差有致、冉冉上升的不锈钢星组成。 海湾大桥 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 海湾大桥位于市区东部,经妈屿岛、跨越汕头港入海处,是一座主孔航道跨径432米的大跨度悬索桥,也是我国第一座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悬索桥。全长2500米,宽23.8米,设双向6车道。海湾大桥连接深汕高速公路和汕汾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沿海高等公路主干线的重要纽带,使深圳、珠海、厦门与汕头四个经济特区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汕头游泳跳水馆 鼓满风帆的帆船 汕头游泳跳水馆是一座融合现代建筑理念和高新比赛器械的体育场馆,是汕头市为迎接全国第九届运动会而建造的比赛场馆———汕头游泳跳水馆。它是中国游泳队南方训练基地。 整个馆的造型像鼓满风帆的帆船,停泊在充满生机的海湾,那高高树起的中心桅杆就是构图的中心,铝合金的屋面是主要的构图要素,轻盈流畅的多重弧线勾勒出极富变化的建筑形体,在国内的游泳跳水馆中别具一格,外形犹如两枚精致的贝壳镶嵌在汕头市郊的海边。 礐石大桥 品味海滨城市韵味礐石大桥是继海湾大桥之后又一座连接南北城区的大型桥梁。大桥为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其主桥钢绞线斜拉索和钢箱梁与PC梁混合梁的结构为我国首例,技术先进,气势磅礴。大桥全长3500米,比海湾大桥长1000米,桥宽30米,双向6车道。 礐石大桥于1995年4月动工兴建,1999年2月建成通车,总投资12.5亿元。汕头是全国唯一拥有内海的城市,礐石大桥是细细品味汕头城市韵味的最佳观景点。 人民广场 演绎海滨城市丰富文化内涵。 汕头人民广场位于海滨路与市政府大楼之间,面积达6.3公顷,集娱乐、休闲、文化于一体,人民广场主体由露天舞台、罗马柱廊和音乐喷泉组成。主喷泉水柱高达40米,气势雄伟;由10支直径1.2米高11米的巨型花岗岩罗马柱形成半圆状舞台,与760盏彩灯交相辉映。广场突出了潮汕特色,多层次、高品位、多功能、多景观、全敞开式地营造丰富的空间,既有田园风光,又不失城市生活情调,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把海滨城市的文化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 汕头帝豪酒店 国际标准五星级超豪华观光酒店 汕头帝豪酒店以“服务以诚,顾客第一”为待客之道。综合性设计的酒店大楼,特意为宾客每分每秒提供理想而周到的服务。 富企业精神的潮汕人早已远赴世界各地;今天,全球商人更慕其名而来。不管是对潮汕人或他们的访客来说,只有最好的国际级住宿之所,才是适当的选择。汕头帝豪酒店充分明白众多及不同宾客的各样需要,随时候命为客人提供酒店的累积经验及丰富的优良传统服务。汕头大企业家款待宾客时,必选择汕头帝豪酒店,因为这是最富鲜美食品、华丽质优兼备及服务周到的保证。汕头市经济蓬勃、积极开放、投资环境理想,有助塑造本市成为一个活跃的工业城。是名牌及工业、技术及科研产品的理想展销场所。 著名人物乡邦先贤唐伯元(1535年—1592年):澄海区溪南镇仙门村人,明朝潮州名贤之一。1574年(明万历二年)中进士,历任万年、泰和知县。一生著作甚丰,著有《醉经楼集》、《二程语录纂》、《礼篇》、《易注》、《铨曹仪注》、《阴符经注》、《白沙文篇》等。 卢侗(1023年—1094年):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潮州前八贤之一。博通经史,尤精《周易》。 张夔(1068年—1157年):澄海区莲华镇隆城人,潮州前八贤之一。1118年(宋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任茂名知县、廉州通判等职。 林大春:潮阳区棉城镇人,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中举人,二十九年登进士,后官拜户部主事。四十二年回家为母服丧,后出任河南睢陈道佥事,因执法不避权贵,依法处置了宰相高拱的家臣,被高拱设计撤职。 郑之侨(1707年―1784年):字茂云,号东里,清·潮阳举练都金浦乡人。雍正13年举人,乾隆2年(1737年)进士,授江西铅山县令,兼弋阳县令,历升饶州府同知,署广西柳州府知府,湖南宝庆(今邵阳市)知府,山东济东泰武道员,湖广安襄郧兵备道(今湖北之安陆、襄阳、郧阳三地区,当时各为府)。致仕后家居近20年。其府第今存。 萧端蒙:潮阳区棉城镇人,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中举人,翌年登进士选庶吉士。二十二年任山东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务治安。三十二年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他奉诏进京,挑选训练延安、绥德精兵,保卫京城,皇帝赏赐金绮。嗣后奉旨巡按江西,依法查处江西藩王,深得人心。 周光镐:潮南区峡山镇人,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中举人,1571年(隆庆五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年,陕西宁夏卫原副总兵哱拜父子反叛,周光镐升调陕西按察使,驻咽喉要地临巩(今兰州附近),专职兵备道。宁夏之乱平定,次年晋都蔡院右佥都御史,任宁夏巡抚,佐理军务。修城堡,整军备,制外敌,饬内政。后晋大理寺卿。公元1596年秋(万历二十四年)告老返抵潮阳,在家乡兴辨公益,于峡山筑明农草堂,读书著述。 郑信(1734年—1782年):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父郑镛为澄海区上华镇华富村人,1723年—1735年(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洛央为妻,生郑信。1767年4月,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以东南沿海地区为基地,组织军队抗击缅军,于当年收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12月28日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称郑信为达信大帝。此后陆续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于1770年统一了暹罗全国;又多次对外扩张,成为泰国历代幅员最大的王朝。 叶志匡:澄海区上华镇冠山人,为清朝雍正年间进士,曾任开封府尹等职,后官拜郑州正堂(相当于如今的省长)。【具体生平见《澄海县志》】 马德祥:.出生于暹罗素攀府,祖籍七区成田乡(今潮南区成田镇)。1990年调任内务部部长。在察猜连任第二届政府内阁中,出任财政部部长。此外,还曾任立法议会议员、实业部副部长和交通部部长等职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毅,亦作襄敏,揭阳人(今隶汕头市区鮀浦片区)。嘉靖丙戌进士。历官兵部尚书,总督宣大。一直广被褒扬,深受后人敬仰,被誉为嘉靖中叶“第一边臣”、“岭南第一名臣” ,或誉之为国之“干城”。 著有《稽愆集》、《东涯集》,列入《耆旧集》,近年其后人辑有《翁万达集》。 学术科技张明汉:潮阳区谷饶镇人,中国核电专家。 郭任远:潮阳区铜盂镇人,中国心理学奠基人。 李新魁: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赵汀阳:市区人,中国著名哲学家。 林伦伦:澄海区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 刘遵义:潮阳区谷饶镇人,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吴贯因:澄海区人,著名史学家和语言学家。 黄际遇:澄海区人,著名数学家。 杜国庠:澄海区人,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澄海中学校长。 郑麐:潮阳区人,中国政治学开创者之一,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 丘成桐:数学家。美国国籍。生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1966-1969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1971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74-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圣地亚哥加州大学数学教授。1987年至今任哈佛大学数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3年),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菲尔兹奖(1982年)、克雷福德数学奖(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奖(1995年)等。丘成桐教授解决了Calabi猜想,与R.Schoen合作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或称Einstein猜想),与郑绍远合作解决了实Monge-Ampere方程的Dirichlet(边值)问题并对凸超曲面问题——Minkowski问题给以完整的证明。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李展腾:潮阳区人,为民画派开创者,官员学者,被称为“小饶宗颐”,是“潮汕前有李嘉诚与饶宗颐,后有马化腾和李展腾”中的“一腾”,因为李展腾集艺术和学术及思想于一身,类似于饶宗颐,又是比较有潜力的年轻人,所以才被专家学者和媒体视为潮汕地区饶宗颐之后的一个接班人。 文化影视郑正秋:潮南区成田镇人,中国电影事业奠基人之一。1913年编导中国电影史上首部故事片《难夫难妻》,20年代创办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和明星新戏学校,培养出胡蝶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代表作有《自由之花》、《姐妹花》等。 蔡楚生:潮阳区铜盂镇人,1931年加入联华影片公司,任编剧和导演,曾编导出轰动一时的《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优秀影片,建国后曾担任国家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主席等,对我国电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秦牧:澄海区人,1938年到广州参加抗加救亡宣传活动,后辗转于粤、桂、川各地从事编辑、教育工作,积极创作文艺作品。建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主编《广东教育与文化》、《作品》等杂志,后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等。主要作品有《花城》、《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等数十部。 工商翘楚翁锦通:1917年中秋,出生于汕头市区鮀浦蓬洲一个破落农民家庭。40岁独闯香港,白手起家,老器晚成。以如炬的眼光,明察秋毫,对国际经济趋势、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对自己的经营做出独 具匠心的判断和决策,发展了自己开创的事业。终成为一名蜚声海内外的“商界奇才”、香港的“拙纱大 王”。据有关资料记载,生意鼎盛时,他的集团转口经销的中国抽纱工艺品年贸易额达到8亿美元以上。还 涉足的地产、矿产、化工等,也取得辉煌的业绩。他成了雄霸一方的殷商。 [转谢国民:澄海区人,正大集团总裁,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有“世界三大饲料厂”之称,在泰国十大集团中被称为“饲料王国”的最大跨国公司——泰国正大(卜峰)集团,以总资产超过35亿美元和年营业额50亿美元,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这艘“企业巨轮”的掌舵人谢国民,以他的精明能干和富于创新的经营策略享誉世界,《亚洲金融》杂志曾评他为“亚洲最杰出企业家”,泰国国王曾亲自授予他泰国政法大学“商业荣誉博士学位”,以表彰他对泰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因为泰国人每日三餐都少不了正大集团的食品,谢国民被人称为“农牧巨子”。投资大陆五十亿美元,建立两百多家企业。 高绳芝:澄海区人,清举人。历任汕头总商会会长、汕头民政长、全潮民政财政总长,是清末民国初期潮汕著名的华侨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蚁光炎:澄海区人,著名爱国侨领,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领导泰国华侨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为日伪枪杀。 陈有汉:潮南区峡山镇洋东乡人。泰国最大银行盘谷银行总裁。出生于泰国曼谷,为著名侨领陈弼臣之次子,1971年晋升为泰国盘谷银行常务董事兼助理总裁,1974午任副总裁,1980年任总裁。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先后获泰王授予三等白象勋章、二等白象勋章、一等皇冠大绶勋章和一等白象人绶勋章,并获红十字会一等奖章及自由奖章等荣誉。1992年被授予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 郑午楼:潮南区沙陇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京华银行董事长,为泰国四大银行之一。 林百欣:潮阳区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丽新集团董事长,香港亚洲电视董事长,香港十大财阀之一。其子为林建岳为寰亚娱乐老板,香港娱乐三巨头之一。在潮阳区棉城镇创办一所以其命名的学校:潮阳林百欣纪念中学。 连瀛洲:潮南司马浦大布乡人,著名爱国慈善商人,银行家,新加坡最大银行大华银行创始人。 黄光裕:潮阳区人,国美电器等董事长,为2005、2006、2008胡润内地首富。 马化腾:潮南区成田人,腾讯创始人,董事长。 医药卫生陈伟煌:汕头人,原汕头市卫生局局长。原汕头市市中心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市卫生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市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主任。长期从事卫生管理工作,事业心强,为潮汕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名字被载入《二十世纪潮汕海内外名人》。 郑定平:潮南区人,大印象集团创建者,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主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原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民减肥活动推动人,对中国减肥事业有突出贡献者。 杨时浩:汕头人,汕头金石制药总厂董事长,被评为汕头市医药事业杰出贡献人物,被授予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医药行业化学制药产业20强”,“2008年度广东省医药工业综合实力60强企业” 黄锦程:濠江区人,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汕头市药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副理事长被"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认定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生物制药产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 黄邦信:濠江区人,汕头健信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被评为汕头市最具成长力的医药企业。 郑日清:濠江区人,80后,2010年4月被誉为“中国医药行业杰出营销人才”,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两个新药成为全国知名热销产品的营销神话。 欧先涛:汕头人,广东万年青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汕头市华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浸会大学MBA、中山大学博士生,同时还兼任汕头市工商联(总商会)常委、汕头市民营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汕头市药业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工商联中大MBA企业家商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企业家校友联合会理事等社团职务 荣誉广东文明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第一批21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百佳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 中国玩具礼品城——澄海区 中国内衣名镇——汕头市潮南区陈店镇 中国针织内衣名镇——汕头市潮阳区谷饶 中国针织名镇----汕头市潮南区两英镇 广东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汕头市澄海区前美村 中国家居服装名镇——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
|